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红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不难看出,语文素养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所处的核心地位。
语文素养小学语文语文实践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一种行为认知的发展迅猛期,在此阶段的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方式都将为今后扎实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及蓬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语文素养的培养内容
何为语文素养?这是个看似简单而又复杂的话题,但只有在理解了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才能谈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谈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才能谈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回归。
基本的语文素养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培育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其次,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最后,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语文素养的培养特点
1.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综合性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言文字是人们处理信息交流和沟通的基础,语文素养是对语言文字正确运用的一种技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正确处理教材上的信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和空间,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来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学习,增强学科的完整性,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2.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实践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语文也是一门工具,其最终目的还是体现为受教育者的社会实践。实践是语文教育的一大特点,是语文素养的形成途径,是对语文素养的一种检验。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遵循规律,通过大量的课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内化语文知识点,提升语文运用技能,在实践中达到语文教学目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阶段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素养的养成是一个平缓上升的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能一蹴而就。在语文教学中,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把握住各阶段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根据各阶段的学生特点,认真抓好“三维目标”的落实。注重各阶段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保障小学阶段语文素养整体性的关键。
三、培养语文素养的三大方向
(一)创造语文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1.提升班级语文氛围,铺垫学生语文内涵
环境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意义是无比深远的,好的班级语文氛围建设,能让学生耳濡目染,终日沉浸在书香神韵中,在潜移默化中厚积而薄发。可以设置一个“趣味语文”栏,让学生自己课外去收集趣味语文的资料,如名人轶事、妙联巧对、文人趣事、历史回顾、语文常识等,每两周一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设置一个“我家有趣事”栏,让学生用随笔的形式写写自己家的趣闻趣事,来分享自己的快乐,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形成一种氛围。当然,任何事物都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些需要老师积极去引导,让学生慢慢养成一种习惯,激发潜在的内涵。
2.积极开展语言训练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训练方式,能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在活动的双边交流中有效落实一定的训练目标,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活动的设置上,可以依据教材上的活动任务来开展,也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来开展。
3.丰富语言的积累,打造书香班级
“腹有诗书气自华”。积累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法宝,只有不断扩大知识面,增强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名章佳篇的感性认识和主旨理解,从诗词歌赋中吸收营养,使他们积累起深厚的文化底蕴。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老师可以结合课外书推广计划目录,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重视课堂有效性,把握语文教育主阵地
1.尊重每一个学生,由“让他学”变成“他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喜欢这门功课才能在上课时全力以赴,而看学生对这门课程是否有兴趣,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看学生对此课是否有期待感。教师要搞清楚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得到他们的满足感,即学生自身的课堂幸福感,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是激励的课堂,是积极的课堂,是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课堂;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老师要用自身的优势来赢得同学们的认同,如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性格、耐心细致的个性品质、积极乐观的心态等,使学生产生“向师性”,充分感染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2.课堂有效性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性学习
老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老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们老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骄不躁,虚心接收新知识,迎接新挑战,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新教学观念,为打造精品课堂而努力,为培养我国未来优秀的建设者而努力!
(三)注重日常语文实践,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课外实践是对课内语文素养提升的一个补充。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很多内容是课堂上老师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这就需要学生课后自己去观察和探索,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补充对文本的理解。教师要好好把握这个“第二课堂”,要充分利用教材和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创设实践的氛围,为学生设计好实践的内容,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不能扼杀学生求知的天性,堵塞学生的学习渠道。
语文教学是我们的母语教学,语文资源和时间机会随处可见,我们结合家庭因素要充分利用好一切社会资源,让学生在社会资源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利用家庭旅游的时机,欣赏祖国壮丽的景色,积累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应该要注重全面发展,认真对待每门功课,将语文能力贯穿于所有学科之中,而且积极吸收课外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不同体验,将我们的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在不断的实践中展示我们的语文素养,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语文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对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而言,小学时期培养的语文素养犹如一颗种子,我们现阶段的付出就是在为种子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相信学生长大后定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陈霞.浅谈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6,(11).
[2]武汉市五里墩小学课题组.小学生语文素养综合评价及其教学策略研究[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05).
[3]许明霞.在快乐作业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吉林教育,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