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钟荣
有一说法:“在加纳,约有5万上林人。”在素有“黄金海岸”之称的加纳,几乎所有中小型淘金矿都属于上林人。他们以做砂金为主。
“有餐馆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金子的地方就有上林人。”谭信华这样形容。谭是80后,和许多上林的年轻人一样,高中没读完就去了加纳。他在加纳的库玛西有自己的淘金生产线,他已经有3年没回国,只用越洋电话和家中父母沟通。他的目标是未来3年内跻身千万富翁。
“上林帮”过去8年的加纳淘金旅程,如同美国18世纪西部淘金史的翻版:血汗、暴富、枪战,以命相搏。有人负债累累被遣返,有人在与黑帮的暴力冲突中丧生,有人患疟疾一病不起,埋在了异国他乡。
更多衣锦还乡的传奇也在上演:有人回乡一出手就送亲戚一块金砖;有人在香港转机回广西途中,用电话下单订购了南宁的别墅和法拉利跑车。不下三位上林商人证实,这8年,他们的圈子中产生了6到8个身家上亿者。
大量被雇佣的工人,巨量的石油消耗,可观的税收,被污染的河流,被挖得千疮百孔的土地,上万支流落在上林商帮中的枪支,此起彼伏的抢劫,这一切使加纳人对“上林帮”爱恨交织。
自2012年10月底到今年年初,加纳发起数次遣返中国商人的多部门联合行动,中国政府已介入谈判,与加方交涉。在紧张不安的等待中,“上林帮”的采金作业仍在继续。
肉眼探金的绝技
上林素有采金传统,上世纪90年代曾上演过“万名金农闯关东”。“上林人个头虽小,但团结,敢斗狠,把牛高马大的东北人都打怕了。”谭信华描述说,“当日寸东北一些涉及上林人的金矿暴力案,当地警察都不敢管,要出动武警。”
从2005年开始,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又让上林人涌向了加纳——一个上林老乡带了全副身家500万元跑到加纳,3年后就变成了1个亿。
谭信华2010年第一次出国就来到加纳,在上林人自己的金矿里打了一年工,2011年11月开始创业单干。
在加纳的上林人多集中在库玛西市、奥布阿西、打夸市、敦夸市,而这些是小金矿的集中地。“能出来的人,一般都会把亲戚朋友都带出来。”谭信华说。谭目前就有30多位亲戚、同学及朋友在加纳。这些人主要来自上林县的明亮、大丰、巷贤三个镇,总数约3-5万人。
加纳的黄金开采已有百年历史,目前探明黄金储量约985吨,占世界黄金总产量的3%,为仅次于南非的非洲第二大产金国。
“最早来加纳采金的中国人来自黑龙江,上世纪90年代末,随后湖南株洲人相继进入,但真正做成气候的是上林的采金者。”加纳中国矿业协会秘书长苏震宇介绍说,上林采金群体以砂金开采为主,洗砂环节离不开水,因此砂金生意多集中在加纳的澳芬河、Tano River等河流沿岸。
加纳以岩金为主的大型金矿,早先被Newmont、Gold Fields、AngloGold Ashanti等英、美大矿公司圈走。只有河滩边的砂金,不适宜使用大型采金设备,而加纳本地人对砂金采用挖坑、搬料、淘金等人力方式,效率低、产量少,一直做不好。
直到2005年,上林人将砂泵技艺传人加纳,才彻底改变了加纳砂金开采的格局。上林的砂泵技术只有上林人才懂,技术不外传。因此在中国采金人圈子里,流传着“非上林人不组机”一说。
在加纳,上林商人一般和当地地主NANA(村庄酋长)合作,寻找持有采矿许可证的地主,缴纳2-3万塞地(注:加纳货币)的“进场费”。谭信华买的地是25英亩,交了2.5万塞地,相当于人民币8万元。买的地如有农作物,则按农作物价值一次性赔偿20年。
加纳法律将金矿分大矿和小矿两类:25英亩以下的小矿仅限加纳本国人开采。但上林人自有绕过法律关卡的办法。
“只要和酋长们说好条件,就能采。”谭信华说,“因为土地是酋长的,采矿许可证也在他手里,我们可以说,这是本国酋长的矿,我只是帮他开采而已。”
为了强化和地主们的利益联盟,上林人会与地主签约,地主占矿区股权的10%-12%,每天产完金后,地主会在晚上过来将属于他的份额拿走。也有不同的方式,比如一个月给地主1万塞地,就不用再给其股权。
如何确定你买的土地有金?只有初中文化的谭信华介绍说,上林人已形成看金的独门经验:看地形,在开采前清洗一小片土地,“一看就知道有没有金”。
谭信华的矿区雇有5个上林同乡、两个当地人。当地人的工资都是现结,一天给12塞地,平均月工资是280-300塞地,是当地工资的三四倍。至于上林籍的工人,则有6000元/月的底薪,外加每天产量2%-3%的提成。“三年下来,就算只是打工,也有30万元左右的收入。”谭信华说。
