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情感是人们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發展。这是一种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在素质教育大视野下,潜移默化地激发、培养学生的情感,是我们每位教师的天职。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情感表达要恰到好处
“情”是心灵的撞击,明显的表现形式是感情共鸣,就像以石击水一样,能形成涟漪,一圈圈扩散。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用满腔的爱去换取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学生情感这个因素,在教师的情感这个外因的作用下,产生师生情感的双向反馈,以借助情感这一媒介,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所以说,我们每位教师就需要用心去揣摩学生的心理,充分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科学地切入情感教育点,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记得一次开班会,班长当场揭发本班张勇拿了别人拾到要上交的橡皮。平时少言寡语、离群索居的张勇马上面红耳赤低头不语。我看到这种情景,没有马上处理这件事。课余我找其谈话,冷静的对他说:“张勇,你是不是看到那块橡皮好看,自己特别喜欢就把它拿了,我觉得这并不一定就是品质不好。我像你这么大时,也和你一样,特别有一种爱美的思想,有时看到别人买了漂亮的铅笔刀,我就羡慕得不得了,总是缠着父母也给买一个。所以说,我想你跟我小时候一样喜欢美的东西。但是,你这样做就不太妥当了,你有什么想法就跟我说吧,我会帮你的。”张勇听完后泪流满面。原来,父母平时对他要求过于严格,旧橡皮用不完绝对不给买新的,他看到讲座上漂亮的橡皮,心里很是喜欢,又觉得它是捡来的,没有主人,占为已有无所谓。在这次谈心中,张勇认识到自身的缺点,马上承认了错误。从此以后,他对自己的要求开始严格起来,并且各方面进步也很快。
这件小事使我深刻认识到,一个有纯熟的教学技能、高度的教学机智的教师不应以一个权威者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师爱”传递给学生尊重、鼓励、亲切和信任的情感信息,即使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差错和困难,也不要妄加指责,而要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与引导,借以保护和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这样学生不仅能得到知识的启迪,更重要的是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
二、情感教育要讲究语言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富有情感的语言艺术有助师生情感的优化,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实际上,我们语文教师,在利用语言进行情感教育方面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时随地都可以“景”融“情”说理、疏导。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富于理性。即使是批评也要客观地就事论事,是批评学生的过失,而不是针对学生这个人,应尽量让学生明白:教师所批评的只是学生表现出来的缺点,而非全部。但是,有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语言就毫无理性可言,总是情不自禁地把话语的锋芒指向学生本人,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如“你天生就是一个笨蛋、我算看透你了!”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也难以使学生心服口服。其次,教师的语言应多用肯定、启发、开导的语言和语气,最好不用或少用“不准”、“不对”、“不能”、“不要”等否定式语言,这样不利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有理、有节、有度。要摆事实、讲道理,入情入理,以理服人,要正面引导,多加勉励;要注意分寸、富有余地,不能讽刺挖苦、随意责骂。
有一次在对学生进行人物外貌描写教学时,我及时抓住时机教育学生,一个人的衣饰是一个人身份、性格的反映,一个人的穿戴实际上是给自己做广告,我们要重视这一点。说到此,全班同学的目光一下射到个别不修边幅的同学身上。无声的谴责,使那些平时习惯不拉拉锁,不扣扣子的同学第二天就穿戴整齐了。
语言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捷径,说得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说话要力求准确恰当、言之有理;力求有的放矢、言之有效。用学生喜欢听的语言帮助他们释疑、解惑,将情感教育渗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的头脑产生共鸣,从而收到最佳教育效果。
三、情感教育投入要民主化
素质教育的目的决定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关注所有学生,必须意识到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他们是有独立人格的、有自尊心的个体。教师必须尊重、关心、理解他们,并在鼓励、期待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比如,对优秀生教育使其懂得“山外有山,人上有人”的道理,使其不骄不躁,乘胜前进。对后进的学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积极引导挖掘,要绝对杜绝轻视、厌恶情绪。《发现孩子的特长》一书中说得好:“苏茜能把钢琴弹得如梦一般,保尔能把破旧收音机整旧如新……但智商测查值并不能反应出他们的能力,反倒往往使这样的孩子遭了殃。实际上孩子具有许多连专家也测不出来的能力,他们在受到鼓励后,将有喜人的发展。”这里谈的能力,便是素质教育中有关孩子自身素质的问题,而文中所说的鼓励,便是情感的民主化投入。
当然,教师不是圣人,教学只是教师生活的一部分内容,还有社会、家庭可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心境,或喜形于色、或愤怒悲哀,或急躁烦愁。每当此时,教师就得最大限度地驾驭自己的情感,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尽可能地克制自身情感而投入教学情境之中,不能把个人情绪变化带入课堂,不能以个人情绪左右、影响教学气氛。否则,我们将得不偿失,前功尽弃。
情感教育是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的,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像春雨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从这里得到爱、温暖和友谊,并迁移到自己的父母、兄弟、朋友身上,逐步升华为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培养其高尚的品质。
【作者单位:湖南省澧县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