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中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思考

2013-04-29 23:02:54齐建民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弱势群体大学生教育

齐建民

摘要:

弱势群体大学生经济生活较为困难,享受不到理想的教育环境,有可能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导致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加强对弱势群体大学生确立人生目标、培养上进心,打造健康成长环境,与时俱进的采用先进的思想教育方法入手,为社会主义培养有用人才,是当前高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大学生;弱势群体;教育

一、弱势群体大学生的特征和现状

社会各个群体中,难免会存在一些处于劣势地位的人群,即我们所说的“弱势群体”。在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节奏加快,资本市场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随之而来的是,弱势群体已不仅仅代表由于生理缺陷(如残疾、孤儿、孤寡老人、精神残疾等)导致的生活能力低下的人群,更包括由于自身因素导致的社会属性较差的人群,常见的例如城镇失业无业者,下岗职工,进城农民工等。其群体特征较为统一,大部分具有“经济上的收入较低,生活上较为贫困,无政治影响力,自尊心较容易受伤害”等特征。而大学生的成分复杂,其中必然有一部分来自此类“弱势群体”的家庭,难免受其思想观念和培养方式的影响,使其自身发展受到制约。这类大学生往往会在经济生活、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价值观和个人心理等方面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经济生活较为拮据

弱势群体的最大特征即经济上的贫困,有的学生家庭收入甚至低于社会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而我国目前的大学生生活来源仍旧以家庭资助为主。这种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家庭条件和日益增长的生活费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导致其家庭经济愈加不堪重负。他们往往消费水平较低,生活质量也较为低下。这就导致弱势群体大学生会比别人承受更多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

(二)教育环境较为落后

生活环境较为落后,导致了弱势群体大学生在学业上会遇到更多障碍。例如早些年,一线城市学生能尽早接触计算机、MP3和各类电子书等学习工具,而大部分来自贫困地区的大学生之前几乎没有见过这类新型工具。这样对于需要计算机辅助学习的课程(如电脑制图、电脑建模、编程等)显然是非常不利的。除此之外,见识的局限性也使弱势群体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自卑心理,疏于交往,这更加导致了他们的自身能力和学习情况落后。

(三)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弱势群体大学生往往显得“人微言轻”,在公众的目光下,由于自信不足,自卑心理作祟,他们往往更加难以清晰有力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现在我国的应试教育难以革新,也导致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充斥着弱势群体学生的思维。这样,他们就更加“死读书,读死书”以一种抗拒的心里面对社会交往。具体表现就是在与辅导员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往中出现不合群和孤僻,这样反而导致他们更容易被身边的人所忽视,更加成为“被孤立者”。

(四)价值观、人生观不坚定,容易出现问题

无论是哪种原因导致的弱势,这类学生都面临着社会地位低下和经济拮据的困境。由于环境的因素和自身原因,对现状的不满和对物质生活的期望占据了心理优势。以至于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上出现各种偏差。弱势群体大学生对价值的取向更加体现出功利性和现实性。这类大学生崇尚现实价值,追求物质利益。从他们在校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例如社团活动的方向,学生干部的目的,入党动机等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因素,就连在入学专业的选择上也是工科为主,多为生产一线的方向。

二、如何对弱势群体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一)确立方向,重点培养弱势群体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增强自信心和对生活的积极態度

对于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各种问题,既有社会因素也有个人因素。思想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他们的个人思想上,站在一个合适的高度对其进行指导和重塑,通过教育使他们克服犹豫经济地位带来的心理阴暗和消极意识,努力培养积极的个人思想。

1.自强不息的精神。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客观的认识现实,包括自身条件、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能用普适的价值观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树立起自强不息的意志,克服眼前的诱惑,通过自身努力与不利的现实做抗争。

2.不断自我提高的精神。弱势群体大学生要打破现实的不利和束缚,就必须坚持自身进步和自我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及时跟进,把培养他们走出逆境、不断提高的思想意识作为要点,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二)建设文明校园,从大局上铺开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校园里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体现在个别大学生身上,也要放眼全局。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生会宣传和各种公益活动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为校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通过大家的努力,淡化弱势群体大学生对环境的反感心理,让他们在公益活动的助人和被帮助中找到社会的善良面和积极点。让弱势群体大学生重拾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铺开思想教育的温床

在大学生群体中,因为年龄段和教育的因素,经常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和人生困惑。至于弱势群体的大学生,这些问题就显得更加频繁和严重。因此,思想教育要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去,为每个大学生提供多种渠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四)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更新速度,做到与时俱进,与大学生的生活环环相扣

大学校园往往是新思想、新文化的土壤,大学生的思想往往能代表一代人的潮流和方向。而对于劣势群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还要让他们的思想融入到现代大学生思想中的纽带,要避免弱势群体大学生与校园的进步脱节。

弱势群体大学生作为现代大学校园一类较为特殊的群体,其自身问题的解决并非朝夕之功。高等教育的初衷就是把每一个学生带向成功,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只有不断与时俱进,落到实处才能切实转变弱势群体大学生的人生现状,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参考文献】

[1]张容南.弱势群体概念新探[J].河北学刊,2013(01)

[2]王子鸣,管淑波.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帮扶工作初探[J].教育探索,2013(01)

[3]司磊,陶丽.高职院校体育弱势群体心理建设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05)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弱势群体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法价值分析
论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
法制博览(2016年11期)2016-11-14 10:01:41
论政府在救助弱势群体中的作用
民粹风下,台军成岛内“弱势群体”
环球时报(2016-07-29)2016-07-29 10: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