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平:“经营女儿”是一项甜蜜的事业

2013-04-29 04:08:00苏苏
为了孩子(3~7岁) 2013年6期
关键词:成语女儿爸爸

苏苏

榜样爸爸:杨雪平

父龄:13年

榜样事迹:经营女儿成为“史上最年轻作协会员”

关键词:担任过电视台编剧、宣传经理;对培养女儿文学创作能力有独到见解。

找准早教定位

自打女儿出生后,作为奶爸,杨雪平有强烈的育儿参与感,从嗷嗷待哺、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女儿绯儿成长每一步,都牵动着他的心。

女儿3岁以后,跟其他爸妈一样,杨雪平开始带着女儿游走于广州几个少年宫和一些培训机构,学舞蹈、学绘画、学唱歌、学古筝、学英语、学奥数……作为爸爸的他,主要的任务是观察女儿的兴趣点。他发现:特地为女儿买了一个超大的古筝让她学,她却只学了三四次次,就不愿意去学了,至今那个超大的古筝还摆在门后墙角养蜘蛛;学奥数,更是每次都几乎是赖着不肯去,就算勉强长了,最后肯定也哭着回家……其他课程也大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无疾而终。

最后他终于带着欣慰的心情发现了女儿文学方面的爱好,这个发现让他找到了经营女儿的精准定位,从此这位父亲带着他一贯的责任感开始有意识地对女儿进行各个方面的训练。

想象力的开发

很小的时候,琲儿和其他孩子一样,喜欢爸爸妈妈给她讲故事哄她睡觉。但上了幼儿园以后,就开始不满足于讲故事了,而是要杨雪平和她一起参与编故事。每天晚上睡觉前,先要和杨雪平玩一个编故事的游戏:琲儿和杨雪平分别扮演一棵树上的金苹果和银苹果,没有故事脚本,凭自己想象去编。于是,这两个不安分的苹果,每天都要进行一个冒险之旅,用想象力自由演绎,一起天马行空去编故事,有时是在古堡探秘,有时就去月宫漫步,有时是下海底遨游……

为了进一步训练女儿的想象力和编故事的能力,杨雪平还经常有意识地和她玩另一个游戏——新编故事。就像大家熟悉的乌兔赛跑,兔子是因为骄傲、中途睡觉而输了比赛,但他要琲儿再想出兔子的其他一百种输法,如龟兔赛跑的路线要经过一条河,兔子不会游泳而输了;兔子因为贪吃,输了……还有小狗在沙漠中的一百种死法,如沙漠中没有电线杆,小狗无法小便憋死等,又比如“餐厅汤里发现苍蝇的一百个解释”等等。

到后来,即便是给她几个毫不相关的词语,如“珠子”、“扫帚”、“有钱人”等,让她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她也能很快编出一个合情合理又有趣的精彩故事。

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琲儿经常拿着童话绘本缠着爸爸给她读故事,开始他都是很耐心地给她读,可随着阅读量的增大,读故事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读书就变成了体力活。为了“省事”,更为了让她早点摆脱家长的束缚,他开始教琲儿认字,训练她自己看书。他让琲儿看到不认识的字时,把那个字画个圈,再加上一个尾巴,像是个苹果,然后爸爸教她读,美其名曰 “摘苹果”。就这样,到幼儿园中班、大班的时候,琲儿已经会认很多字了,一般的童话绘本都能自己看懂,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从此,家里经常出现的是这样一幅场景:晚上睡觉前,一家三口各自拿着一本书互不干扰地看上1小时。以至于在一个冬日,琲儿见到和煦的阳光照在阳台上,就兴奋地搬上一张小椅子,再拿着一本书坐在阳台看,并由衷感叹:“真是太享受!”这让杨雪平大为惊讶——这么小的孩子居然会将“晒太阳看书”当成一个难得的享受!

另外,琲儿家附近有一个图书馆,她每周都要去一次看书,然后再借2本书回家,有时也会坐车去书城去“窃读”1~2小时。小学二年级以前她就看了很多各种童话故事、小说,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郑渊洁的全部童话等。看书成了最能让她安静下来的事情,有时候大人在那边谈话聊天,她能在旁边看一天的书而不会吵闹。

等她看了大量的书,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后,杨雪平就开始和她玩文字游戏。每次送她上学或者出去的时候,爸爸会和她玩一些文字游戏,训练她的词汇量积累的应用。这是一个互动的接力游戏:

成语游戏,有时是成语接龙,有时候是列举含数字的成语,含生肖的成语,同义的成语等。还有词汇游戏,迭声词、多音字、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等等。还有看图说话游戏、故事接龙游戏等等,不同类型的练习,不仅让琲儿学习了很多新的词汇,同时也无形中要求她平时要看很多的书,因为要积累到很多的词汇才能玩这样的游戏。

