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白领下岗潮“40 50”最困惑

2013-04-29 20:33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白领裁员

“40 50”的困惑

他们是中国对外开放后诞生的一个新群体,一个体面的特殊阶层。他们是精英一代,大多毕业于名牌大学,工作在传说中的跨国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掌管着这些经济帝国的在华命运。他们的生活是许多人的梦想:衣装笔挺,说话中英文夹杂,出入于高档写字楼,出行坐飞机,住五星级酒店,拿美元补助,度假就是出国游玩。

他们就是中国最早一批的外企白领。然而,人到中年的他们,发现自己正站在一个尴尬的十字路口。2012年下半年以来,外企裁员潮波及中国。

2012年7月,诺基亚表示要关闭中国两个区域销售中心;接着,惠普宣布将于两年内全球裁员2.7万人;8月,摩托罗拉宣布裁减4000名员工。进入2013年,汇丰宣布今年将全球裁员3万人。3月8日,摩托罗拉员工收到总部的邮件显示,公司将再次裁员1200人。3月20日,汇丰人寿在上海宣布关闭其个险业务,数十名员工及上百名营销员遭遇“闪电裁员”。

受到这次职业危机影响的不仅是外企的普通白领,高管们所受的冲击比以往历次裁员都要剧烈,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最先进入外企工作的中国员工,姑且称之为“外企白领一代”,他们不得不开始面对职场中的“40、50”现象。

没有绝对的“金饭碗”

过去十多年间,外企员工的饭碗毋庸置疑是镀金的。可观的薪金、优厚的福利,加上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在外企工作成为年轻人最理想的一个职业。确实,伴随着外企在中国的迅速发展,白领精英们获得了相对丰厚的回报。但许多人并没有想过镀金饭碗也有被敲碎的一天。

不知不觉中第一代白领目前已经超过40岁甚至接近50岁,而接近40岁的70后资深白领目前也占了职场相当大的比例。高龄、高薪特别是没有机会升至高级管理层的老白领,在人才市场上渐渐失去优势,他们面对的是大量精力充沛、学习能力更强、起薪低廉、而且供应无限的年轻人。外企高效的培训体系有能力培训出一大批合格的年轻员工替代成本高昂的老白领。因此,对于那些多年打拼好不容易升到中高级职位的老白领来说,在全球市场萎缩的今天职业前景显得特别的脆弱。

其中有一位曾在一家欧洲跨国企业做了10多年的总监级员工。外企家大业大,他出差总是出入五星级酒店甚至常常商务舱来回。一个全职太太和一个正在上着国际学校的孩子,一家人习惯了高标准的中产生活。他之前从没想到过公司会裁员,尤其身处被公认为“很稳定”的欧洲企业。然而,正是这种安逸心态,使他在遭遇裁员时对突然发生的变故措手不及,虽然拿到了一笔可观的赔偿金,却对接下去的生活感到迷茫。由于之前心理准备不足,像我们这样的创业企业对他来说,确实有诸多的不适应,加上多年外企养成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使他很难在人到中年之后再有归零的心态,做吃苦的准备。他说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金饭碗捧在手里太久了,重新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从头开始创业似乎也已经太晚了。”

新来的“弱势群体”

《笑林广记》里有一则故事,说是两家人同时向一位小姐家里提亲,甲家富有,但儿子很丑,乙家贫穷,儿子却漂亮,女方家长难以决断。小姐本人倒挺有主意:两家都嫁,吃饭的时候到甲家,睡觉的时候到乙家……

这当然是个笑话。 而若干年来,外企白领却真的实现了类似于那位小姐的愿望:拿着媲美发达国家的高收入,却享受着发展中国家的低消费。年薪动辄几十万上百万,还是天经地义的合法收入,不用像贪官那样要掖着藏着,也不会受到国有垄断企业那样的道德谴责,远远望去,这个衣着光鲜的群体里里外外都是那样的优越,俨然是全球化市场经济在中国的“选民”,国人敬之畏之,当然背地里还会妒之。

