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财务会计教学中改善学生学习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2013-04-29 20:17刘学鸣
科教导刊 2013年6期

刘学鸣

摘要 学习方法对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立足于教学实践,根据历年观察所得学生在学习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我校会计学专业初级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方面所作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初级财务会计 学习框架 学习笔记 虚拟公司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学习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近几年来,我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在初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日益凸显出方法不当的问题,通过历年的观察、分析,笔者将问题归纳为四个方面:(1)学习缺乏系统性、忽视对知识整体性、框架性的把握,偏重细节的学习;(2)尚未摆脱中学阶段单一接受式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意识缺乏,学习能力低下;(3)对相对枯燥的理论教学接受度低,学习乐趣不足;(4)学习视野狭窄,忽视专业以外的其他课程。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五个方面加以引导,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1 强调学习框架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建立两层次学习框架

第一层次是指课程整体框架,反映本科期间专业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内容及相互关系,教师根据大学期间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及其体现出的课程之间的关系绘制出这一框架图,在指导课上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比较直观的了解大学四年所学课程之间的关联,从而更加明了每门课程的价值所在,而不再是孤立的去学习某门课程。

第二层次是指单一课程的内容框架。每门课程都有教学大纲,用以明确本门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体现课程的知识框架,但其提纲挈领的功能性往往为学生所忽视。因此,我们从两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建立课程框架。

第一,教师根据初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绘制出各章节之间内在联系框图,指导课上,在强调框架重要性的同时展示给学生,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即在头脑中建立直观的知识框架,并指导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充实、丰富、强化这一框架,这样,当课程结束时,学生所学知识不再是支离破碎的,而是彼此相连,从而使学生真正学懂本门课程,最大限度的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

第二,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课程手册的作用。课程手册是由教师结合初级财务会计讲义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自行編制的,是对上述课程框图的细化、补充和拓展,每章通常由六部分构成,并根据各章内容和教学需求斟酌增减,基本内容包括:(1)学习目的;(2)主要内容;(3)课堂讨论或练习;(4)复习思考题;(5)补充习题;(6)课后要求。各部分内容不是简单的按顺序列示,如学习目的在综合描述之后,还会穿插在主要内容部分与其对应,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学习该内容所应实现的目的;课堂讨论或练习部分也同样穿插进去与主要内容对应。课后要求部分主要包括对每章讲义的阅读要求、根据课程进度对企业报表的阅读要求、对于自设虚拟企业经济业务补充和处理的要求、完成课后学习笔记的要求。

2 指导学生做好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既包括课堂笔记,也包括课后笔记。记学习笔记是一个思考过程,既使学生在课堂上紧随教师的思路,又有助于课后对知识的梳理、总结。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初即对学生明确学习笔记的重要性,并对做笔记的方法做出进一步指导。

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打印的课程课件,而不再做手工笔记,即使做,也往往是对板书或课件的简单抄写,因此,教师要明确课堂笔记记录的内容,它不是单纯的文字抄写,而是伴随着思考对关键知识点、拓展内容、未能理解部分等的纪录。

课后笔记主要包括学生课下自习时所作的总结性笔记、读书报告等,是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深入思考。课后笔记首先要做的是对已学内容的整理总结,明确所学内容在课程框架中的位置、加深对细节的理解、解决课堂中形成的疑问、补充课堂笔记不完整的部分。可见,记学习笔记这种方法虽然看起来比较陈旧、落伍,但事实上,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

3 指导学生设立虚拟公司,将课程所学理论知识尽快与实际相联系

初级财务会计主要讲授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对于未接触过会计知识的学生来说,如何使其进入专业角色,接受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形成会计思维方式是专业学习的首要一步。因此,要求每名学生自学习始,建立一个虚拟公司,自任公司的财务负责人,虚拟公司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就自身当时掌握的知识而言,能够设计出哪些经济业务,而作为财务人员,自身的职责又有哪些,能够为公司完成哪些会计工作,解决哪些问题,并要求学生付诸实施形成报告。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加,学生还要不断为公司增添新的业务并进行处理。这样,一方面使相对枯燥的会计理论“活了”起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尽早联系在一起,为解决学生理论与实践脱钩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强调质疑的重要性

质疑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从历年初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实践看,爱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学生比例逐年降低。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与学生单独面谈等方式发现主要是三方面原因引起的:其一,习惯使然,即已经养成机械的学习方法,教师怎么讲就怎么记,懒于动脑,是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的直接表现;其二,在发现问题时未能及时发问,也未做记录,之后忘记或懒于发问;其三是最常见的,即认为问题过于简单,羞于发问。对于第一种情况,除了在指导课上强调质疑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这在前面几点中已有阐述,这里不再赘述。针对第二种情况,指导学生养成随时记录、随时发问的习惯,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要随时提问,一来可以解答自身的疑惑,同时可以引发其他同学的思考,增加课堂活跃度;在自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随时记录,即形成前述学习笔记的一部分,待以后寻求答案。对于羞于发问的学生,上课之初即强调一种思想:一个问题,无论在别人看来多么简单,弄懂了对自己而言就是有价值的。

5 指导学生拓展知识广度,扩大阅读范围

拓展学习视野对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我校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一直以来就存在学习视野狭窄,偏重本专业课程学习,忽视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问题。其实,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指出知识广度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切不可只关注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获取其他方面知识。同时,给出学生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框架,涵盖三个层次的内容:底层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英语、数学、逻辑学、人文类知识等;第二层是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企业管理、营销、贸易、信息技术、法律法规等方面;最顶层是专业学科知识,如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之后,通过网络搜索等方式,并参考教研室其他教师的建议,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其中既包括国内外本专业及专业相关的经典教材,也包括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书目。

本文系北京服装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JG-1115)、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纺协】2011年第41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