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纵横任自然

2013-04-29 00:44覃柳平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王宏米格草书

覃柳平

厚积过后,是薄发的时候了。王宏迎来了新的收获季节。北大文化书法展好评如潮,王宏就此机会将自己展览作品的创作心情小记于作品集《北京大学文化书法集·王宏卷》中,发现自己的美学思想已经浸淫其中。于是对自己的书法美学观点尤其是草书美学思想加以整理,很多个日日夜夜之后,草书之林多了一抹亮色——《长空风月——草书之美漫谈》出版了。

作为北京大学的访问学者以及文化书法的代表,王宏及其草书在北大备受关注,并且应邀在北大讲坛上激情演绎了草书的空灵之美,不仅受到师生们的好评,著名美学大家叶朗教授也大加赞赏。演讲过后,王宏虚心地向叶朗请教了关于书法的美学问题,更加打开了自己的视野和思路。

同时,三米格系列在出版了《王羲之、王献之、智永卷》《欧阳询、怀素卷》《黄庭坚、王铎、于右任卷》三卷之后,大受欢迎,一发不可收,又新出版了《张旭、贺知章卷》《孙过庭卷》《赵佶、康里夔夔卷》《祝允明、徐渭卷》《皇象、宋克卷》《傅山、张瑞图卷》《毛泽东卷》等名家经典习字帖,并出版了三米格草书经典水写帖系列,将历代草书经典一网打尽,形成了三米格经典临写系列成果,并且一版再版。三米格系列的影响越来越大,王宏的这个研究成果荣获“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优秀科技成果奖”,并被北大图书馆永久收藏。

三米格再解读

三米格草书经典临写系列是王宏原创的一种解读临写草书经典的便捷方法,此法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即以竖行为单位,三个米字格的距离分割成24个区位,套印草书名帖,对每个字进行定位,这样学习草书的人不再为草书经典运笔的难以捉摸而无可奈何了。这像是王宏的一个孩子,他把它孕育出来,不断地修订,不断地充实。每一次再版修订,王宏都注入更多的心思。开始进行这个研究时只是寻找草书的规律,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在研究的过程中感觉不断更新,发现其实自己做的事是要对文化对社会负责的,文化需要传播,传播需要方法,自己无意中解决了一个方法问题。从2006年三米格面世到2012年,已经出了10本,再版了三次。大多数书法爱好者打好基本功以后进军草书时往往会找不到头绪,用三米格的方法就相当于给草书定位,这样先规范再任性,草书的技巧和艺术性都蕴含在笔墨之中。三米格的影响和意义超出了王宏的想象。在北京的一次书法聚会中,中国书协请来了原外交部长杨洁篪先生,儒雅的杨洁篪家学渊源,很喜欢书法,见到三米格水写帖时又惊又喜,连连说好,并当场要了一套声称回去好好研读。得到这个读者的认可对于王宏而言是件令人欣喜的事情。三米格刚出世时有人将其和于右任的标准草书相比,王宏自认为不敢和古人并肩,但是意义和使命感与前辈是一样的。1932年,于右任在上海成立了标准草书社,专门从事宣传推广研究草书艺术,谈到发起宗旨时称:“整理那千头万绪、茫茫无所归的中国草书。”他在汗牛充栋的历代草书帖中选择了便于今人接受而适当的字体做标准,在书法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写了一首诗可以代表书法家的认识和评价:

高论尝闻静安寺,整齐百体删草字。

美观适用兼有之,用心大与寻常异。

70年以后的今天,王宏的三米格也受到书法界的高度评价,认为其“可以说是书法研究中一个革命性的突破”。中国书协副主席聂成文将其誉为“学习草书的推手”。另一位副主席赵长青也写了一首诗代表书法界的认识和评价:

积草创意三米格,探临经典立新则;

从此动墨取范本,敬拜双文建功德。

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王岳川教授给予很高的评价:王宏先生原创的“三米格草书经典临写系列”创构新颖,体系独特,化草书之难为易学易练,对中国书法界草书临写有创新意义,对我国大学乃至中学书法教育同样具有实质性推进。其草书临写价值,在未来岁月中会日益显现出来。

三米格创立至今已有几个年头,最令王宏欣慰的不是这个创造发明的影响越来越大,而是从中受益的人越来越多,因为有了找到门径的工具,越来越多的人练习草书,那么在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涌进来时,在高科技的冲击下,书法艺术作为民族精神最基本的艺术表现形式坚持站在各种艺术形式中的最高级就不会只是阶段性的。每一步创新都凝结着创新者的汗水,这岂是每个人都有的福分或能力?创新发明谈何容易?天分、学养和勤奋一样都不能少,还有理想的坚持和行动,因为如此,这往往成为多数人的梦想、少数人的成果。

