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海亮
摘要:本文对煤矿水害事故发生原因作出了论述,运用加强地质勘测和强化探放水工作来防治水害事故发生,为相关的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煤矿水害事故原因测量防治管理
水害事故是煤矿作业中五大灾害之一,其不仅对矿井有严重破坏的作用,也是威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灾害。因此要防治煤矿作业中出现水害事故,那么要对引发水害事故的原因深入分析,根据全面深入的分析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防治方案,是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企业经济利益不受损害的有效措施。
1 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包含两个方面,分别是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可能迅速导致煤矿作业中发生水害事故,而间接原因则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潜伏,由某个因素诱发出水害事故。其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如下: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由于缺乏地质勘测的力度,存有对水文地质了解不详的情况,因此开采人员在对开采区域的地质没有详细知悉的情况下,开采人员盲目下井,盲目开采导致水害事故发生。其次,由于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会做一些违法、违规的开采,会要求开采人员超层越界开采,而这部分被开采的地质往往没有做地质勘测工作,盲目进入积水老空区,因此而迅速发生突水的情况,导致水害事故的发生。
在获悉了水患存在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在矿井水体下或冲积层下采煤层留设的防水安全煤柱不合理,是对水害隐患的忽视。有的企业对地面的塌陷坑充填工作不到位,对废弃的小煤矿充填不实,从而引发水害事故的发生。再者,在暴雨期间,由于降水过多,其可能引发水害事故,如果对水情的状况没有良好的监测,煤矿井口标高低于历史最高洪水位,那么是直接导致水害事故发生的原因。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对溶洞水或断层水等了解不详,从而失去了有效、合理的防治水害的方案编制,其是直接导致水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在煤矿的探防水方面,很多企业存有违规操作,特别是一些乡镇地区的煤矿企业,这些企业经常被治理整顿,甚至强制关闭,被关闭以后,很多的废掉老窑未有留下详细的地质资料,开采边界、积水空间不清楚,是水害发生的隐患所在。在这些煤矿企业中,大多都缺乏专业的探放水队伍,也没有专业的防治水害人员,在掘进和采煤的过程中,常常有不实性探放水工作的情况,或者违章用煤电钻代替专用探水钻机进行探放,其均是直接导致水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在对防治水的监管方面,因很多的煤矿企业受利益的驱使,以及自身的技术和力量不够等原因,其都是导致监管工作力度不够的原因,因此,由于监管松懈,在水害事故的防治上就有些管理不足,缺少对水害隐患的定期检查,企业领导也没有对管理人员进行水害隐患的跟踪督促,其是间接导致水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2 煤矿事故的防治管理
2.1 加强地质勘测
地质测量是指利用地质勘测设备,对目标区域进行详细勘测,通过勘测的方法完成目标区域地质数据的统计,以及绘制出相关数据反映的平面图。地质测量不仅是地质学系统分支,也是煤矿施工的进行前的必要步骤,更是矿床勘探的基本技术之一,其目的是运用勘测设备对矿区的规律进行测量分析,其规律主要表现在位置、矿产量及矿产前景,是节省人力、物力的重要技术之一。而从煤矿工作的角度看,煤矿工作是一项具有高危险性的工作,因此这个行业对于相关安全的要求也很高,要保证煤矿工作的安全,应进行严密的地质测量工作。作为地质测量,在煤矿生产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利用GIS系统来对水害事故进行遥感预测,运用这个系统是降低水害事故以及事故发生时人员避难的良好措施。GIS既为地学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在地学上的一种应用系统,它能一定程度上预防水害事故的发生,其遥感预测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GIS具有图形处理的功能,在其功能中,会将所施工区域的立体地图如实反映出来,给工作者展示出一个视觉可见的矿井结构,系统会通过图中物质的属性和空间系数会有效分析,为预防水害事故的发生提供决策数据。二是,GIS系统拥有强大的数据库,数据库中包含有:地质灾害的预测、处理方法的数据库、法律数据库、事故案例数据库、各自救援数据库等等。这些颇为全面而又强大的数据库的建立,能为预测以及救援措施都提供有效的帮助。三是GIS能提供远程预测功能,其能避免数据库中数据有些僵化,对实际情况不太灵活分析的现象发生。远程预测功能就可以有效补缺这一点,通过远程功能,我们可以咨询相关的地质专家,通过他们的分析而使预测信息共享,对进一步完善GIS系统有所裨益。四是GIS的动态预测,动态预测是指模拟矿井动态过程所产生的后果预测,例如危险源动态预测、水害预测等动态数据的分析,在地质活动的动态基础上,通过模拟出相关的技术环节,实行动态模拟计算,从分析数据上有效得出预防水害事故的措施。五是,通过VisualBasic6.0调用Super Map Objects5.0开发平台提供的组件,运用Super Map objects对象和其他VB对象的方法和属性完成,能够将GIS与井下重大危险源及应急救援数据库连接;实现了井下重大危险源分布在地图上的显示功能,并能动态模拟各区域相应灾害的避灾路线、影响范围及灾害处理措施,引导人员及时逃生,同时指导救援人员及时展开救援工作,这为减少和预防煤矿灾害事故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并能进行有效的救援。
2.2 加强探放水工作
对水害事故的防治管理,应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对于防水的煤柱和岩柱的建立,要按照规定来建造,相邻的矿井分界也应留设防水煤柱,对于违法超层的开采,要严格禁止,严厉打击,必要时候可以联系司法机构对煤矿违法开采进行司法惩处。在采掘巷道过导水断层、裂隙、陷落柱等构造较为薄弱的区域,那么应该实行超前探水,在探水工作中,如发现前方有水,应该使用超前预注浆封堵加固。再者,在煤层有老空水威胁的存在时,那么应该对探放水的设计进行预先编制,实行超前探放水工作,要把所有的老空水疏干,煤顶、底板受承压含水层威胁时要进行疏水降压,如果利用疏水降压也无法保证开采的安全,那么应该进行注浆加固。通过对探放水工作的加强,其能够有效防治水害事故的发生。
3 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出现水害事故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勘测力度不够、探放水工作不全面或是缺乏探放水工作、缺乏水害隐患的监管,这些因素均是导致煤矿出现事故的原因,因此,通过文中地质勘测运用GIS系统预测分析水害事故、加强探放水工作,其是防治水害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也是保证企业信誉、减少事故造成企业经济损害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对开采人员生命安全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秦传红.浅谈煤矿水害事故分析及其防治技术[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2(9):51.
[2]程增庆.煤矿水害源的探测与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6).
[3]秦长江.煤矿防治水安全体系建设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19(6):115-118.
[4]徐秀华.福建煤矿水害事故特征与对策研究[J].能源与环境,2012(6):102-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