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物出场顺序看《论语》

2013-04-29 00:44:03贾志刚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杂乱子夏时任

贾志刚

《论语》对于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这是经典,经典中的经典。中国人读《论语》,读了两千多年,所谓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近代也有人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论语》”,其实不然。对于尊孔尚儒的人来说,《论语》就是《圣经》,字字句句都是真理;对于反孔轻儒的人来说,《论语》就是垃圾桶,装满了封建糟粕。所以,中国人读《论语》,只有两种《论语》。

自从国学热开始之后,所谓卖什么吆喝什么,基本上对于《论语》的解读就一边倒地圣经化了。

我们知道,西方人翻译《水浒传》,把书名翻译成了“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固然可笑,但是也从另一个方面解读了这本书。如果按照同样的方式来翻译《论语》的话,基本上就应该翻译成《私校校长和他的学生们的话》。

孔子在当时的社会标签就是私立学校校长,如果从学生层次来说,也可以说是民工学校校长。我们知道,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清华、北大的校长肯定不是委员就是代表,开口闭口都是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可是门头沟技校的校长恐怕主要给学生介绍的就是怎么找个工作混口饭吃,怎样去大城市铁岭打拼一二。所以,孔子固然伟大,固然有很多高屋建瓴的东西,可是更多的还是讲怎么与人相处,怎样考上公务员等等。所以,孔子实际上很俗,没有三俗,也有两俗。

《论语》就是一部俗书,当然俗没什么不好,俗是真实的,雅是假装的。大家知道,《论语》是曾参率领弟子们编纂的,曾参是总编,曾参的水平比孔子又差了很多,所以,《论语》这本书的编纂比书中的内容又更俗一些。

俗点好,俗的东西能读懂,而且实用。

到这里,肯定有人说你个王八蛋在这里满嘴喷粪,玷污祖先。且慢,有书有证据。

整部《论语》的编排比较杂乱,可是学问就在杂乱之中,该有序的地方一定有序。就像一台晚会可能很杂乱,但是主席台或者贵宾席的安排一定不能出差错。

《论语》的第一篇是“学而”,整篇内容看似杂乱无章,其实稍加总结,就能发现其中的奥妙。第一篇的人物出场顺序也就是整部书的出场顺序,越靠前当然越重要,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

第一个出场的毫无疑问是孔子,之后的顺序是有若、曾参、子夏和子贡,第一篇只有他们五人的言论。为什么没有大师兄子路?为什么没有孔子最欣赏的颜回?我们不妨看看这四个人的身份。

有若,孔子学校的时任校长,《论语》中称之为有子;曾参,孔子学校的时任教务主任、《论语》总编,《论语》中称他为曾子;子夏,当时天下第一强国魏国的中央党校校长,魏国国家领导人魏文侯的老师;子贡,时任中国首富、孔子学校主赞助商。

看见附着在他们身上的关键词了吗?依次为“县官”、“现管”、权力、金钱。这与当今社会有什么区别吗?有的,顺序有时不同。但是,内容绝对一样。譬如春节晚会,坐在现场前排的都是这四个关键词。

我们试想一下,曾参和他的弟子们难道不能把《论语》按照某种原则归纳排序和分类吗?他们一定能。可是,任何能够拿上台面的原则都不能满足以上出场顺序的要求,譬如按辈分、按学问、按德行,都无法同时让上面的四个关键词同时出现在第一篇里。

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怀疑一下,《论语》之所以顺序杂乱,完全是有意为之的。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媚权媚财,《论语》也不能幸免。 (转载自新浪博客)

猜你喜欢
杂乱子夏时任
Make Your Work Do On Time
《论语》知多少?
In My Next Life
孔子借伞
读者(2018年12期)2018-05-30 05:16:40
孔子神算
走向世界(2016年1期)2016-11-26 19:22:40
Clear Your Mental Space
雨露滋润禾苗壮
——历届省委领导关心浙江老年大学发展回眸
孔祥喜遭公开谴责
董事会(2015年12期)2015-12-30 20:33:24
借伞
《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就职摄影》人物考
档案与建设(2015年3期)2015-06-14 03: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