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车载环境下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语境创造

2013-04-29 21:40王一婷
中国广播 2013年6期
关键词:车载主持人语境

王一婷

摘 要:基于车载广播收听群体的蓬勃发展,广播音乐音响的运用手段、节目主持人与听众的互动手段、节目中调节气氛的手段、提高声音表达含金量的方法等成为研究的新课题。本文试图将音乐广播主持人节目的特点与语境理论结合,分析广播主持人节目中语境创造的必要性及其所带来的审美层次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车载 广播音乐节目 主持人 语境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广播节目呈现出收听环境多元化、收听群体需求细分化、车载与居家收听广告效益两极化等特点。针对当今的收听新环境、受众群体细分定位与体验终端的变化,多渠道打造个性化主持人、善用新媒体优势扩大传统广播影响、着力打造广播品牌活动等广播创新手段都是广播节目新生命力之所在。

广播是一种以有声语言作为工具的传播媒体,而在车载广播的环境下,音乐类节目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一得益于车载广播的无缝伴随性,其二得益于车载环境中的私人化空间感受。传统广播音乐节目进入到车载空间中,除了因为其节目内容丰富多彩、组织编排形式灵活多样外,更依赖于节目主持人通过真实、亲切、自然、流畅的语言所塑造的听众可信任的形象,依赖于主持人在节目中对语境的成功创造。所以,研究车载广播音乐类主持人节目中语境的创造,分析主持人的传播特点及语言表达,研究如何提高主持人声音的含金量,对更好地把握音乐类主持人节目的宣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语境构成特征及其在音乐广播节目中的存在空间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波兰人类学家布朗尼斯劳·马凌诺斯基(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一是文化语境。也可以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它既包括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言后语;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如姿势、手势)等。①

在广播节目主持研究的范畴内提出语境这一概念,简单地理解就是主持人无论是有搭档主持(包括采访嘉宾)抑或是独立面对话筒主持时所营造的一种情理交融、浑然一体的言语气氛和环境。作为气氛,它不断产生并弥漫在整个主持过程,只有浓淡起落之别,而无中断之时;作为环境,它编制成主持语言的情趣和色调,笼罩在节目整个空间,使听众能有进出之感,这是主持语境构成和存在的总体特征。这一特性说明主持语境是节目总体境界的重要构成内容,有时可以当作节目境界的同义语而使用,但在节目境界的理性空间的程度上,是不能完全重合的。

在音乐广播节目主持中,语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语境营造着一种收听氛围,这种气氛常常带来一种由主持人节目的性质所决定的亲切感和交流感,有时可以影响并左右听众的心理。而一旦音乐节目进入到车载环境中,私人化的空间感会更强化这种语境效果。所以,创造车载广播音乐主持人节目的语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主持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主持人驾驭节目能力的体现,也是主持人节目贴近听众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明确音乐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与音乐本身之间的关系。19世纪中期,音乐理论作曲家姆尼兹·豪普德曼在他的名作《和声与节拍的本性》里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道出了艺术家对音乐艺术与建筑艺术的理解。那么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就是进行建筑物周边环境的设计,可繁可简,但不能可有可无,还必须追求与建筑物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的效果。我们知道,语言本身不过是由语言、词汇、语法修辞和书写符号构成的一种载体,供人们交际时为表达感情所采用的材料库,因此它是一种静态的存在。而当语言被使用时,就变成一种动态行为,理论上把这种动态行为叫做“言语”。它是一种语言加工的过程,就像在许多音乐作品中体现的气氛、色彩、情绪和形象变化一样。所以音乐节目主持人的言语是带有典型的音乐语境的,是在一种特定的语汇交流情境中产生的相对专业的表现形式,是各种音乐要素和主持人表达能力的互相配合,通过主持人自身对音乐的感知程度,用一种听众易于接受的方式传达的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语言。在节目中,尽管旋律才是音乐节目的灵魂,但其中的主持人语言如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能充分体现音乐节目的完整性,增强音乐节目的魅力及可听性。

了解语言和言语这一差别,对研究语境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主持人在话筒前出现的言语的模糊性,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情绪的表达,甚至某些不符合语法规范的语词现象等等,在语言的存在上可能是不可取的,但在语境构建上,却是必然和不可缺少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语境不是在语言自然存在的状态中产生的,因而不能在语言修饰上下工夫,而是在言语的动态行为中,经主持人的整合而出现的,从而增强营造语境的自觉性。

