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迈步走向海洋强国

2013-04-29 00:44张晓林刘昌龙
铁军 2013年6期
关键词:强国海洋国家

张晓林 刘昌龙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8%,孕育着地球生命,也孕育着人类文明。海洋与国家兴衰息息相关。纵观世界历史,许多国家都曾走过依靠和利用海洋走向崛起的道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都是如此。正如马汉所言:“海洋的历史,涉及了有益于使一个民族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进入21世纪,海洋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各海洋国家纷纷制定海洋战略,向海洋强国进军。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也是一个古航海国家,曾在海洋上创造过举世无双的辉煌。在新世纪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已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全面拓展“海洋强国”的时代内涵

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它标志着建设海洋强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海洋强国的内涵十分丰富。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指出,建设海洋强国要重视从五个方面努力,即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态海洋、管控海洋、和谐海洋。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认知海洋需要增强全民族海洋意识。海洋意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海洋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是海洋强国最广泛、最深厚的思想基础。海洋意识如何,决定着一个国家对海洋的重视程度,决定着国家对海洋战略价值和海洋权益的认识和投入。科学地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强化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提高海洋调查评价能力。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和依法用海的总体要求。综合管控海洋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除了海上防卫力量外,还应形成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中央与地方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协调的管控格局,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和海洋维权执法能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海洋是中国人民的愿望。我国一以贯之地致力于使海洋成为沿海国家的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友谊之海。

我国正处在建设海洋强国的黄金时期

依靠海洋实现和平发展面临十分有利的历史机遇。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出现许多新的特点,非传统安全因素持续上升,并与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国际恐怖主义出现新的态势,局部热点冲突仍然存在。但是,世界局势从总体上看仍然趋向缓和,世界上制约战争、维护和平的力量仍在增长。重视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大国的主要政策取向,和平和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同利益和最高利益。总体和平、总体缓和的国际局势和相对较好的周边环境,给我国一心一意谋发展,积极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海洋提供了历史机遇。此外,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世界科技的突飞猛进,给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一个通过跨越式发展来追赶发达国家的机会。由于经济全球化所形成的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有所求,使各国的利益紧密相连,共同利益日益增多,从而使各方通过双赢、多赢方式实现共同发展成为可能。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使新兴国家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多的话语权和投票权。特别是金融危机激起了发展中国家要求变革国际秩序的愿望与决心。这对我国这样一个后起的大国而言,蕴含着巨大的机遇。现在很多国家不仅希望倾听中国的声音,而且期待中国在国际秩序的变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中国应当由跟随现有国际规则的利用机遇,过渡到积极参与国际体系改革的创造机遇上来,参与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国际合作和协调行动,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国际海洋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拥有建设海洋强国的综合国力。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与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世界第十一位跃升到世界第二位,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二位,国家外汇储备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海洋经济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海洋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日趋完善,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我国海洋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种类繁多,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可再生能源、滨海旅游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海洋区域经济布局不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海洋开发秩序逐步规范。海水养殖、海洋油气、滨海旅游、海洋医药、海水利用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有力带动了海洋经济的发展。我国海洋渔业和盐业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造船业世界第三,商船拥有量世界第五,港口数量及货物吞吐能力、滨海旅游业收入居世界前列。2011年,海洋经济总量再创新高,超过4.5万亿元,主要海洋产业持续增长,部分指标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次以专章部署海洋经济工作,这表明“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已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重点。

建设海洋强国还面临诸多安全挑战

在以和平、发展与合作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中国海上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多边安全对话和合作逐步深化,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但由地缘政治因素主导的我国海上方向的战略态势十分严峻,国家统一面临的威胁主要在海上,国家主权面临的危险主要在海上,国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威胁也主要在海上。海防面临的安全形势呈现高度复杂性和联动性,有来自世界海洋大国的威胁,也有来自周边一些海洋邻国的压力;有传统安全威胁,也有非传统安全威胁;有现实的海洋权益之争,也有潜在的军事安全隐患。

台湾问题是影响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因素。两岸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步骤和重要标志。“台独”分裂势力是阻止两岸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国民党在我国台湾地区重新执政后,两岸关系逐步从对立走向缓和,步入和平发展的良性轨道。但两岸长期分离所造成的深刻结构性矛盾、台湾民众长期累积的误解以及国际因素的干预等,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克服。马英九处理两岸问题的“不统、不独、不武”政策,与大陆存在重大分歧。民进党“台独”分裂势力依然存在。民进党下台后,虽然党内发展遇到暂时的困难,但其组织和动员体系并未溃散,仍具有较强的政治实力。岛内民意的分裂倾向短期内难以消解,在国家认同感上仍有部分人存在“趋独”的倾向,台湾《远见》杂志2010年4月刊载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3月主张统一的数字为10.5%,而主张“独立”的数字为26.3%。台军仍在继续加紧进行军队建设、武器采购与研发,它所颁发的《中共军力报告(2010年版)》认为“两岸军力对比严重失衡”,台湾要加强战备,并且继续将我国大陆列为假想敌。美国以台制华的方针也没有改变,台海局势仍潜藏着不稳定因素。在实现国家统一的进程中,可能会因为不可预知的事件,随时引发新的台海危机。

