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纱女王”陈富美:一心一意寻找美

2013-04-29 00:44吴迪
新天地 2013年6期
关键词:婚纱国人婚礼

吴迪

“穷也要美”

暮春时节,我和77岁的婚纱设计大师陈富美相约在一家日式小馆子见面。她穿了一件藏蓝色的粗布褂子,红色、绿色、黄色的装饰边让我立刻联想到藏族妇女的五彩围裙——“帮典”。她走了几步“猫步”,回头问我:“美吗,我自己设计的,旧衣服用家里碎布头拼了几道,就成了时装啦。”

虽为时尚界精英,我从没在陈富美身上看到“普拉达”、“香奈儿”等奢侈品。她从头到脚都是自己设计的服饰。有一天她拾掇家里的旧衣服,一顶老伴戴了多年的旧皮帽,让她有些犯难,扔了可惜,不扔,这掉皮掉色的,也实在有碍观瞻。她索性把帽子剪了几个窟窿,又透气又不爱掉。隔天她就戴着出门了。在地铁里,一个二十几岁、时髦又水灵的女孩看上这个奇特的帽子,问在哪儿买的,陈富美说,自己做的,独一无二。小姑娘当即出价三百,意欲买下。陈富美乐了,说这个帽子有纪念意义,不能卖。两人僵持半天,小姑娘使尽浑身解数,终于如愿。陈富美说,她被姑娘爱美之心打动。

陈富美也曾是一个爱美的小姑娘,她出生在二战后的日本东京,当时日本物资紧缺,人们把旧的和服都改成简便衣裤,陈富美是家里的老大,所有人的衣裳都由她负责。19岁,进入东京女子美术学院,因为身份问题一直受歧视,决定回到祖国。

她坚持服装改革,把旧中国遗留下来的肥大褂子改成瘦小贴身,裤子分片裁剪,分前后片;她抬着衣裳架子去工厂里宣传,带着杂志图片下农村宣传;她把积压的童装布料改成最时髦的样式轰动了全国;她在节假日也要去大商场做售货员,只为了解当时的妇女们爱穿什么,买得起什么。搞“改革”难免事事碰钉子,陈富美当然遇见过。“衬衫扣子怎么能四颗?那是死人的样式!你怎么能一直点头哈腰,那是资产阶级小姐的作风!”她不理会这些无聊的罪名,“穷,穷也要美,人活着,就要美”。说她是“黑五类”,就用做裤子的黑布做成瘦衬衫,不想轰动了全城,人人追着问。最穷的时候,家里什么家具都没了,她用彩纸糊了好看的家具,用颜料在上面画满了图,外人还以为,是从国外带回来的昂贵箱子呢!

“看见国人不美,

我打心眼儿里着急”

1986年,适逢国际和平年,中方组织了很多国际性的大型活动,陈富美当时为北京服装研究所所长,在北京的婚庆博览会上与世界婚纱大师桂由美相识,每次桂由美来中国,陈富美都会在旁细心翻译。1988年,桂由美为了支持她的“婚礼服饰文化”的研究,从日本运来50件单件价值过万的婚纱。桂由美得知陈富美经费紧张得连写信的信纸都要选用最廉价的,却还自掏腰包做着各种联络与落实的工作时,遂决定将那本来就不多的一点盈利也悉数捐给了中国的希望工程。陈富美这样形容桂由美:“她是最浪漫的人,她是永远的少女。”桂由美这样形容陈富美:“她是另一个我,她是最理解我的人。”她俩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

陈富美设计的“中国风”红婚纱在婚庆界掀起了一轮轮红色的浪潮,改变了国人凤冠霞帔的婚礼观念,还促成了亚洲婚礼文化联合会成立,在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泰国、美国等国成功举办了14届亚洲婚礼文化节。

在陈富美家的客厅、卧室乃至卫生间都有随手可及的中英日文报纸和杂志。电视中除了新闻,永远播放的是有关服饰的节目。陈富美生活简朴,却舍得花大把的钱去周游世界,寻找创作灵感。2011年她开通了微博,和一群“80后”“90后”的新娘们在网上热火朝天地讨论婚纱的选择和婚礼细节。

陈富美也没忘了老年人,她发起成立了乐龄时尚文化俱乐部,就是为了提高中国老年人的着装品位。她说,老年人装扮自己就是一种“美”,把“美”传给别人就是幸福。她提起自己在维也纳公园中看到的一对老夫妻:夫妻俩好像都快90岁了,老先生戴着紫红色的贝雷帽,太太满头白发,自己带着录音机,在那里陶醉地跳着舞,这一幕真让人感动。

2010年,陈富美亲自带队,率领北京、苏州的40名中老年模特赴日参加服饰文化交流。出发前,她对模特队成员进行了周到细致的培训,大到涉外礼仪、服饰装扮,小到每个时间段、每个活动场合的着装细节。陈富美也默默维护着国人的脸面,就在大家兴高采烈聚在东京酒店大堂准备回国时,她默默回到卫生间,把队员们丢弃在地面的卫生纸捡起丢进马桶里(日本的卫生纸溶于水,只需直接丢进马桶)。

她一心一意寻找美,要使中国人在外表上、在礼仪上不受轻视。陈富美说:“看见国人不美,我打心眼儿里着急,看见国人美了,我才由衷地高兴。”

嫁给心爱的人最难忘

陈富美看护着自己的家庭职责,努力做好妻子、母亲、祖母、曾祖母。她有3个儿子,全靠自己拉扯大。大儿子是个通晓几国外语的帅小伙,可惜天妒良才,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精神受了刺激,至今住在医院里。陈富美每个月都要去探望儿子,数十年来从未断过。

陈富美也有了孙子孙女。她帮忙带孙子直到10岁,但也只到10岁,之后就把孩子交还儿子儿媳。理由是,老人可以在10岁以前教导孙辈传统的中国文化和礼仪,但现代的、与时俱进的观念和见识需要孩子的父亲母亲去手眼传承。孙子从英国留学归来,成家立业去年有了孩子,她为第四代亲手做了小衣服。

老伴是与陈富美患难与共过来的人,当年遇到种种难题差点过不去的时候,是他给她擦干眼泪,陪她共同面对,这份相濡以沫,她至今感慨。每天入夜时分,陈富美会准备一份烤鱼、一份二两小肉,再做些小菜,夫妻俩喝点饮品,看看电视,交交心思,度过他们最重视的晚餐时间,老伴赞扬她的厨艺比五星级酒店还好。

身为著名婚礼文化学者,陈富美说:“我感觉最深刻的(婚礼),是我从家里出来,成为我心爱的人的妻子。这种心情是最难忘的。我为自己缝制了3件旗袍作为婚礼服装,白的、粉的还有花的,最后按照母亲的愿望,我穿粉红的嫁衣出嫁的。”

(责编:孙展)

猜你喜欢
婚纱国人婚礼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鑫六福珠宝 钻石婚纱·寻找待嫁的你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GowN Abroad
被嫌弃的宋国人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场婚礼
美丽的婚纱
国人赴日“抢盖”引反思
竹幼婷:那些年我参加过的婚礼
婚纱摄影颠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