其次,要注意主持人在话筒前心态及状态的把握以及对言语的影响。车载环境中,收听对象是在“行动或思考时的人”,收听空间是相对狭小而私密的。这种收听状态下,听众对主持人的言语期待与普通的讲述是有区别的。对于广播来说,距离至关重要,这个距离包括物理距离也包括心理距离。音乐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一方面是从群众的口语中提炼加工成的艺术性语言,另一方面又有别于其他类别广播节目主持语言的特点。在语言风格形成过程中,有的主持人会刻意追求语言的精美,却忘记了语言的晓畅;有的主持人语言过于口语化,却与音乐语境格格不入。广播节目主持人,作为听众“不见面的朋友”,坐在话筒前时虽然“目中无人”,却一定要做到“心中有人”,②只有心中有了听众,才会考虑所说的内容、说话的方式等是不是符合听众的实际需要,听众听了以后会有什么反应。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没有对象,这些话就不可能说得使自己和听的人都相信有说出的实际必要。”听众的接受和反应,是以听众的存在为基础的,设想和感觉听众的存在要从听众的性别、年龄、职业、人数等方面考虑,它有助于主持人在一般意义上掌握说话的不同方式,调节说话的不同音量和位置,从而在节目中营造不同的语言氛围,达到语境创造的不同效果。

二、车载音乐广播节目的语境创造具有审美价值

语境创造在车载音乐广播主持人节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美学价值。

首先,恰当的语境创造给主持人及听众营造审美化的存在感。在音乐广播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是一种有生命能量的符号,更是一种诗意审美的存在。主持人针对音乐所进行的或专业点评或情感阐发共同构成音乐广播节目的生命。如果说,“人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是道出了人的普遍存在方式,那么,“人以修辞的方式拥有世界”则道出了人的审美化存在方式。③可以说,音乐广播节目主持人是“修辞的动物”,这是针对主持人如何更有效地通过语言证明自己、走近听众的一种描述。这意味着,在更多的情况下,主体以修辞的方式在场,或者说修辞对主体之在场的影响,比不假修饰的语言的影响更大。结合如上观点,无论是有稿还是无稿,广播音乐主持人节目生命力的基石首先在于主持人语言的修辞能力及其语言是否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感染力。

其次,语境为主持人也为听众创造一种主持和收听过程中的审美愉悦的心理。从审美心理的角度说,主持人与听众的关系是一种情感传递和理解的关系,而语境恰好成为连接这种关系的桥梁。一方面,主持人的情感中渗透着对听众的理解,主持人对所主持节目的节奏把握和情感抒发,完全并且只能借助于语言这一媒介传达给听众,在传达的过程中,主持人对稿件的情感,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审美体验,是在听众对节目理解的前提下完成的;另一方面,听众的理解并不是抽象的审美活动,而是一种渗透着情感的理解,它是听众的知识、经验、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等在情感体验中的深化。这种情感和理解的沟通,必须在主持人节目的语境中才能完成。

三、车载音乐广播主持语境美感的创造元素

(一)主持语体清晰畅达体现灵动之美

长期以来,人们对广播语言的语体定位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广播语言属于口头语体,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广播语言是一种借助于电子传播技术创造语境,面对广大的听众而又无及时反馈的有备性谈话语体”;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广播语言属于书面语体,“新闻广播就是书面语的口语形式”。④在音乐广播节目中的主持人语言显然更接近第一种意见的定位。我们可以把音乐娱乐类节目主持人搭档之间捧哏逗哏、欢声笑语的讲述称为“武讲”,这种讲述方式比较活泼而夸张,掌握不好会重形式而轻内容;把我们平时熟悉的一般音乐介绍类的主持人独白讲述形式称为“文讲”,这种讲述方式比较安静却缺少吸引力,把握不当有时会陷入对声音塑造的过度迷恋。

可以尝试把以上这两种语言讲述方式结合起来,不论叙述故事或摹拟人物,都像身临其境、确有其事一样,把生动具体的动态形象用语言展现在听众眼前。为了渲染故事情节,描绘人物神态外貌和性格特征,增加语言的形象感,可以有意识使用一些象声词(比如嗖嗖嗖、刷刷刷、哗哗哗、乒乒乓乓、稀哩哗啦等)和重叠形容词(比如红通通、绿油油、黄澄澄、白茫茫、黑压压等)来烘托气氛。

一段好的主持讲述往往需要叙述、评论、表白和摹拟人物言谈举止,要求用词、口气、声调、表情既迥然不同又交错并用。跳进跳出,既能讲,又能与听众交流,灵活多变,浑然一体。

