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摘 要:广播连续剧《鱼缸》写的是一个关于在无聊沉闷的政府机关里工作的令人发笑的、极具普遍性的故事。故事节奏流畅,音响丰富多彩,非常具有想象力。作者用象征的、超现实的甚至是卡通的手法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彻底地突破了传统的广播剧形态,创造出一种新的广播剧样态。
关键词:广播剧 法国文化特征 象征 超现实 卡通手法 网络电台 生存空间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种最具广播特色的文艺节目形态,广播剧一直深受欧洲听众的喜爱,也是一年一度欧洲奖的重要立项。在欧洲,几乎所有的国家电台都有专门负责广播剧的部门,广播剧的播出时间占有相当的比例,拥有相当多的热心听众。尽管如今广播剧的产量比当年最辉煌的时候有所下降,但听众群却很稳定,收听率的增长仍然高于流行音乐。每年欧洲奖的评选,广播剧的竞争非常激烈。2008年获得最佳欧洲广播剧奖的一共有两部,一部是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剧《画像男人》,另一部就是法国ARTE电台制作的18集广播连续剧《鱼缸》。
广播剧《鱼缸》编剧构思奇特,音响运用更是新颖独到。它彻底地突破了传统的广播剧形态,创造出一种新的广播剧样态。
“没有情节、没有冲突”的广播剧
说《鱼缸》是一部“没有情节、没有冲突”的广播剧,好像很夸张,但的确如此。《鱼缸》的剧情非常简单:一个隶属法国文化委员会的负责接待团体游客的部门,一群雇员在“鱼缸”一样的办公室里天天重复着枯燥机械的工作,承受着环境的压抑和竞争的压力。《鱼缸》的人物也很简单,主要人物是“临时工”马里安尼克·贝洛特(也就是作者本人)和她的同事(直接老板)“枪乌贼”。
这是一个关于在无聊沉闷的市政府机关里工作的令人发笑的、极具普遍性的故事。故事节奏流畅,音响类别丰富。《鱼缸》采用象征的、超现实的甚至是卡通的手法来表达立意,别出心裁地用“情绪”结构全剧,用充满象征的广播语言、角色的内心独白以及现实的真实音响和虚拟音响(角色内心感受到的音响),来表达人物的心情、感觉,刻画人物的性格,呈现人物的内心和灵魂。比如第四集开始有一组音响:水声、泡沫声、击剑声、电影《超人》的音效、枪声、电话声、八音盒、娃娃的哭声。配合这组音响的台词是:“湿滑的斜坡/我看着我的手/打字的时候我的手在颤抖/工作的时候我想到/我想到/我想到/我想到……”在这里,所有的音响都是主人公当时特定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主人公当时的内心状态:压抑、窒息、忐忑、渴望、绝望。
像这样具有象征意义的音响在广播连续剧《鱼缸》中比比皆是。比如:用咕咕的水泡声象征主人公在办公室的窒息状态,用牛叫声象征员工的辛苦工作,用皮鞭的抽打声象征老板的无情剥削,用水壶沸水的声音象征人的窘迫,用焰火的响声象征思绪的变化与飞跃……
鲜明的法国文化艺术特征
第一次听《鱼缸》,让我联想起法国的印象派绘画和喜剧电影。的确,《鱼缸》幽默、多彩,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显示出鲜明的法国文化特征。
《鱼缸》关注的是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的心灵,强调的是从个体的独特性来反映整个社会的普遍性。它的内容是写实的,讲述的是主人公的一段真实经历,作者说,“几乎每一句台词都是生活中真实说过的”。但是,其表现手法是印象的、跳跃的、象征的,“鱼缸”这个剧名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作品通篇描绘的是“鱼缸”里的“小鱼小虾”们的工作状态:有无聊的接待工作,也有嘈杂的展会任务;有每年的例行体检,也有刻板的业务培训。这些看似无序散乱的故事,被一条清晰有力的线索紧紧地串联起来,这条线索就是主人公被压抑的痛苦的心情。
《鱼缸》将印象主义绘画创作手法用于广播剧,突破了传统的广播剧创作模式,给广播剧艺术领域带来强烈的震撼。多年来担任欧洲奖广播剧类评委和评委主席的艾莉森(Alison Hindell)说:“《鱼缸》不只是2008年,也是近年来欧洲广播界难得一见的创新之作。”《鱼缸》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法国文化艺术。浸润在法国文化艺术中的法国广播人,自然而然地将印象派的理念运用到广播剧的创作中,引发了广播剧创作的创新,不仅令法国各界,也令欧洲、中国同行耳目一新。
回归声音的本源 用足声音的想象力
《鱼缸》高品质的音响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这是一部完全用音响表达的广播剧。传统的广播剧中,音响总是配合剧本,是剧本的补充和延伸。而在《鱼缸》中,作者用声音创作文本,让文本和音响直接对话,与音响充分融合,听众几乎分不出哪句是文本中的叙述、台词,深深沉浸在声音构筑的世界里,被强烈地吸引,主动地介入,倾听、感受、想象、思考、回味……听众和作者一起最终完成这部连续剧的创作。这是广播剧作为声音媒体的独特魅力,《鱼缸》的创作者让声音回归它的本源,充分运用声音的力量,创造出无限的想象空间。
作者马里安尼克·贝洛特一再地强调音响效果艺术家苏菲·毕圣斯(Sophie Bissantz)即该剧的音响制作师对《鱼缸》成功的重要作用。“《鱼缸》有两位导演,一个是我,另一位音响师,我们合作得很默契。”这是一个良性的创作循环。编剧用声音写剧本,给了音响效果和录音制作最大的再创作空间;而音响师在用声音创作的过程中迸发的激情与火花又反过来促进了剧本的进一步完善。当然,这样的广播剧本对音响师和录音制作人员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只有既懂技术又懂艺术同时又富有文化底蕴的人才能驾驭这样的创作。
网络电台 拓展传统广播的生存空间
《鱼缸》不是在传统的广播电台而是在网络电台连续播出的。《鱼缸》播出后产生的强烈社会反响,成为非常严肃的法国主流报纸评论的话题。这让传统广播人再次真切地感受到网络电台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而作为在网络电台播出的广播连续剧,《鱼缸》剧本的一些创作特点也引起我们的关注:第一,以网络连载日记的口吻撰写文本,直接切入讲述者的内心,展现主人公深层、隐秘的情感和思想。第二,总体上每一集都比传统广播剧短小很多,且每一集的时长并不整齐划一,而是随着内容的需求来确定。每一集都很成功地表达了内容,整个系列一气呵成。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第16集,主要表达“临时工”赢得第二个合同期的工作状况和心理状态,作者没有用一句新台词,只是把前面15集中出现过的音响剪辑合成为一集播出。这样大胆的设计,是一般广播剧作者不敢想象的。而这种有选择的重复,正好表达出第二个合同期与第一个合同期的雷同和无聊。
此外,在网络电台播出的广播剧,听众可以随时点击收听,这也比传统的广播剧更能满足听众的需求,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
(作者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学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