来自加纳矿业商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加纳全国黄金产量为360万盎司,其中30%来自小型矿场。苏震宇估计,上林人控制的小型矿场,实际的产量占比可能达到40%。
家乡因此成了上林人的设备重镇。众多挖掘机、钩机、水枪等被采购后运到上林,按金矿的需求重新改装,再通过深圳海关运往加纳。仅今年3月份,上林县通过深圳盐田港发往加纳的设备就有100多个集装箱。
危机四伏
随着上林淘金者在加纳发财故事的越来越多,针对他们的抢劫案开始此起彼伏。今年3月份,一位上林人遇劫身亡,劫匪用AK47在他身上打了27枪。
“2011年,我们在库玛西的采金工地就被抢劫过两次。”上林采金者李增全说,枪战发生在白天,中加两方人员互有死伤。
“异国生存,首先是保命,财是次要的。”上林采金者胡宏石说。胡的工地上常留有200克金子。“如果几十个劫匪来了,几十把枪肯定没法反抗,那就把这些金子和钱拿走吧,不伤人就好。”
对于报案,上林商人从不抱指望。“有什么用,能破案吗?”谭信华说,报了案,警察来工地敲竹杠会更频繁,先前每次塞给几十元人民币就会走,现在要给数百元。
为保安全,在加纳的上林淘金者常常三四个工程队住在一起。或是其同出去卖金,这样可以集中七八名保镖。“在加纳的上林淘金队手上没几支AK47,在那样的环境里,自己的安全还不是得靠自己。”胡宏石说。而抢劫常常发生在三个地方:工棚内、傍晚收金的路上或卖金往返途中。同样在今年3月份,一位上林工人也遭到袭击,他留下了两本在加纳的生活日记。他的妻子准备以后将日记留给长大的孩子看。
“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抢劫变得更为严重。”胡宏石说,目前很多工地常备的是手枪和八连发猎枪。经常有上林商人和匪帮枪战的消息传出。据估计,有上万支枪支掌握在以上林淘金队为主的中国商人手中。由于需求旺盛,水涨船高,当地8连发“来福”猎枪售价已从先前的1800塞地,暴涨到3000塞地(约1万元人民币)。
上林淘金者面对的另一个大敌,是加纳盛行的疟疾。地处热带的加纳传染病众多,矿区又多在森林深处,距大城市的医院较远,病了医治不及时,就只能埋尸异国。
最近,身在加纳的上林人又有了新威胁——由于上林人在加纳绝大多数持有的是旅游签证,而非劳务签证,都是从第三国进入加纳,签证先天不足,故常遭遇加纳移民局驱逐。
“先前移民局的官员过来时,拿几箱矿泉水,给几百塞地就可以把他们打发走。”谭信华抱怨,“现在会把你关起来,交更多的保释金才能放人,或是遣返。”如果上林人躲进丛林,移民局会将工地上的机械等物资都拿走,机器一台上百万元,损失更加惨重。
库玛西的上林小世界
与高风险相对应的是高收益。“在加纳的上林淘金者赚钱的几率是50%-60%。”胡宏石说。
上林人在加纳投资的采金生产线超过1000条,以每条300万元成本计算,他们在加纳的投资多达30亿元。一般一个淘金工地配两台挖掘机,平均一天产200-300克黄金。运气奇佳者,一天能采到1千克。当然也有倒霉的,一天只有30-50克,甚至“挂空挡”。
如果每天采300克,按当前国际金价280元/克计算,一天的收入接近10万元人民币,扣除费用,仍有数万元的收入,年入上千万元并非神话。
上林人在淘出金后,会转手卖给湖南人、浙江人和福建人,甚至还有印度和当地的购金者,买家多带到国际现货市场出售,售价按照当天国际金价下浮一定幅度后出售,他们吃的就是其中的利差。
如果是以浙江、福建人为主的国内买家,只有少部分通过当地银行汇款到卖家账上,大部分的做法是直接在国内转账到上林人在国内的户头中。
一位工商银行广西分行的人士透露,在2011年5、6月份,上林县金融系统曾经在半个月内涌入10多亿元外来存款,还引发了国家层面的关注,因为上林县2012年财政收入才刚刚突破3亿元。
围绕着暴富的上林人,在库玛西等数个加纳城市里,出现了大小不一的中国城。城里中餐馆、酒店、超市、医院、KTV一应俱全。由于加纳当地人不吃蔬菜,甚至有人专门到库玛西种菜,供给上林商人。
谭信华抱怨,由于大多是从国内空运而来,中国城里的商品价格一般是国内的3倍以上。“康师傅方便面国内是4块钱一包,这里是12块钱,而青菜则是20元一斤。”
由于上林商人多采用国内的机械工程设备,故此三一、柳工、力士德等都在加纳有服务网点。“零部件价格也是国内的3倍,爱要不要。”
谭信华希望在3年内积攒起千万元的财富,然后给父母盖一个很大的宅院,同时在南宁安家,娶一个漂亮的媳妇,“开一个茶庄,偶尔给客人讲讲我在加纳淘金的故事。”
(应受访者要求,谭信华和胡宏石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