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红围脖(创作谈)

2013-04-29 00:44:03格尼
阳光 2013年6期
关键词:满街马兰花围脖

格尼

小时候,母亲给我买了一条红围脖,四五尺长,腈纶线的,特别结实。多年以后,那围脖竟成了母亲出行的工具。她频频往返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用它系着两个硕大滚圆的帆布包,以便扛在肩上。即使现在,她在城里生活多年,仍不习惯使用拉杆箱,她说那东西装不了几件衣服。事实上,她每次把衣服背去再背回来,其间并没有穿。

母亲不喜欢颜色鲜艳的服饰,受其影响,我也排斥,仅系过一次。我不知母亲为何买这样艳丽的围脖,当有一天我突然觉得它非常悦目愈发喜欢之时,却要离开北方,到南方去。因为母亲总说北方太过寒冷,让我将来一定要找个温暖的地方生活。现在如她所愿,四川四季如春,可她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安定,不仅是四川,包括北方,以及很多有亲属可投奔的地方。有时,她甚至是刚到一个地方便开始怀念另一个地方。若不能成行,便整日忧心忡忡,发呆、叹息,把自己坐成雕塑。每当她把自己坐成雕塑,谁都知道,她又想走了。并且,必定会走。我们也必定会做一些明知毫无用处却心存侥幸的劝说。出行之前,她打理行囊至深夜而毫无疲惫,双眼晶亮润泽。尽管她时常为自己的不安定深深自责,最终总会被出行的激动所淹没。

排除那些诸如子女不孝、婆媳不和、城乡和地域差别等可以想到的因素,一直以来,我都暗暗揣摩母亲不停行走的原因。比如,向往新生活,不甘于庸常,太过清闲,或者这山望着那山高。什么都像,又什么都不是。想来想去,我将这归咎于那条红围脖。时间在它身上丝毫没有留下痕迹,即使每次它都因为负重而变成一条褶皱丛生的麻绳,但洗过之后艳丽如初。并且,它勒破了母亲的肩膀,也不见哪个地方毛边。它就像一束光,总是那么耀眼。母亲定是看到它便有了出行的冲动。于是,母亲在一次出行归来后,我帮她收拾衣物,悄悄把围脖扔进垃圾桶,并用杂物覆盖,以免被发现。

然而,母亲和它之间似乎有某种感应,第二天醒来我见它高悬于阳台,无比招摇,阳光正全方位地护佑着它。我问母亲怎么找到它的,母亲说夜里做了个梦,梦见围脖掉进垃圾桶,就起来去把它拾回来了。

母亲把她的频频出行归结于命运,她说她的手指有六个斗,根据民谚,五斗六斗满街走,她就是满街走的命。我们乐于让她心理得到安慰,所以我们都说,是,只要心里舒坦,趁着身体允许,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不要心疼钱。

一年前,母亲突然安定下来不走了。当然,一年时间,并不是安定下来的标准。安定下来的,是母亲的神态。就像某天突然成熟了一大截的孩子,沉静内敛。我不知经过将近六十年的时光,她淘洗出了什么样的生活新标准。或者,她从来就没有标准,只想做个自由的人。兄弟姊妹们说,是因为她最小的儿子给家里添了人口,她要照顾小孙子才安定下来的。我想,绝不仅如此。

大概,人的心中会有个理想的自己,并为找到这个自己而执着于一些事。而这些理想的自己是有颜色的,有的是白色,有的是黄色,有的是紫色,有的是蓝色……母亲理想的自己是红色。

那条红围脖至今还叠放于母亲的衣柜,它在阳光下的样子给了我至深的印象。于是,我写了《要出走,三六九》。马兰花出走的背后有诸多这样那样的社会问题,但最终是人的问题。我不知马兰花有一天会不会真的出国去,就像我不知母亲会不会在某一天突然想要出国一样,因为她时常对我们念叨她从未谋面的外公是荷兰人。母亲和马兰花为什么一直要走,对一个写作者来说,的确值得认真思考。这思考并不需要准确答案,其个中滋味、出走的种种状态,是小说给我的思考方式,让我关注的地方。

猜你喜欢
满街马兰花围脖
满街杨柳绿丝烟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1:52
“小腰精”不只为了好看
祝您健康(2018年4期)2018-04-28 09:54:44
马兰花
马兰花 吉祥的哈达
草原歌声(2016年3期)2016-04-23 06:27:58
长颈鹿
娃娃画报(2016年3期)2016-04-05 19:29:30
真理
意林(2015年6期)2015-05-14 16:49:42
一起织围脖
兴趣英语(2013年2期)2013-04-25 01:50:06
晨望
名作欣赏(2010年34期)2010-08-15 00:42:44
围脖与“微博”
环球时报(2010-01-18)2010-01-18 11:56:59
马兰花
辽河(2009年7期)2009-09-21 09:4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