书法之美

凡艺术家一致认为:优美的形式应该被优美地表现出来。所以我们来到世间主要的任务是感受美的。中国人最具有美的潜质,以最美好的书法表现最为实用的文字,这真是最为华丽的转换,因此在黑白之间观之不足的美延续了几千年,成为中国文化核心的载体。

和很多文化底蕴深厚家族出来的学子一样,王宏自幼便与笔墨为伴,如他在《北京大学文化书法作品集》序言:“幼时习书,讲求形体构成,认为笔法技法即为全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修养的加深,个人风格渐渐形成,书风也就越来越带着王宏的个人神韵。今年5月,王宏带着近年来的作品在北京大学搞了一次展览,以草书为主,其书风已显老辣,兼张旭和怀素的笔意,揉进了一些王铎,但是可意会不可言传,此为大妙之处。

此时的王宏,早已摆脱了对笔法技法的完美追求,更多的是思考书法的文化内涵和书法的美学思想。去年王宏发表了《书法之美》的文章,此文被《书法导报》等多家国家级的书法报刊转载,他认为书法具备沉郁、飘逸和空灵三种美,分别代表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哲学思想,带着这些思考,他在北京大学书法论坛上和著名美学家叶朗教授进行了探讨,十分赞同叶朗先生的“美在意象”的思想。这些美学思想也契合了北大“文化书法”的思潮,在王宏看来,古人说得好:书法艺术“其道微而味薄,固常人之能学,其理隐而意深,固天下寡于知音。”

草书是王宏思考最深刻、研究最深入的书体。游于艺多年以后,他将自己的草书美学思想梳理出来,娓娓道出自己对书法尤其是草书的深情。如他在写苏轼的文章中引用的林语堂的话:“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而王宏是真正了解草书的人,源于他真正喜欢。《长空风月——草书之美漫谈》分明就是他写给草书艺术的一卷情书。细细品味了草书的历史之美、人物之美、意象之美、人生之美以及书写之美,别出机杼,妙语如珠。草书艺术被他这样精致的解读,墨舞飞扬,神采翩然愈发迷人。难怪时任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先生欣然为之题写“长空风月”的书名;中国书协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著名书法家聂成文先生亲自作序推介此书,认为该书“见解独到,时出妙句,颇显哲理,是一部十分生动而深刻、可读、可赏、可鉴的好著作”。

在艺术的成长期,王宏的书艺可以一日千里,进入成熟期,意味着必然经历一段瓶颈期,王宏那一段时期怎么写都不如意,他心里也有些烦闷,不仅仅是因为字写不好,而是心乱导致的笔乱。意大利一位哲学家说过:欣赏艺术,就是欣赏困难的克服。王宏的性格里有一股坚韧,他放下笔,开始静下心来读书,揣摩,再读书,再揣摩。看到清朝学者杨守敬所言:“学富,胸罗万象,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释然于心!再进入他的草书,已是纵横挥洒,无意为法而笔笔中法,笔势飞逸,而且在布局中对于空白的处理更为讲究,使他的草书更加空灵散漫、意境高旷。

多年来,王宏以艺术修养身心,正如他在书中写道:人言“半部论语治天下”,我道“三幅书法伴人生”,因为人生必须扮演三个角色:读书人、工作者、家庭成员,每一种成长环境都是给你的平台,都让你受心灵的冲击和洗涤……

时光可以成为一把无情的利剑,也可以成为一件迷人的盔甲。在王宏身上,时光显然是显示它迷人的一面,越来越温厚醇和的王宏将草书演绎得越来越委婉奔腾,变幻飘忽,至情至性。看上去他的草书和他的性格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其实是参透人生的一种中和之美。儒雅的王宏笔走龙蛇,看上去那么沉稳,宣纸上分明是“纵歌吟庄子,痛饮读离骚”的扣人心弦,这种感觉体现在他的草书中既沉着又痛快,既厚重又空灵,淋漓挥洒,或妍或丑,意态无穷。

其书在法,其妙在人。与王宏交朋友,如饮醇酒,在喧嚣的社会中,他常常寄情于诗文书法,睿智的他所处的社会地位使他更能深刻地体会世态冷暖美丑,无论如何,他选择包容,这种哲学影响到他对待书法艺术的创作——追求超逸自然浑厚痛快。或许他的高明就在于此,人生与艺术互相做了诠释。

猜你喜欢
王宏米格草书
汉 蔡琰 草书我生帖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莫日格勒河
“空战悍将”米格-21
《阳泉 草书赋》
米格-25战斗机
相信党,跟党走
草书与翻译
米格—21战斗机
最美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