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秀华
这是一段埋藏得很深的故事。
三十多年前,有一个天津的女知识青年,下乡插队到内蒙古通辽市下边一个普通的乡村。这个知识青年爱好文艺,模样俊俏,嗓子和扮相又好,所以她成了《红灯记》里的“李铁梅”。
在某村中的小学校里,也有一支小文艺宣传队,文艺宣传队里有个聪明伶俐的十多岁女孩,小女孩独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由于唱得好长相又漂亮,南北二屯的乡亲们亲切地夸她为“小铁梅”。
那是一次乡里(当时还叫公社)的文艺汇演,来自天津的知识青年扮演的“李铁梅”和村中学校登台的“小铁梅”相识了,“小铁梅”喜欢“大铁梅”自信的表演功力,拜她为师,努力模仿她在舞台的一招一式;“大铁梅”喜欢“小铁梅”的好学精神,耐心地纠正她的发音和动作,于是,她们成了忘年交。周末假日,“小铁梅”经常到公社的青年点去看她的老师,讲一些村中发生的大小事情,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大铁梅”也常去“小铁梅”的家中,为她带去一些书,还有天津生产的糖果、的确良或迪卡的衣服,讲她知道的作家,讲城里的剧院、书店、人文,这些都是“小铁梅”听都没有听过的故事……
后来,“大铁梅”被推荐上了大学,毕业以后回了天津,当上了老师。后来改革开放,“小铁梅”因婚姻两地生活被调到了大庆石油管理局井下公司。
天各一方,不知何时她们的关系中断了。十年过去了,二十年过去了,三十年也过去了……
后来,昔日的“小铁梅”成了一名公司的管理干部,由于小时候的文艺熏陶,业余时间她拿起了自己的笔,几年时间,几部长篇小说诞生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开始想念她小时候的启蒙老师——那个“大铁梅”,那个人生引路人,是她在自己幼小的心灵中栽种了美好的梦想。
她开始寻找,一次次和家乡的人打听,一次次地去天津,有心人,天不负,“大铁梅”60岁退休的时候,她们终于联系上了,相见那天,她们的眼里都是泪水。
“小铁梅”说,感谢“大铁梅”,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给了我人生的方向。
听了这个故事,我很感动。
生命过程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给我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那是心灵的底片,不管多少年,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它总是把持着我们的情怀,牵动着我们的梦恋。人生需要感恩,因为这些心灵的底片增添了我们生活的亮色。
盘点记忆,感谢友情,它让我们活得很温暖。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插图:石 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