金融风暴一来,在遥远国度的老板也撑不住了,连华尔街的异国同事们都饭碗难保,外企白领的好日子就到了头。他们不得不和国内许多打工者一样,面临断薪、失业,此时他们才恍然感觉到了市场经济的残酷,而这一切,在国内企业揾食的打工者早在承受,且受之更深。

以常识推论,外企白领失业后是最不用担心的群体。资深的,多年的高薪已令他们储存有更多的“过冬”脂肪;刚去的,多是年富力强,正是当打之年,而能从千军万马中争得这个职位,本身已說明他们的强大竞争力。这是一个并不弱势的“弱势群体”,自怜自恋的话不必多说,重新振作,学学当年真正弱势群体所唱出的歌中豪情:“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老板也很无奈要忠诚还是利益?

面对经济危机,企业和员工到底该共度时艰,还是“各自飞”?对于公司的裁员,很多人感觉“太冷酷无情”了。但有些人也持不同观点:“人在职场就应该现实点,就像你找到好工作也会跳槽一样,在这个时候,企业如果不缩减成本生存不下去的话,裁员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对于企业的高管来说,被迫交出裁员名单又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徐先生是一家美资机电设备公司的华南区高管。去年底,在接到总公司下达裁员11人的指标后,他心里很是挣扎和困惑。“只能是从一些新进员工或者后勤支持人员中开始裁员,”即使如此,还是凑不齐这个指标。但裁员指标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因为“名额是从大西洋彼岸传真过来的,连个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最后的结果是,徐先生所在的公司将去年初刚在汕头成立的办事处给撤了。更让徐先生忧心的是,这是否会影响公司的士气。他说,欧美等一些大公司一向讲究“忠诚”的企业文化。但现在经济危机一来,公司马上就选择抛弃员工,这让我们也很困惑,以后怎么教育和培训员工?怎么跟员工讲“忠诚”?

哪些人最容易被裁?

这一轮裁员和“休假式失业”现象蔓延,是“周期性”与“行业性”叠加的结果。一方面,经济景气度下行导致就业岗位减少,特别是与国际市场关联度大、开放性高的产业;另一方面,IT、电子、通信等技术更新快、消费更替频繁、竞争激烈的行业,容易因产业技术方向转变而出现大面积集中裁员。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加速,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白领失业或就业难现象或将在一个时期内存在。

智联招聘首席人力资源顾问郝健透露,求职者在智联招聘提交简历时会要求其填写就业状态,包括离职、在职、应届毕业生等,其中金融行业求职者投递简历时处于离职状态的比例从2011年底的43%提高到2012年底的56%。

值得注意的是,白领“休假式失业”现象增多。通信设备制造商阿尔卡特朗讯2012年全球裁员5000人,其中国子公司上海贝尔一名员工向记者透露,公司本计划对1万多名员工定期实施无薪休假计划,迫于负面影响太大,目前只在生产部门实施。计算机处理器制造商AMD(美国超威半导体)不久前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5%,其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实施裁员,被裁员工可获得N+4.5个月薪的补偿(N为工作年限)。

在众多裁员的外企中,裁员幅度不等。但不管裁员人数多少,新近员工、后勤支持人员似乎都是首当其冲的。

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对外企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看法是“比国企还稳定”。现在这一点正在悄悄改变。以前被当作择业首选的外企,现在开始落在了公务员、国企之后。

我们处在一个剧变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的突变往往比我们想象得发生得更快更激烈,况且中国的社会保障机制并不完善,对于白领精英来说提前退休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居安思危,对每一个职场人士来说是必备的素质。要避免将来成为新一代4050,需要做好职业转型的准备,提早布局,这样才不至于事到临头措手不及。

猜你喜欢
白领裁员
加油员变身都市新白领
比裁员更可怕的,是我知道了新同事的工资
15分钟健身操 缓解白领“电脑脖”
人人车“暴力”裁员
一线城市白领青年怎么住
白领“蜕变”农二代的华丽转身
小白领的搞笑生活
实用白领
惠普增加裁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