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
摘要:伴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国家对于高中音乐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学工作需要进行大量新的探索。本文主要对心理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了音乐教学中的心理学模式及其表现形式,以期为我国目前的音乐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心理学 音乐教育 研究 应用
音乐能够净化人类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在我国,音乐教学工作也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心理学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必备的一门专业技能,是指导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方法。但是目前在我国的音乐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突出的问题,音乐教学工作者普遍缺乏对心理学的深入研究,不论是心理学的教师还是音乐教师都未能将两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音乐教学的效果。心理学与音乐教学的结合诞生了“音乐心理学”,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对音乐心理学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为目前的音乐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推动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改革
一、音乐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一)音乐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音乐心理学,顾名思义,即心理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是心理学和音乐教学的结合。音乐心理学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心理学的指导性作用,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且及时的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最终达到优化音乐教学效果的目的。分析音乐心理学的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研究对象
应用到音乐教学中的心理学,主要是为更好的掌握音乐教学工作中有关心理的变化,并且对其有关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其中,这些心理上的变化可以划分为教师的心理和学生的心理,以及二者相互影响的部分。音乐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的目的是通过音乐来改变人们的心理,使得人们的心理发生变化,达到一种审美或者说是陶冶的状态。因此,音乐心理学是二者的紧密结合的产物,音乐的教学内容是离不开心理学的。
2.研究动力
对于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其研究动力是目前我国的音乐教学的现状。在我国,专注于心理学研究的中学教师数量极少,然而现实情况是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叛逆的高峰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是最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指导的。因此,我国的心理学教育水平和现状是十分不理想的。音乐教学作为一门较为传统的教育活动,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长,虽然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相对而言是有着一定基础的。因此,音乐教学与心理学的结合就能够很好的缓解这一难题,尤其是在偏远乡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需要。同时,音乐教学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性格培养有着很大的作用,这也是我们进行音乐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动力。
(二)音乐心理学的意义
首先,心理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善目前我国的音乐教学质量。心理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对于音乐教师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心理的变化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适应学生心理的变化,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将音乐学习作为一种爱好来对待,真正的改变我国目前音乐教学中心理学发挥不足的现状,加快我国的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其次,心理学与音乐教学的结合能够有效的发挥心理学的作用。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心理指导的及时与否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成长。将心理学融入到音乐教学中的模式更加有利于在中学心理学活动的开展,消除学生们对于单纯枯燥的心理学教学工作的抵触心理,将心理学教育融于音乐教学的方式有着更好的效果;最后,音乐心理学对于解决偏远农村的师资力量短缺的现状有着显著的效果。音乐心理学能够做到将音乐教学和心理学进行完美的结合,对于缺少专业心理学教师的学校,可以通过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对于学生心理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弥补目前我国少数地区的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
二、心理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心理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按照学生的心理情况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情感主导模式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和教师情感的变化都是十分明显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情感变化的特点对心理学进行应用。具体的模式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根据对于学生课堂表现的判断情况,例如通过学生的上课情绪、听课认真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等进行判断,这些不同的心理变化都会提现在学生的听课状态上,通过对这些状态的判读,可以判断出学生内心的深层次的变化,并且教师需要根据这些深层次的心理变化对自己的教学心理进行调整,修正自己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学生的情绪较为低落时可以通过一些激昂的音乐进行调节,进一步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音乐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2.学生主导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音乐心理学的主体,而是将学生作为音乐心理教学的主导因素。实现这种模式的关键是调动学生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积极性。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并且根据这些回答的答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判断,这依赖于教师对于心理学的较高水平的专业素养,教师的判断要能够做到准确和恰当,并且问题的设置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要能够在更广的面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够使得对于学生心理的判断更加的可靠和准确;其次,学生的主导模式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充分调动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让学生在教學中充分的参与,在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心理状态都会在这些表现活动中展现出来,此时,教师通过对于学生表现情况的观察,及时的对学生的表现情况做好记录,并且做好后续的处理和心理分析工作,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能够改善学生心理状态的合理化解决方案。这种模式的一个优势是能够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与师生之间的交流相比,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无拘无束,也就更加能够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更加具有实用性和真实性。
3.行为主导模式
行为主导模式强调的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变化情况,其主导因素是行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通常会将内心的状态较为直观的反映在自己的行为方式上。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于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做好正常的教学工作,同时也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行为变化,并且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对于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行为的引导,更进一步的加强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积极的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心理学在音乐教学中的表现形式
1.较强的心理学专业素养
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学习的过程,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传统的书本教学方式是不能够满足音乐教学要求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更多的采用灵活多变的、新颖的教学模式,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掌握整个音乐教学的过程,良好的心理学素养是一个很关键的方面。在音乐教学中,包括教师对于音乐教材的选择、曲目的编排、学生的分组搭配等,这些都是需要进行心理学方面考虑的,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项目对于学生心理的影响程度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很好的专业素养,对于心理学有着很好的掌握,能够通过心理学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音乐教学中的课堂教学也需要教师具备很好的心理学知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都要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到充分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赋予音乐教学以生命,才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展示这门艺术对于学生心理的影响和改变的作用,这也是音樂教学设置的初衷。
2.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的表现自己,打破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这不仅仅是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于其他课程教学中的课堂参与程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能够改变传统师生关系的束缚,更多的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真正的了解学生内心的需要,这对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很有好处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心理学在音乐教学中更好的应用。
四、结语
心理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满足目前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它能够有效的改善目前的音乐教学质量,同时又能够对学生的心理成长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是对于音乐教学工作的很好的完善和升华。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心理学的应用,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为学生营造更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更好的改善音乐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容华.心理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初探[J].海峡科学,2011,(03).
[2]蔡志妮.试论心理学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