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维敏
经常听有些家长说“不听话,医生会打针”,很多孩子因此一看到“白大褂”就嚎啕大哭,更难说接受打针了。我儿子从未这样做,相反,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个化解“白大褂”阴影的办法—— 与医生为友。
我们家住在学校的西面,学校东面的村诊所里有一名夏医生。我们平时谈话时经常“不经意”地流露出,夏医生对小朋友特别好,小朋友生病了很难受,夏医生都会想办法帮助他。
我们没事的时候,常带着儿子去夏医生的诊所里“参观”。我们会热情地和夏医生打招呼,他给小朋友看病的时候,也会让儿子听一听,让他知道为什么会得病,生病是要吃药打针的,否则会发烧、变得不聪明。看到有小朋友打针却不哭,我们就以此鼓励儿子:“你看,这小朋友比你还小,可是多勇敢,一声都没哭!”儿子拍着小胸脯:“我也很勇敢,我打针时也不会哭!”
当儿子生病的时候,我们就会带他去夏医生那里。在去诊所的途中,我们一直与儿子说话,打消他内心的顾虑。儿子担心会疼,我们会说:“夏医生很喜欢小朋友,他会轻轻地打针,只疼一小下。”等见到夏医生的时候,我们会主动地跟他说:“夏医生呀!打针有点疼,那你一定要打轻一点啊,只疼一小下呀!”夏医生自然心领神会,他笑容满面地说:“放心,我轻轻地打针,很快病就好了。”等到打针时,我面对面抱着儿子,让他紧紧地贴着我的胸膛。
夏医生一边用棉球擦拭孩子的臀部,一边说:“孩子呀,病好了就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出去玩了!”夏医生下针很快,打完针之后,我们帮儿子按住针眼处,揉一揉,还继续与夏医生说说话:“夏医生,谢谢你啊!打完针,宝贝病好了,又能出去玩了!我儿子真勇敢!”在我的鼓励和赞扬下,儿子也从紧张的情绪中走出来。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家庭教育方式也不一样,但只要在孩子心中塑造医生帮助小朋友看病的正面形象,让孩子知晓打针的益处,他们就会慢慢认可打针的作用并勇敢地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