海洋主权权益安全是影响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因素。我国分别隔黄海、东海、南海与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八个国家相邻或相向。目前,我国与邻国海洋权益争议具有面积巨大、国家众多、由来已久的特点。其中与日本、韩国等在东海海域、钓鱼岛及周边海域存在近3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争议,与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在南海海域近80万平方公里海域存在争议。由于有世界超级大国在背后撑腰打气,使得与我国有海洋权益争议的有些国家,背离国际法原则,不断对我国提出无理要求。在大陆架划界、海洋资源开发等海洋权益问题上,我国周边一些国家的态度也越来越趋于强硬。2011年韩国修改相关法规,称对我“越界”渔船可使用枪械。我国未来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与一些海上邻国之间的斗争将更加复杂,极易引发海防危机,影响海防安全,进而影响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

美日等国正极力压缩我国海上安全空间。冷战结束后,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步入了“后冷战”时期。虽然国际社会总体上以和平、发展为主题,但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尤其是新干涉主义盛行,超级大国和少数强权国家的扩张势头不减,导致一些国家的安全空间逐步被压缩,我国亦不能免。安全空间是伴随着国家利益拓展而产生的,是国家抵御外部干扰,维护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空间区域,是由国家各种可能的发展方向所构成的空间集合。国家主权管辖所确定的空间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确定性,而安全空间则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背景下,在国际力量对比日趋复杂的条件下,国家利益拓展越快,对安全空间的诉求就越大;综合实力越强的国家,安全空间也就越大。但是,我国安全空间正遭受严峻挑战,其中又以海上安全空间遭受的挑战为甚。

迈向海洋强国应重视两个坚持

坚持和平发展与科学发展的有机结合。和其他老牌海洋强国靠掠夺和侵略起家不同,我国的海洋发展本着和平目的,对海洋采用和平的手段开发利用。我们必须坚持捍卫海洋主权和权益,同时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在海洋开发利用上加强国际合作,营造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我国一贯主张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海防斗争和海防力量的战略运用不能偏离该外交方针和政策,但也决不怕事。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海洋强国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应处理好长远与近期、重点与一般、常规与尖端、国家与地方的关系,做到全国一盘棋,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协调产业、事业与管理的关系,既有分工又有配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海洋的长久保护。

坚持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辩证统一。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策略,不仅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且为21世纪我国国际战略奠定了基础。战略机遇期内,如何处理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关系,始终是我国必须面对的战略课题。

从国际上看,国际力量对比的不平衡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改变,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政治和国际秩序中居于主导地位,在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占据优势地位,而且西方国家和周边一些国家为遏制中国发展炮制“中国威胁论”并广为炒作。在这样的国际格局和态势中,中国如果不注意韬光养晦,很容易被西方国家利用而把中国推向国际斗争的前沿和矛盾的焦点。从国内来看,尽管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也逐渐凸显,中国要建成海洋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牢牢抓住战略机遇期,保证国内稳定,谋求更大的发展。所以,国际国内形势都表明,韬光养晦是我国应当坚持的一个长期战略。

但是,新形势下国际体系的深刻变革和全球化、多极化的深入发展,为我国提供了有所作为的战略机遇和空间。一是在多极化格局中,谁也不能低估中国的存在。特别是在亚太地区,我国的地位正在提高,要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和战略平衡,离不开我国的参与。我国已成为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在此基础上,我国可以通过进一步推动多极化进程,加强与各国的战略伙伴及合作关系,在抵制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方面有所作为。二是在国家安全领域,基于国际体系和安全环境的变化,国家安全与发展已经超越了自身范围,难以同他国和世界的安全与发展分割。这为我国推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提供了空间,更为以加强战略互信为目的的安全合作提供了平台。

坚持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辩证统一,就是要克服和缓解国际国内的压力和阻力,集中精力确保我国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50年建成中等发达国家,以及建成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最大的有所作为。但是不能排除在实现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损害我国家利益的事情,这就需要在不影响大局的前提下积极作出有力回应,维护国家利益和提高国家形象,这是有所作为的具体体现。因此,韬光养晦是为了更大的有所作为,有理、有利、有节的有所作为延伸了韬光养晦的安全内涵,二者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强国海洋国家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