陈佳未
我自认为对于开车这个话题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首先,我是在美国学的开车——据说这一点就足以让人质疑我的车技;其次,我并不热爱车,尽管车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充其量也就是个代步工具而已;再次,也许听起来性别歧视,但作为女生,很多时候相对于男生来说在开车上确实逊色。不过我依然要动笔写这个话题,因为开车对于在美国的中国学生来说,是实现自由的第一步。
这几年随着国内车辆的飞速普及,很大比例的留学生在落地美国前就已经有了娴熟的车技。然而在我们那个时候,多数人还是从零开始:大晚上懵懵懂懂地降落美国,师兄师姐早已等候在机场接机,大箱子小箱子往车上一堆,然后在黑漆漆的夜里被载到留宿的地方或者是提前租好的空荡荡的没有一件家具的公寓。因为时差的原因加上初来乍到的兴奋,第二天起个大早,怀着复杂的心情推开门出去溜达,发现路很宽敞,小区的房子很大,环境很美,可是——没有行人,没有早餐的迹象,甚至没有步行可达的便利店。便立刻开始怀念国内大街小巷喧闹的情景,以及那热腾腾的豆浆和香喷喷的油条。半天下来,在意识到没有车什么事情都干不了之后,学车买车顺理成章排到了to do list的第一位。
在美国拿驾照相对简单,读一个几十页小册子的交规,然后去考点做选择题,基本上只要懂英语的就能轻松过。过了笔试就可以拿到一个叫permit的东西,这个时候便可以开车上路,但有限制——车上必须坐着拥有正式驾照的人“监督”你,直到你过了路考。路考比起国内来那简直是“水过”,大部分人都不会去请教练或者去驾校,一般就是找师兄师姐突击练个十天八天就去考了,顺利的话一次通过——then, you are on your own!(走你!)然而正是由于驾照容易考,很多留学生即使一照在手,实际开车的技术和应变能力也是不足以应付各种状况的,加上按捺不住的获得自由的欣喜以及探索美国大陆的渴望,这个时候最容易出事,事实上当时我周围大部分朋友都在刚开始开车的头两年有或大或小的事故经历。
若是在国内学的开车,那么一般来说在技能和应变能力上一定是绰绰有余,但是来美国之后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因为两国的交规在很多细节上会有区别。最简单的例子,美国有很多不是特别繁忙的路口是没有红绿灯的,取而代之的是“STOP”,也就是一个“停”的标志。碰到这个标志,你必须要将车刹住停稳,然后往前往左往右看清楚有没有其他车辆。如果其他方向的车比你先刹住,那就要让他们先走。这个规矩既免除了红绿灯造成的不必要的等待,又防止了车辆相撞。
在美国只要拿到驾照就可以随便上高速,于是大部分人还在新手的阶段可能就已经开车横跨了若干个州,甚至做cross country的旅行。也许对于国内很多人来讲,cross country是比较疯狂的举动,然而在美国却非常司空见惯——不论是年轻学生的结伴旅行,还是一家老小旅游或者探亲,开车是最方便灵活并且最便宜的方式。车行美国,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风景,当然也有不同的开车感受。
纽约——行人车辆互掐
说到纽约就不能不说曼哈顿(Manhattan),这个最为出名并且人口最为密集的区。曼哈顿是一个岛,进出要么过桥,要么过隧道,而绝大部分在Manhattan上班的人都不住在这个岛上,所以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所有进出岛的路线都非常堵。比较差的情况下,从桥的一头挪到另外一头会浪费掉半个到一个小时。即便是出了岛,因为纽约这个枢纽的辐射作用,周围的Brooklyn、Queens、New Jersey等靠近纽约的部分,以及北面的Bronx交通也很拥挤,很多人为了错开交通高峰,会选择天没有亮就去上班。曼哈顿上的车道都很窄,Taxi却非常霸道,经常到处乱停,并抢道,再加上很多地段路的分隔线不是很明显,所以开车相对痛苦。