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就难以写出优秀的作品来。我们在作文教学与训练之中,常常发现学生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其根源就是缺乏生活素材。学生并没有生活在真空之中,为什么写起作文来却无材料可写呢?这其实又与学生熟视无睹的生活习惯有关,即学生对生活不够留意,缺乏观察的意识、兴趣、习惯及方法等。所以要丰富学生的作文材料,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送给学生一双智慧的眼睛,让学生知观察,爱观察,习惯于观察,善于观察。多年来,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与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唤醒学生的观察意识
要学生观察,首先要唤醒学生的观察意识。因为学生只有知道观察对于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性,才会主动去观察。所以每接一任学生,笔者总是结合古今和学生的作品来启发学生:古今历史,上下数千年的名著名篇无一不是作者仔细观察生活的结果。像清代作者沈复,在其《幼时记趣》中就直接告诉我们,他之所以能对事物“时有物外之趣”,就是因为作者“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像现代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之所以能写出著名散文《春》,就是因为其“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的字里行间也告诉我们,这都是他“盼望”的结果,仔细观察的结果。我们中学生的作文也是如此,有人能发现,有人为什么不能也不会发现值得写的东西。就是因为其缺少一颗仔细的心,缺少一双能观察周围世界的充满智慧的眼睛。教师要使学生懂得,想写出好的作品,就需要仔细观察,自此,学生的观察意识得以唤醒。
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从事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大教育家孔子告诉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系列都表明,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很重要。所以笔者在唤醒学生观察意识后,观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如课本上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写一篇景物观察笔记。要抓住景物特点,作具体描写。”参考题有“花圃、月夜、雨中、秋晨”。在该单元教学之前,笔者有意识地让学生“关门造车”,学生显得很难堪,“车”难以“造”出。而后笔者再显大度之气,放手让学生观察一周时间,这使得学生双休日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学生去“花圃”,有的忙着等待月亮的升起,有的忙着冒着晨雾“写生”,一个个都变成了“白发老人”“白眉大侠”。遗憾的是还有一些学生叫屈,没遇上雨天,只好凭记忆与想象杜撰一番。学生通过观察与“写生”,不仅观察兴趣被调动起来,而且作文的兴趣也被激发起来,思维活跃起来,并且有了亲身的体验,所以学生到校后作文一气呵成。
三、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
学生有了观察意识与兴趣,就要促其养成习惯。由于初中生阅历窄,常常为作文而发愁。但他们的生活又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时时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为促使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笔者在每学期初就要求学生每人自备一本日记本,要走到哪儿,就观察到哪儿,“记录”到哪儿;并注意把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使“记录”有见有感,有血有肉,以防学生变为纯客观主义、纯自然主义者。与此同时,笔者还在每节课前划定五分钟,进行“信息交流”。在“信息交流”中鼓励学生把从生活、报刊、网络获得的信息进行交流。如此一来,假以时日,学生的观察习惯也就渐进养成了。
四、教给观察的方法
学生仅有观察的意识、兴趣、习惯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观察方法。所以笔者一是教给学生学会列好观察计划,二是引导学生科学规划观察范围,三是及时做好观察日记。在“观察计划”上,主要是根据作文要求进行观察计划,把握观察目的、要求与顺序等。在“观察范围”上,可以把观察分为自然景物、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如课本上要求写家庭生活等的一件事(一个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双休日、节假日观察家里的情况。这包括有哪些人,各有什么经历、嗜好、习惯,家人之间、亲戚之间、邻里之间关系如何,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情况怎样,有哪些变化,从你记事以来有哪些事最能表达家人的喜怒哀乐,你觉得家里有什么“秘密”没有,你最爱家里什么,有什么心愿等。在观察日记上,笔者先以数量规定来促进学生记日记——每周至少不得少于三篇日记,在此基础上提高日记质量要求,并以日记评讲与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写好日记。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就要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学生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许许多多的新鲜事。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而且必须要热情、积极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加至以头脑思考生活,从而将生活中的景、物、人事,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上升到情和理的高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更加充满智慧。
(陆宇红 江苏省无锡市堰桥中学 21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