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远清
1.课题的提出
筷子是中国人最常使用的餐具之一,随着服务性行业的蓬勃发展,“一次性”用品从无到有,从早到晚地被消耗使用,已经渐渐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而且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每个人都有在外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的经历,还有很多人在外就餐时只愿意使用一次性筷子,认为这样的方式比较卫生、安全,所以在现在的餐饮服务当中一次性筷子使用相当普遍。但是,自央视“3·15”晚会曝出一次性筷子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入了有毒化学物质的消息后,让不少人改变了一次性筷子“很卫生”的看法。那么,一次性筷子对生物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呢?带着这一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决定通过做一次性筷子对小鱼的危害的实验来揭开这个一次性筷子的“神秘面纱”。
2.实验过程
1.1实验准备
20双普通一次性筷子,20条小鱼,学校处理的过滤水4000mL。
1.2实验步骤
先把10双一次性筷子泡在装满1000mL清水的1号玻璃缸里,24h后,拿出一次性筷子。
把10条小鱼分为大小相同的两份,一份放入1号玻璃缸里,另一份放入盛1000mL清水的2号玻璃缸里作为对照。
3.实验结果
1号玻璃缸中浸泡一次性筷子后的水明显比2号玻璃缸里的水浑浊。放入小鱼大概3min后,在1号玻璃缸里的其中一条小鱼开始翻白肚,5min后其他4条小鱼都陆续开始翻白肚。而在2号玻璃缸里的5条小鱼都正常。7min后,1号玻璃缸里的其中的一条小鱼已经死去,而其他小鱼开始乱跳,在做最后的垂死挣扎。10min后,1号玻璃缸里的小鱼,全部死去。而在2号玻璃缸里的小鱼则正常。
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学生决定第二天再做一次重复实验。将实验用具全部换了新的,而做法则跟第一次实验一样。
第二次实验结果:大概过了4min,在1号玻璃缸里的其中一条小鱼翻白肚死亡;10min后,其他小鱼全部翻白肚,但并没死亡,它们开始乱跳,大概12min后,有3条终于没力挣扎,死了;13min后,第五条小鱼的生命也结束了。而2号玻璃缸里的小鱼则正常生活,没有出现任何异常情况。
4.实验结果分析
从实验结果看,两次实验组中的小鱼都在10min左右死亡,而对照组的小鱼则正常生活,说明浸泡过一次性筷子的水里含有有毒的物质,为什么一次性筷子会含有有毒物质呢?原来,据央视曝光:一次性筷子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持较好的卖相,通常会经过硫磺熏蒸或是双氧水漂白的工序;为了去除筷子上的毛刺,令其看起来更光滑白皙,小作坊的生产者们将其放入滑石粉中,通过摩擦对筷子进行加工,这些化学物质对生物来说毒性非常大,它们残留在一次性筷子里,等用筷子吃东西的时候,就会释放出来,对生物产生严重的危害。
据资料介绍,一次性筷子对人体具有以下二三大危害:
(1)损害呼吸功能。一次性筷子制作过程中经过硫磺熏蒸,在使用过程中遇热会释放二氧化硫,会侵蚀呼吸黏膜,导致呼吸道疾病。
(2)损害消化功能。一次性筷子在制作过程中用双氧水漂白,双氧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口腔、食道甚至肠胃造成腐蚀。打磨过程中使用滑石粉,消除不干净,在人体内慢慢累积,会使人患上胆结石。
(3)病菌感染。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长为4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则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及肝炎等。
现在的人们喜欢去餐馆就餐,但是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替代一次性筷子。如何在使用一次性筷子时不“中毒”呢?
5.建议
到外面就餐最好到正规的有消毒设施的餐厅,尽量少用一次性筷子,最好自己携带筷子,如无可避免要使用一次性筷子,要注意以下事项。
(1)拿到一次性筷子时,先要观察它的外包装。看看包装上是否印有生产厂家的名称、商标及联系方式。那些只注明“高温消毒”的一次性筷子是不可信的。
(2)观察筷子的颜色。质量过关的筷子颜色均匀,不会出现颜色过黑、过黄、过白的现象。如果以普通木材的颜色作为标准,那么被漂白过的筷子,差不多一眼就能认出来。使用时先拿起来闻一闻,如果有一股酸酸的味道,可能含有二氧化硫,最好还是不要使用。
(3)使用前可以先将筷子浸泡于温或热水中数秒,若时间足够,可泡2-3min,以减少筷子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此外,用餐时勿将一次性筷子长时间浸泡在热汤或热粥里,因为这样会加速二氧化硫的分解。
6.总结
一次性筷子非但没有成为人们健康的守护神,反而成为了人们健康的杀手。一连串工业用品的使用,使一次性筷子沾了有害身体的各种各样的物质,不仅这样,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如果把这些筷子头尾相连,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30圈。因此,为了人们的健康,更为了环境,大家应该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