以粗鲁无礼著称的纽约人(New Yorker),不论是司机还是行人都不会互让,于是在车和人都很多的地方,交通基本上等同于一锅粥,开车还不及走路速度的一半。岛的东西两侧有高速公路,很方便上下。城内第二大道从北向南和阿姆斯特丹路从南向北,绿灯都是按照单行车速30迈来连动的,只要不超速,碰到一个绿灯一路开下去都畅通无阻。在曼哈顿非常难找到免费停车的地方,车库停车价格非常贵,即便是路边投硬币的街边停车也不便宜,不过这种投币器晚上和周日是不用缴费的。进出纽约并不便宜,很多桥和隧道都要缴费,不过车内如果有超过3个人的话,可以告诉收费员是car pool,就会便宜很多。Queens、Brooklyn和Manhattan之间的有些桥是不要缴费的,不过一般都很堵。
波士顿——和地铁一起等红绿灯
在麻省,行人就是大爷。不管什么情况车都要让着步行以及骑自行车的人。无论是什么路,他们都是肆无忌惮地穿过,甚至都不关注一下左来右往的车。即便是设置了带栏杆的高速路,都有人趁着车流的间隙过马路。我曾经在漆黑的晚上看到一个穿黑衣服的人扛着自行车过高速,当时就吓出一身冷汗赶紧刹车。波士顿(Boston)是麻省的心脏,也是美国“最古老的城市”。在这个繁忙的城市里,行人完全不看斑马线过马路,所以开车要非常小心。不像大部分其他交通规划得很好的城市,波士顿附近的路都是按照很久之前牛走的路铺出来的,所以非常混乱和不规则,很多地方一个岔路口和另外一个岔路口之间的距离仅仅能够容下一辆车,而且岔路口有多于4个出口,非常难辨认路 。加上车流量大,后来不得不在地底下挖隧道来分流,车从隧道穿城而过,大大减少了交通的压力,但依然让人提不起开车进城的兴致。波士顿的地铁路线有些是经过地上的,其实就是有轨电车,在很多地段和其他车辆共用马路,铁轨就嵌在马路里面,汽车可以跟在电车后面开,实在觉得慢得憋屈还可以从旁边超车,开到这个地铁的前面去。碰上红灯,和地铁并排等绿灯的时候侧过头去和司机相视一笑——这样的情形也只有波士顿才有吧 。
悠哉玉米地
我在美国中西部的大平原(也被戏称为玉米地)待过多年,过的是一种与东岸和西岸截然不同的生活——不紧不慢,且得悠闲。中等规模的城市,一两条南北向的高速和一两条东西向高速就构建了交通的主要框架。由于人口密度少,车也少,开车便没有心理上的负担,可以一边轻松地享受广播和音乐。然而大平原对于开长途车的司机来说并非完全是好事,相反,因为路又平又直,交通简单,窗外的风景永远都是一成不变的农田,如果不是有公路指示牌,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已经从一个州开到另一个州了。所以这样司机就容易疲劳,尤其开着十八轮大卡车的司机,打个哈欠就可能对周围的车造成威胁。更甚者,曾经有一个房车司机在路上开着开着觉得相当平稳,于是就设置了定速巡航,自己离开了驾驶位,到后面的厨房做午饭去了!
离开玉米地,才真正怀念不需要跟人抢道,不需要被后面的车按喇叭的美好时光。那里的车就跟那里的人一样随和,一样悠哉游哉。
加州一号公路
加州是一个宝地,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加州的高速公路也是享有盛誉,以著名的一号公路为代表,从旧金山到洛杉矶南部一直沿着太平洋蜿蜒曲折。开在这条高速上,一面是一望无边的太平洋,另一面则是高耸的悬崖峭壁,沿路还遍布了很多特色小镇以及大型公园。如果你有时间有心情,大可以开一会儿车,就停下来在路边欣赏一会儿风景,这样的美景以及行车体验,实乃人间少有。
然而世上并无完美的事情,加州的大城市由于人多车挤,遇上高峰期是件痛苦的事情。尤其是洛杉矶,车速很快,车道也很多,而且上下高速有时从左边有时从右边。GPS往往指示从高速的左边上去,要求马上又从右边出来,瞬间要横跨六七条道,可车流密而且又不相让,如果慌张了的话很容易出事。所以,这就是要生活在热闹地方所付出的代价。
责任编辑:方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