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山装的象征意义

2013-04-29 00:44:03鲁睿孙一鸣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国服中山装服饰文化

鲁睿 孙一鸣

摘要:

中山装是一件受孙中山先生政治理念直接影响而产生的政治文化产品。由于适应了当时的政治环境、顺应了服饰近现代化的需要并且继承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山装在产生之后至20世纪50年代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并且中山装蕴含了“三民主义”与民族和谐统一等多个民族精神。

關键词:中山装;国服;服饰文化

一、中山装的产生

随着西方文明的入侵,近代中国的思想变革随之开始。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主要以沿海城市为主如广州、上海,人们的日常生活开始有意无意地向西方模仿学习。男式服装在这一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中国男性开始着装西装、西裤、礼帽等,相对传统的长袍马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辛亥革命之后,服饰问题在民众中得到广泛的讨论,他们认为要改变清朝旧的服饰制度。所以,制定新的服饰制度是新政府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孙中山先生在《大总统复中华国货维持会函》中,首次对新服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要求“此等衣式,其要点在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同时要求所有衣料须用国货,以解决“外贸畅销,内货阻滞”的经济问题。后来“中山装”被广泛采用,孙中山先生为中华国货维持会推荐了两名服装改革顾问,其一就是完成第一套中山装裁制的黄隆生。

二、中山装的作用

从中山装被设计出来,它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政治涵义,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山装引领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另一方面,中山装也发挥了一种强迫性作用,即对革命、政治思想的监督警示作用。作为中国新的民族服装,孙中山阐述该服装的思想和政治含义: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扣)和内侧(口袋),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近代中国人获得民主政治权力之后,一些人对专制权力的留念成了民主政治能真正实现的障碍,深厚的封建思想在短时间内是无法革除的,引导人们保持民主共和思想、抵制皇权思想侵袭是一项相当严峻的政治工程。中山装在这一工程中,扮演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穿着中山装能时刻警示人们不忘民主、共和,在面对专制思想冲击时,能经受得住考验,在政治上的作用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传统服饰制度的等级制度,标志了近代服制主题思想的转变。中山装以人人平等的理念被设计出来,中国社会不再以封建等级制度来找到自己的定位,取而代之的是真正的平等。这个真正的平等彻底的打破了封建的礼教,“三纲五常”等被民主、科学所取代,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论:“现代生活的种种方面,都带有democracy的颜色,都沿着democracy的轨辙”,中国近代社会突如其来的对民主科学的追求使“democracy就是现代唯一的权威。”而对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现代性追求,成为民国文化的价值核心。

伦理道德的变化也使得中国社会的阶层发生了变化,以中山装为主导的近代服制“最终打破了传统等级冠服制度,它不受阶层、地位级别的限制,并最终突破文人政客的范围而全民使用。”正是因为以中山装为主导的中国近代服饰制度的改革才使中国社会的阶级制度真正的改变。

三、中山装的意义

中山装影响、改变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适应了中西交往的着装需要,顺应了世界服饰的发展趋势。

由于近代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国人的生活、交流方式也随之产生了深刻变化,中山装则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一着装诉求。西式服饰的核心理念是对“人体美”的塑造,西装更是有“适体”的美。由于与洋人的社交活动逐渐增多,旧式中国服饰的诸多不便在西方人的社交场合暴露无遗。时人对此有很多讨论,主张中国人穿西服:“衣服装束与人同,则酬酢易相和洽,无形格势禁之疑,无猜忌凌辱之患,万国咸尚西装,一国独为异服,则于公理上有碍,不独见恶于观瞻已也。”中国服饰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阻碍了中西交往,但民国政府建国后,并没有采用这一观点,因为西装并不便于随时穿着,而且其原材料都需要进口,费用相对高昂,并不适合于贫困落后的中国。中山装料用国货而形制上接近于西装的特点立刻受到国民的欢迎。另外,中山装的更适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完全符合孙中山先生“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标准。国民政府规定公务员一律穿着中山装后,政府的所有外事内务活动基本上采用中山装,这也说明了中山装在当时是适应了中国人生活交流方式改变的要求的。

正是中山装的这些的优点使它在中国流行了近半个世纪。中山装对中国服饰走向世界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东霞.百年中国社会图谱——从长袍马褂到西装革履[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96

[2]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198

[3]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2:495

[4]华梅著.人类服饰文化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193

[5]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32

[6]郑师渠.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101

[7]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饰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612

[8]郭海燕.浅谈西方文化对中国当代服装的影响[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1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猜你喜欢
国服中山装服饰文化
国服的梅花印迹
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 01:38:45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造型多变的中山装及派生服装
设计(2021年23期)2021-12-20 06:34:44
国服法师Davie Wang,物理暴击100%
中山装团体标准首次发布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谈谈中山装的前世今生
丝路艺术(2018年3期)2018-09-10 00:42:24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无人喝彩 国服“巫妖王”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