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倩 宋小掺
摘要:
马远在中国的古代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望与名誉,其山水画成就最大,与夏圭时称为“马夏”,绘画风格独树一帜。他的绘画笔简意全、诗画融合、善用大斧劈皴画山石,线条遒硬,以边角之景写全局而深邃的意境,被称为“马一角”。其阐述了这个时代的山水画特色,不仅影响了同时代的画家,而且对后世中国山水画甚至是国外的绘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马远;山水画风格
一、绘画风格形成的原因
马远作为南宋绘画风格的标志确立独特的个人风格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家族世代学习绘画的环境影响,为以后的绘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二是南宋迁都大量绘画珍藏流失,画家失去了学习传统绘画的优厚条件,迫使南宋画家自成一风,学习始开南宋画风的李唐;三是宋朝被迫迁都地域的变换,面对秀润的南方山水,在取材上更加的清淡雅逸、清远空灵。
马远在继承父辈及李唐绘画的同时,注重自身源于自然的感受,将个人情感融于景色中,适当的取舍剪裁形成独特且具创新意义的绘画风格“马一角”。
二、马远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一)布局简妙
马远边角之景的绘画技法,使画面中的艺术形象更加的集中和突出。用一部分景物来书写全面的意境,创造独特的艺术境界。《松下闲吟图》、《江独钓图寒》、《梅石溪凫图》等这些作品中都诠释了他的这一特色;马远“一角”之体主题更加鲜明,他的画面中呈现大片的空白,表现一种虚无缥缈的意境与空间,表面上似乎是“空白”,是“虚”,实际上是“虚”中有“实”。马远的山水画的内容和表现的手法皆取材于现实,且远近景对比强烈。
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空白”对营造“意境”非常重要,它使诗画完美结合,让主题更为明确。此画的灵感源于唐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画中几乎全為空白,只有稀少的几笔微波,但画面并不空泛,反而令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如果说马远《寒江独钓图》的主题紧扣住一个“寒”的话,那么构图中大面积的“空白”部分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可以把留白的部分想象成冰冷的江面,与一叶扁舟浮于水面相呼应,似乎更能透露出“水寒”这一消息。马远是睿智的,他用“空”来表现水的“寒”。这种虚空是处于笔墨的有无之间的一种状态,这种大虚大实的手法正契合苏轼书画同律的理念。
《寒江独钓图》用笔和墨将柳宗元的《江雪》变成生动的画面,充分显示了诗与画的相通相融之处,空白的运用体现了诗与画所共同具有的空灵充实的美感。
(二)线条遒硬
“水墨苍劲”是南宋山水画最大的特点之一,马远在学习李唐的用笔时,有意的强调其绘画中的尖细苍劲,多用水墨,笔法雄奇简练,以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画山石,棱角方硬,富有质感;楼阁用“界画”;用水墨夹笔画枝叶,披沸如柔丝;以焦墨画树干,“瘦硬如曲铁”以此来让自己的作品更加的刚硬、爽利,但他并不是一味的刚健,而是刚健与柔和相结合,在劲峭中见浑穆之趣。马远强调山石坚挺、刚劲的特征,强化山石外形轮廓的描绘,着重表现山石的整体感和质感,塑造鲜明的物象特征,加强视觉冲击力。于是,在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像刺空的长剑般的山势。这样的表现手法,留给观者一种强烈的硬朗之气。
例如《踏歌图》,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感觉到由线条处理而表现出的强烈的刚性气息。与前人相比,线条更加刚硬,山势峭拔方硬笔直的插入云霄,醒目的轮廓线,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感,这种表现手法强烈刻画出山体本身的质与骨。此外,马远树的造型也很有个性,柳枝刚柔相间,老枝挺硬而新枝则随风飘拂。可见马远在强调简略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对景物进行细致、生动的刻画。明代著名画家沈周评论马远山水画曾言:“遒逸秀拔,高出当世”。
(三)孤寒
中国的绘画一直都强调“立意”与“我”,书画的笔墨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品性与情感思想,山川草木是画家表达情意的媒介,这里是画家的精神寄托之地。两宋的水墨山水充满了孤寂冰冷,使人感受到一种凄凉、落寞、寂寥、萧瑟的惆怅感。马远的画幅中,经常选取烟林寒树、松木清泉,江水渔舟等人们常见的题材,这些物象中透着宁静与强烈的清幽孤寂感。画家们常会把感情作为描绘图画的主线,来选取自然景色并加以表现,宣泄情感与情绪等。马远对于这些题材的描绘反映出他独特的心境,是静默与空旷的写照,表现他与尘世的距离,当然这并不是空虚和死寂。“孤寒”可以被我们认为是作者的独特个性不与世俗同流,以孤独的山峰、傲寒的树木表现自己内心的孤寂和清冷。
与北宋时期的山水画比,马远画中透露出的孤寂萧寒更多的融入了现实中普通任务的形象,其作品更加的贴近于日常的生活、更接近于平常世俗意义上的宁静与空寂,显得更加生动与真实可信。
三、马远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的影响
南宋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在进入文人画占据主流的元代画坛后步入衰弱,只有在一些不入士流的南方画家那里尚有流传;至明初期才得以发展,南宋院体画的影响涉及到了花鸟、人物和山水之中。马远为代表的南宋院体画还曾传入日本,并对日本美术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日本的水墨山水画作品是学习并发展了马远的技法与技巧,结合对自然山水的深切感受,创造性地把这些与日本人思想感情结合起来,最后形成了日本民族的水墨山水画的特殊风格,突出反映了当时的日本精神生活的普遍要求,刻画和丰富了自然界新的精神内涵,创造了刚健、清新优雅的审美意境。
马远继承与发展李唐的边角式构图,在特殊的时局世态之中,在服务宫廷的同时,创出独具风格的山水画样式,开南宋院体山水画之新风,在中国的绘画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同时走出中国传至日本,留下了广大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伯雄.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华彬.中国宫廷绘画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