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浙恩 杨育林
[摘要] 目的 探讨补肾健脾颗粒对治疗拉米夫定停药后复发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将4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前均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复发后治疗组给予补肾健脾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肝纤维化变化、肝脏功能变化以及转阴率。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肝纤维化指标变化、肝脏功能变化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针对拉米夫定停药后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补肾健脾颗粒疗效甚佳、使用安全,患者的HBV-DNA阴转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拉米夫定;复发慢性乙型肝炎;补肾健脾颗粒
[中图分类号] R512.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6-0073-02
随着人们对生活要求的提高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各种各样的疾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慢性乙型肝炎已成为常见病,发病率较高。目前主要采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其治疗效果得到了临床证实肯定;但治疗之后存在YMDD变异,且患者停药之后易出现复发情况。文献报道大约有(13.5~17)%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停药之后疾病复发[1],甚至患者的肝脏功能还会发生严重衰竭[2],被称之为“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本文选择23例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患者,采用补肾健脾颗粒治疗,并同期选择23例患者采用安慰剂药物治疗,探讨补肾健脾颗粒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共收治46例拉米夫定停药后复发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检查诊断,46例患者均符合中医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05年12月2日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实验室诊断:本组所有患者均为HBsAg阳性、HBeAg阴性、或者是HBeAg阳性,血清定量PCR法测定HBV DNA阳性。本组46例患者均排除肝性脑病、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癌、酒精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及排除其他成分过敏者、妊娠者、哺乳期患者等。
1.2 分组
随机将4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其中治疗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22~67岁,平均(37.7±12.5)岁,病程(5.6±3.2)年;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22~68岁,平均(38.1±12.0)岁,病程(5.7±3.7)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拉米夫定100 mg,1次/d,停药后治疗组予补肾健脾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药物进行常规处理。补肾健脾颗粒由深圳三九医院集团(GMP认证),按照国家中医药GMP标准提供免煎颗粒进行治疗。补肾健脾方由仙灵脾30 g、丹参20 g、杜仲15 g、枸杞子15g、怀牛膝15 g、黄芪15 g、白术15 g、茯苓15 g、枳壳15 g、印度叶下珠15 g、郁金15 g、菟丝子10 g、三七5 g等成分组成[4]。1剂/d,分两次口服,每48周为一疗程。对照组患者使用安慰剂药物,生药成分主要为藿香,里面配以水溶淀粉、无水葡萄糖、食用巧克力棕色素、食用果绿色素、食用柠檬黄色素等[5],服用方法同上。48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1.4 实验室检查
1.4.1 疗效指标 肝脏功能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型号为OlympusAU2700:血清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血浆白蛋白(Alb)、球蛋白(Glb)。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定时采用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纤维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
1.4.2 安全性指标 检测内容主要包括血液、尿液、大便等常规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肾功能检查以及临床试验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分别于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若检查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则加强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肝脏功能,其内容主要包括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ALT)等。
1.5 疗效评价
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拟定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病症完全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各项指标转阴,经过复查,病症无出现逆转现象;有效:患者的临床病症部分消失,肝脏功能恢复正常,各项指标有一、两项转阴,少部分患者出现反复。无效:临床病症无发生任何的改变,肝脏功能有恢复的迹象,但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各项指标未转阴。
1.6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HA、PCⅢ和C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脏功能的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T、GGT、A/G、TBIL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t = 7.86,P = 0.042;对照组:t = 6.85,P = 0.046);见表2。
2.3 两组患者阴转率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 HBV-DNA阴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见表3。
2.4 安全性以及不良反应
治疗组3例出现腹胀、纳差、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对照组5例出现上述反应,均在可耐受范围内。
3讨论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发病率极高,据卫生部调查,我国大约有50%~70%的人群受过HBV感染。其中,1~59岁人群乙肝的HBsAg阳性率为7.18%。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肝脏细胞内HBV的复制导致肝脏细胞以及有关组织的结构、功能等发生病变[6]。患病期间若积极采用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抗病毒能力,从而减少,甚至是阻断HBV的复制,降低患者的痛苦,减轻机体因病毒的侵入损伤肝脏,延缓病症的发生[7]。
拉米夫定作为一种新型的核苷类口服抗病毒药物,能有效通过抑制HBV-DNA聚合酶终止HBV-DNA新链的合成,积极发挥抗HBV的作用[4]。除此之外,拉米夫定还能延缓、改善肝脏的纤维化,有效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稳定肝脏的正常功能。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率的上升、拉米夫定疗效的肯定,该药已经被广泛适用于临床治疗,且作为一线药物,其疗效得到一致的肯定,但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使用了拉米夫定治疗后复发率较高。
中医学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病理因素主要是湿热疫毒,其基础病理为脾肾亏虚,病变在肝脏,机制在脾脏,损伤的是肾脏[8]。因而,治疗过程中主要依据“伏气温病”的理论,提出了“肾虚邪伏”是慢性乙型感染患者的主要病机,将补肾健脾方药制成中成药颗粒进行治疗,可长期有效地调节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长期有效地降低、清除HBV,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通过本文的数据显示,治疗组具有较高的HBeAg阴转率、HBeAb/ HBeAg转换率、HBV-DNA转阴率,其抗病毒功效甚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说明使用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Gigi E,Lalla T,Orphanou E,et al. Long term follow2up of a large eohort of inaetive HBsAg(+)/HBeAg(2)/antiZHBe(+)earriers in Greeee[J].J Gastrointestin LiverDis,2007,16(1):19-22.
[2] 曲立春,赵海,赵宏然,等.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比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46-47,52.
[3] Sherman M,Shafran S,Burak K,et al.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consensus guidelines[J]. Can J Gastroenterol,2007,21(1):5C-24C.
[4] 彭兴萍,龙腾飞. 贵州大学高校新生 HBsAg 阳性检出率情况调查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729-1730.
[5] 郭宝华. 13158 名新生 HBsAg 携带情况调查分析[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5):427-427.
[6] 车财妍. 慢性乙型肝炎与脂肪肝相关性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0, 48(33):36-37.
[7] 刘本付,唐明新,范毕成,等. α-干扰素、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2008,6(9):936-937.
[8] 徐严菊. 肝苏颗粒全消遥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2):78,81.
(收稿日期:201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