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依恋对自我表露的影响

2013-04-29 18:42:52冀婷婷王家奇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

冀婷婷 王家奇

[摘 要] 目的:探讨了成人依恋对自我表露的影响,其中考察了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方法:采取随机抽样,对浙江理工大学与中国计量学院,长江大学的12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成人依恋的依恋回避维度与自主需要、关系需要、自我表露均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依恋焦虑维度仅与胜任需要、自我表露存在显著负相关。(2)心理需要的自主需要维度、胜任需要维度、关系需要维度均与自我表露存在显著正相关。(3)关系需要在依恋回避对自我表露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依恋回避只显著影响自主需要、关系需要,对自我表露的影响部分是通过关系需要来传递的;依恋焦虑只影响胜任需要,对自我表露也是直接影响。

[关键词] 成人依恋;自我表露;心理需要;大学生

处于成年初期的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课题,恋爱、建立人际关系、职业生涯规划、了解接纳并完善自我等,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过渡,在此过程中,他们自我意识得到了迅速发展,自我角色趋于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心理走向都趋于成熟,人格也逐步趋于完善。他们能够客观的认识自我,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他们的需要层次尚未固定,仍处于可塑变化的阶段,容易受到外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经常会出现困惑,迷茫,甚至还会产生心理障碍,从而在大学阶段留下心理阴影,影响心理健康,进而影响他们的自我同一性建立和社会性发展。

国内学者王玲[1]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心理需要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正性或负性相关。他们认为可能存在三个原因,心理问题本身,自我评价,需要得不到满足造成心理失调等。大学生这个群体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社会的精英,拥有丰富的学识和精神修养,他们的发展关乎社会,组织,家庭的稳定。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可以促使高校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有助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形成,以便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目前,有关自我表露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研究尚无定论。但已有研究表明适当的自我表露有利于心理健康[2]。朱拉德认为自我表露与临床失调呈负相关[3]。一个人只有通过自我表露,才能真实地逐步认识自己;只有当他有勇气在别人而前表現他真实的自己并且找到他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时才能获得健康和充分的自我发展。国内关于自我表露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4],自我表露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成人依恋目前是国外研究的热点。Bowlby最早指出儿时的依恋类型会影响成年后的心理健康水平,安全依恋者面临压力时可以保持健康的心态,不安全依恋者则有可能导致心理问题[5]。Muller等人曾经基于依恋类型、社会支持和心理疾病三者的基础上调查研究指出,低社会支持群体中,成人依恋和心理疾病的相关更显著。国内也做过相关研究,得出结论,安全型依恋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其他三种类型;在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维度上得分越低的人,心理健康水平越好[6]。

经文献检索可以发现,国内有关成人依恋,自我表露和心理需要之间的研究都是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来进行研究,针对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尤为少见。而以往关于成人依恋类型和自我表露的相关研究表明,安全型个体向他人自我表露的水平高,对表露自己的信息感到舒适,回避型个体自我表露水平低,对表露自己的信息感到不舒适。关于依恋维度和自我表露的相关分析表明,依恋回避与自我表露的诚实、深度、数量负相关;依恋焦虑与自我表露的深度负相关[7]。本文试图针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一个初步的探索。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1)成人依恋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需要与自我表露;(2)大学生心理需要显著影响自我表露;(3)心理需要在成人依恋对自我表露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在上述三个研究假设与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成人依恋对自我表露影响的假设模型,并进行验证。(如图1所示)

图1 假设模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整体抽取浙江理工大学与中国计量学院大学生122名,获取122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59名,女生63名。

2、工具

1.成人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Inventory, ECR)

原量表由Brennan等人1998年编制,共有36个项目,分为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两个分量表。采用7点计分,要求被试根据自己在恋爱或亲密朋友关系中的感受对每项陈述做出从“1非常不赞成”到“7非常赞成”的选择,其中3,15,19,25,27,29,31,33,35,22为反向计分题项。本文使用上海师范大学田瑞琪2004年修订的中文版[8]。回避维度和焦虑维度的a系数分别为0.805和0.802,重测信度分别为0.805和0.820,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和重测信度。

