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刚
【摘要】人有体质之异,健康人“阴平阳秘”,病人阴阳失调,阴阳自是不同;然考中草药之阴阳“偏性”与人类似,皆源于气。且与亲代,及其生长的自然环境、采收、炮制有关。倘若对此充耳不闻,则中草药之阴阳“偏性”无处寻之。
【关键词】中草药;偏性;形成
【中图分类号】R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1-0042-01
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祛邪扶正以纠正人体阴阳失衡是由于药物具有“偏性”。前人总结为“以偏纠偏”。即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者偏衰,徐灵胎总结“……各以其所偏盛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
人之所病乃“阴平阳秘”状态的破坏,即阴阳失于平衡。究其原因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提到:“千般痰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何以药物之“偏性”未见人言,今试论之。
1草木之性源于气
仲景自序云“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徐灵胎论及药性则云:“得天地之气,成一物之性,各有功能。”“天下通一气尔”,而草木与人同处天地之间,与人一样亦以天地之气生,草木之阴阳偏盛与人之阴阳偏盛本属同一类性质的事物,具有某种联系,才可影响、调整人之阴阳盛衰。
2草木之性合环境与遗传
草木之性既源于气,为何性能不同?答曰:环境与遗传各异也。此环境即含光照、水土地势、寒岁酷暑、风雨雾露等一切与之相关的气候自然环境。舍此原因则草木之偏性无处可得矣。然诸种原因之中首推光照。张景岳云:“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红日彤彤蒸腾“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上行风,下流水;风者天气动,水者地气动。此则阴阳交感,天地交泰,如环运动不息,生生之机亦无穷也。万物莫不尽和矣!其余诸如四季之更替,风雨雾露,气候冷暖变化等皆与此有关也,设天若无日能有此造化之机。
土者其象坤,厚载万物;水其象坎,上善若水,智者乐水;此二者皆草木之必需。水之多寡、土性之异、地势之高低之不同,草木之性以不同也,《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中医历来讲究“道地药材”,王焘《外台秘要》专列药所出州土论述各地所产道地药材,欲为大医能不详辩呼?
草木之性虽源于天地之气,然未尝不是亲代遗传之结果。有喜阴者,有喜阳者,有喜水者,有喜燥者,有喜高山之土者,有喜平原之地也,有喜南方者,有喜北方者,有喜攀缘他物者,又独自生长者,其余花色花期、气味、枯荣、形状等等皆各有不同;即所谓“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以此推之理自得之。
如此则草木之性与人一样成于天地之间,枝繁叶茂,是为阴阳合体,各有定数,生机勃勃。
3考草药“偏性”之定舍采收与炮制两端则无可寻矣
草木性虽各异,然莫不阴阳平和而生机盎然,故非采收炮制不足以破其平和之性而成其之“偏性”,沈括《采草药》详述因用药部位之不同,采收时月以不同也,比如“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无宿根者,则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于时月。”愚以为采药固要择时,然其目的在断草药之阴阳平和,形成阴阳盛衰之偏颇。药物炮制亦是此目的,如酒制则增强行散之力,醋制则收敛固色,火制则寒凉之性大减等等皆此类也。
(收稿日期:2013.03.1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3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