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纪念性景观设计初探

2013-04-29 00:44:03周媚宁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城市景观公共性

周媚宁

摘要:

纵览景观史,纪念性景观以其鲜明的特征成为不同时代的纪念碑。一个永续发展的城市不仅要珍惜、累积过去留下的纪念性景观,同时要继续创造新时代的纪念性景观。时代精神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纪念性意涵和形式。反之,不同的纪念性涵义和形式会反映不同的时代价值观。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城市景观;公共性

一、纪念性景观

纪念,也是一种群体记忆的手段。纪念性的涵义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怀,人们从许多生活记忆中,得到生命的意义。纪念,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它是一种感情的体验,通过对过往的人和事进行回忆,并唤起缅怀与感悟。一个城市从许多记忆场所的连接中发现城市的历史与场所精神。一个社会从许多纪念性时间和空间中找到共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认同。

纪念性景观的具体意涵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纪念性景观的意涵包含两方面,即它既包含物质性景观又包含抽象性景观。其中,物质性景观是指实体景观,如历史遗址景观、标志性景观等。而抽象性景观可以理解为民俗景观和传说故事等。

(二)在物质性或抽象性景观的基础上,它还具有以下含义。

1.它能够引发人类群体联想和回忆。

2.它是具有历史价值或文化遗迹的景观。

3.它是标志某一事物或为了使后人记住的景观。

二、纪念性景观按照纪念对象的分类

纪念性景观形式多样,如前所述,人类的纪念行为,是人类情感的集中体现,是人类对于感情的创造表达,并不能用以下列举的的几种简单的空间类型完整表述。纪念性景观按照纪念的对象分类如下。

(一)以人物为纪念对象进行分类

一类是以单个的人物为纪念对象,通常是为了纪念某一杰出人物而设立的纪念园。第二类是以集体人物为纪念对象,通常是纪念战争中壮烈牺牲的烈士们,这类纪念性景观的主题通常是表达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物的缅怀。

(二)以历史事件为纪念对象进行分类

这类纪念性景观是在历史发生地设置纪念碑和纪念物以及纪念性场所的设计,以彰显事件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其中多以战争和政治事件为主,如广岛和平纪念公园。这些纪念性主题,对于纪念性景观所在的国家或者社会都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性,再经过设计师和艺术家的诠释及再现后,使人们能体会到事件带来的震撼、伤痛以及深刻的反思,并且借由设计师的设计弭平国家、社会的对立或伤痛。

三、纪念性景观设计原则

(一)“公共性”原则

如果说纪念性景观处于公共环境中,是具有“公共性”的。那几乎所有的建筑、景观都具有这样的公共性。所谓公共性,是指邀请民众与纪念性景观产生对话互动的一种关系。纪念性景观不仅是生活情境的重要一环,亦为生命永续长存的一部分。它可使个人、团体、社会,甚至整个民族,借由纪念性景观来凝聚共同的回忆,营造一种怀念的情感。因此,要与民众互动,纪念性景观必须与公共性结合才能实现。这是初级概念,继续深入我们发现,纪念性景观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公共性”原则,要具有公共艺术的特性。

公共艺术所追求的重点是社会效果而不是艺术效果,它所强调的是最大限度地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交流,而不仅仅是个人风格。纪念性景观的参与者与景观本身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应该是以平等的、相互的对话关系为主导,而不是教育和被教育的等级关系。公共艺术是体现公共领域或公共空间中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与态度。纪念性景观必须具备公共艺术的真正意义才能成功。

(二)情感体验原则

纪念性景观开始更多的关注大众的问题,一些纪念性景观也由过去的圣神感、殿堂感和经典的表达方式变为追求更为有效的交流,与公众的关系更注重互动。纪念性景观的纪念特性使游人在景观空间中游览的过程中,不仅在视觉上感受所看到的事物,而且在看到一系列的纪念形象之后,某种与纪念相关的情感被唤起。同时,使用者在使用纪念性景观时本身就是一种体验过程。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遵循情感体验原则。遵循情感体验原则的前提是,设计师在设计景观时,要充分考虑到人在游览过程中的感情需要和生理需要,体现出对游览者的人性关怀,并试图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增加参观者的参与性和使用频率。

四、思索

纪念性景观目前已经成为现代都市城市公园绿地不能缺少的一方面。如何将纪念性景观与城市公园绿地更好地融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人们来到城市公园,既可以满足自己探寻文化内涵和追溯历史的精神的需求,也可以享受一般城市公园使用功能上的需求,才是纪念性景观与城市公园融合的最好结果。现代纪念性景观的表现丰富多彩,其中有精华的部分,也有糟粕的成分。取其精华,以历史的观点,有分析的吸收,是对待事物的一种积极态度,这是对待当代纪念性景观的最好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开然.景观纪念性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刘滨谊,李开然.纪念性景观設计原则初探[J].规划师,2003(02)

[3]赵海翔.人造的路标:纪念性空间研究[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1

[4]齐康.纪念的凝思[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5]王治君.纪念性艺术综合体[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城市景观公共性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 19:42:02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现代装饰(2022年1期)2022-04-19 13:46:32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公共性中的角色探究
知识文库(2020年17期)2020-09-22 06:26:21
“禁止摄影”:由观众拍照观察中国博物馆的公共性
东方考古(2018年0期)2018-08-28 10:05:24
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研究述评
九江植物季相效果应用研究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与养护技术探讨
装置艺术之于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性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22:02:12
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对现代城市景观的影响
宋词中的杭州城市景观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