写作能力的训练

琲儿2~3岁就和爸爸一起玩电脑游戏,为此还挨了妈妈不少批评,但在玩电脑游戏中,她慢慢地学会使用电脑。刚开始让琲儿练习看图说话的时候,还是她看着图来说,爸爸为她用电脑写下来。在学会了拼音后,琲儿就开始自己打字,将自己的文字用电脑写下来。

琲儿6岁时,一次与父母在外面吃完饭,走在回家路上,天空偶然下起小雨,她看着落下的雨滴,天真无邪地问:“小雨滴从那么高的空中落下,会不会疼呀?”这个充满童趣的问题让杨雪平很惊奇,觉得这个形容特别有趣就鼓励她用文字写下来,于是琲儿写出了她的第一篇文章——《怕疼的小雨滴》,杨雪平觉得这篇文章写得还不错,就帮她投稿,结果很快被刊用了。看着自己写的文章变成铅字,那份喜悦使琲儿爱上了写作,同时也得到广州市少年宫的认可,使她成为广州市少年宫的一名小记者,参加了系列小记者培训,还参与了一些采访。

“生活处处有灵感。”这是杨雪平常对女儿说的话。每当女儿有一个想法,或者看见有趣的事情,杨雪平都鼓励她写出来,用笔表达出来,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后来,他就帮她在新浪开了博客,琲儿从此开始在博客上创作一些清新激扬的短文、日记、散文、诗歌及小说,比如她养了小鸡、小兔、小鸟,种了一盘植物,做了一次家务,去参加徒步爬山,去做小报童卖报纸,都写下了相关的文章,慢慢地越写越多,越写越好。她因为自己的 “铁三角” 好朋友转去其它学校,从而创作了《友谊在我的心中》;因为爸爸扔掉了老旧的灯泡,创作了诗歌《灯泡的心声》;因为追着她叫姐姐的4~5岁男孩应该叫她阿姨,而一个才5个月大的小屁孩竟然是她阿姨,而让她不解,又创作出了《叫我阿姨和我叫阿姨的两个小屁孩》……这些文章后来被杨雪平投稿到报刊发表了,送去参加比赛也都获奖了。直到后来绯儿在网上发表了多部小说,以13岁的小小年纪被批准成为广州市作协作家。

对于女儿的成名,杨雪平有喜也有忧,喜的是可以鞭策她继续努力创作;忧的是少年出名,会不会给女儿带来很大的压力,影响她今后的生活?杨雪平觉得,成为更好的父亲,既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压力。

Q&A

《为了孩子》:女儿平时是怎么评价你的?有没有专门写过你这个爸爸呢?

我比较宠爱女儿,在家里我是充当红脸的,妈妈是黑脸,所以女儿从小喜欢和我玩。不管是在家玩游戏,还是到野外玩耍,基本上都是我带着玩的。

在女儿眼里,我也是个贪玩的人,喜欢玩电脑游戏,让女儿相当不屑的是,我现在还停留在玩大富翁的低幼游戏阶段。

《为了孩子》:作为“过来人”,你对孩子正处在3~7岁阶段的爸爸们有什么忠告吗?

3~7岁阶段的孩子,正是开始有自我意识和学习启蒙的阶段,也是孩子形成世界观、形成习惯的阶段,所以这时的教育和引导尤为重要。

根据孩子的爱好,有目的有技巧的引导可以让孩子喜欢学习。这阶段的教育和引导,以游戏为主,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不仅孩子喜欢,不抗拒,也容易养成学习的习惯。

对于3岁上幼儿园小班的孩子,父母最好以“讲”为主,通过“讲”故事、聊故事、编故事等不同形式的“讲”,让孩子得到锻炼和朋友。

到孩子4~5岁的时候,就可以跟他“共读”了。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图识字,再到共读绘本,目的是一步一步地养成他喜欢阅读的习惯。

有了这些铺垫,到孩子6~7岁的时候,就可以鼓励他独立大胆地“编“和 “写”了。当然,我谈的主要是“文”的方面的培养,因为我自己这方面比较有感觉。爸爸们可以发挥各自的特长,多多参与孩子成长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猜你喜欢
成语女儿爸爸
大三的女儿
北极光(2020年1期)2020-07-24 09:04:06
海的女儿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08
我和爸爸
中华家教(2017年2期)2017-03-01 16:29:25
爸爸
琴童(2016年12期)2017-01-16 11:15:38
拼成语
意林(2016年21期)2016-11-30 17:32:21
爸爸冷不冷
37°女人(2016年7期)2016-07-07 18:58:11
可怜的爸爸
猜成语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
人生十六七(2015年4期)2015-02-28 13:09:23
女儿福
对联(2011年6期)2011-11-19 21: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