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公民自身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是必须要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的素养,然而,语文的教育就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语文就是最好的交际、沟通工具,就是人类提升素养的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在现实的一些中职学校教育中,由于生源资质较差、底子很薄、又对语文学科缺乏兴趣,从而就形成了对语文课程产生了厌倦,久而久之,恶性循环,最后的语文教学效果不理想,给老师的教学打来困扰。本文对怎样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做出阐述,仅供参阅。
[关键词] 中职语文;激发兴趣的方案
近年来随着各个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多数的中学生在毕业后都在进入高中继续学习,就形成了好的优秀的学生直接升入高中就读了,这些因素就直接的导致能够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自身的整体素质就有所影响,导致下降,对周围的学习氛围提高不上去,就慢慢的养成不好习惯,最终对语文失去学习的耐心,对语文教学课堂当成了他们的休息时间,因此,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就是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可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质量,对学生的语文兴趣进行探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持和提高。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起来就轻松愉快,感知效率就高,认知心理、情性心理也会和谐共进,思维也最积极、最有效。学生对学习本身所怀有的积极情感体验,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积极的倡导自主、探究形式的学习方式:
学生就是整个学习的整体,那么语文教学就应该从这个方向特点出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要随时的关注学生的好奇心、关注学生的求知欲,要充分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教师要不断的倡导学生这中学习方式,那么就要确定教学的内容、方法、评价,这样的话就可以有助于学生这种学习形式习惯的养成,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二、增加阅读,培养兴趣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但仅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还是不够的,不宁 广泛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材料其内容丰富及回异的体裁,使学生始终处于有兴趣,主动阅读状态中。阅读不仅对课文内容进行巩固,而且积累了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语感,主动地避免了写作中的不规范及错句。逐步养成写流畅的短文的能力。对此,让学生阅读一些适合他们水平并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报刊利用上面的文章指导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去发现自己的能力,树立信心,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和愿望就会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
三、给学生一个“舞台式的课堂”
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通过对角色的理解和参与,来体会其中的教育内涵,从中受到教益。“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让他们有一定的空间去身体力行的感悟,要让学生觉得在上过这堂课之后会觉得很有回味的意思,所以,作为教师不妨在教学中适当的把“三尺讲台”让给学生,给学生一个“舞台式的课堂
四、给予适当的鼓励:
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理解和热爱学生,对教师来说,大而言之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小而言之则是教师的修养,是师德。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这种“赏识”的对象包括各类学生学习语文的各个方面。比如说朗诵、写作、阅读等,在表达形式上,可以在接触、交谈(交谈环境要适宜,气氛要和谐)中,对他们表示一种信任和赏识,以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
五、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应实施“倾斜政策”。当然分寸要得当,要使全班同学理解教师的用意和诚心。如果在尊重这部分掉队学生自尊心方面处理得慎重、科学,不但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师生之间、差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当然,决不能因此而对他们有所迁就和放松,相反的更应该从严从实要求。而这个“严”“实”又是植根于教師对学生纯真的爱和高度的责任心之中,使学生也能理解和接受,达到动之以情的效果。
六、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学生都喜欢在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中学习,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激励手段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唤起学生们求知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者,把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挖掘出来,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七、结束语
总之,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也就是说,学生的兴趣是后天养成的,是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的,作为老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的思考、研究,将中职学生的自身人文素养培养起来,为国家输送更优质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魏书生著:《语文教学法》,沈阳出版社2000.7.
[2]《关于打造活力高效的语文课堂的思考》《语文月刊》2011年1期.(发布时间:2012-05-12)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张丽君(1960—),女,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中级职称,语文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