(二)语言节奏变化多样彰显韵律之美

老舍、高尔基都曾说过,通过语言表述事物表达情感时,不要忘记语言的准确、简明、生动,也不要忘记节奏、声音的明朗和响亮,语言真正的美感就在于清晰、响亮、韵律美和节奏感。当这种美感体现在广播音乐主持人节目中时,主持人的这种语言体会和语言表达就形成节目语境特有的美感,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1.主持人语言表层节奏张弛有度

车载广播音乐节目是一种结构相对松散的节目,陪伴性是节目最大的特色。陪伴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行为上的陪伴,二是思绪上的陪伴。车载音乐节目的主体一定是音乐内容本身,主持人可以通过语速快慢、声音强弱、音色与语音的变化(演绎、方言的适当使用)以及情绪的变化,使整期节目的语言节奏富于变化。一般在实际主持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语速过快,调门很高,高频运转对听众形成压迫或者是卖弄自己富于磁性的声音,或语速始终过于平缓,调门太低,让听众昏昏欲睡。广播是有间歇的媒介,主持人的演播室时间体验和听众的收听时间体验是不一样的,主持人要张弛有度,适当“注水”。比如适当添加语助词。使用语助词有利于打破句子的僵直状态,更有对象感。例如肯定口气的语助词“嗯、对、噢、哎、好、是喽、不错、就是嘛、可不是吗”,否定口气的语助词“哟、啊、嗯、不像话、可别这样、没听说过、不怎么样”,疑问口气的语助词“为什么、能行吗、多会儿、想的啥、可能吗、不一定吧”,惊叹口气的语助词“嚯、嘿、得、哎哟、要糟、完喽”。⑤

2.主持人情感与节目节奏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格式塔心理学的同构说认为,自然形式与人的身心结构发生同构反应,便产生审美感受。⑥我们不妨把这种“同构”理解为一种节奏的统一,一种情景交融。也就是找到内容本身和与之相符的心理体验的契合点,而这种契合就是表达节奏需要依据的根源。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情感和节目本身的节奏相契合呢?简而言之,首先是要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到“艺术品的目的是表现某个主要或突出的特征,也就是某个重要的观念,比实际事物中表现得更清楚、更完整”。每一位语言表达者(播音员、主持人)都是审美主体,每一篇稿件、每一首乐曲正是要接受审美观照的准艺术品。需要通过内部技巧的运用调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真切感知作品,最终达到节目内容和情感的节奏统一。

其次,节奏的变化要有章法。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一书中指出,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与生理的统一。他这样定义节奏:“节奏是宇宙自然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则。自然现象彼此不能全同、亦不能全异。全同全异不能有节奏。节奏生于同异,相乘续、相错综、相呼应……艺术返照自然,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⑦朱光潜先生谈的是客观事物本身节奏的某种特征,而在“艺术返照自然”的过程中,也应该遵守这种规律。那么,在语言艺术的表达中,“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快先慢、欲慢先快,欲轻先重、欲重先轻”语言表达技巧的规律,正是“相乘续、相错综、相呼应”的,是在对比变化中来彰显节奏之美的。

伴随节奏变化,主持人的音色面貌与语音都有所变化,而这音色与语音的变化又带动了主持人的情绪变化,同时也带动了听众的情绪变化,让听众随着主持人转入了下一个内容中。在这种状态下主持节目才能生动准确地表达出节目的思想内容,抒发出主持人的情感,使节目和主持人融为一体,为听众所接受。

汉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其本身是一门极其独特的艺术。作为一个音乐广播节目主持人来说,如何在节目中将语言的艺术运用到极致,是每一个主持人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语境的创造与主持人在话筒前的心理定位,话筒前状态的把握以及话筒前的对象感等一系列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一切都基于主持人的职业素养。因此,提高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就成为语境创造的关键。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节目主持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节目甚至一个媒体的形象。目前随着广播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及主持人队伍的不断壮大,人们对主持人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广播主持人节目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基础上,语境,这种主持人节目特有的存在空间,必将引起更多节目主持人的关注。

(本文为浙江广电集团与浙江传媒学院横向合作课题《面对车载收听的主持创新》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本文编辑:吕晓虹)

猜你喜欢
车载主持人语境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高速磁浮车载运行控制系统综述
智能互联势不可挡 车载存储需求爆发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基于ZVS-PWM的车载隔离DC-DC的研究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