2.朱拉德自我表露问卷(Jourard Self-disclosure Questionnair, JSDQ)

该问卷由美国的Jourard于1958年编制,共60个项目;每个项目针对4个目标人(父亲、母亲、同性朋友、异性朋友)分别回答自我表露的程度。问卷采用等级计分法:0表示从不向他人表露;1表示向他人说了一些;2表示非常详细地告诉他人;X表示对他人说谎或不正确地表露自己。分别以1,2,3,1分进入统计,每个被试有240个记录分数,均分范围在1-3之间,得分越高说明自我表露程度越高。李林英副教授对该问卷进行了翻译和修订,针对不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的项目进行了调整,并进行了试测。经检验,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分半信度为0.92,效标关联效度为0.58,说明自我表露问卷具有可接受的效标关联效度[9]。

二、结果

1、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表1显示了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以及变量间的相关系数。

表1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表露与基本心理需要的相关(r)

注:**p<0.01,* p<0.05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样本量较大,大多数变量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但是有些相关系数较小,不具有实际意义(r<0.20,p<0.05)。在基本心理需要中,依恋的回避维度与自主需要、关系需要均有一定程度的显著负相关,依恋的焦虑维度只与胜任需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在自我表露中,依恋焦虑与自我表露存在负相关,但不显著,依恋回避与自我表露显著负相关。

3、心理需要的中介效应检验

Baron和Kenny认为,中介变量(mediator)是自变量对因变量发生影响的中介,通俗地讲,就是自变量通过中介变量对因变量产生作用[11]。

三个变量相关显著是中介效应检验的前提,由于当变量间相关系数很低时,说明变量间关系很小且不稳定,没有进一步探讨中介作用的必要。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变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满足了中介效应检验的前提条件。根据结果,依恋焦虑与自我表露相关不显著,因此,本研究选择了依恋的两个维度与基本心理需要各维度相关较高,且依恋回避与自我表露相关较高这些变量来检验心理需要在依恋回避与自我表露之间的中介作用。经过修订,最终确定的模型如图2,模型的拟合指标见表2。

图2心理需要在依恋回避与自我表露之间的中介效应路径图

图2 成人依恋对自我表露影响的最终模型

表2 假设模型拟合指数

根据温忠麟、侯杰泰等人的推荐[12],本研究采用x2/df, CFI、IFI及RMSEA等几个拟合指数,其中x2/ df大于10表示模型很不理想,小于5表示模型可以接受,小于2则模型拟合得很好;CFI的临界值为0.9,越靠近1越好;RMSEA的临界值为0.08,小于0.05表示拟合得非常好。表6拟合指标显示,x2 /df=1.62<2,RMSEA=0.071(小于0.08),CFI、IFI和GFI均大于0.9,说明模型与调查数据的拟合较好。

参考文献:

[1]王玲,叶明志等.心理健康状况、应付方式与大学生心理需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3):208-209.

[2]Vitteng l JR, Holt CS Getting acquainted:The relationship of self-disclosure and social attraction to positive affect .Journal& Personal Relationships,2000,17(1):53-66.

[3]张运红.大学生自我表露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4):580-582.

[4]智银利,陈会昌.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表露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 16(10) :1140-1142

[5]Brennan KA, Clark CL, Shaver PR. Self-report measurement of adult attachment.An integrative overview[M].in:Simpson JA,Rholes WS.eds.Attachment theory and close relationships.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1998,46-76.

[6]李同归,李嘉等.大学生依恋类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学校心理卫生.2008,10(22):740-748.

[7]李新民.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表露与抑郁状态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8]田瑞琪.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

[9]李林英,陈会昌.大学生自我表露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3:62-67.

[10]Edward L.Deci,R.M.R.(2000).The “What” and“Why” of Goal Pursuits: 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 Psychological inquiry, 21(4),227-268.

[11]Baron R M&Kenny D 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1173-1182.

[12]温忠麟.侯杰泰.马什赫伯特.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拟合指数与卡方准则[J].心理学报,2004,36(2):186-194.

作者简介:冀婷婷(1990—),女,硕士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王家奇(1965—),男,职称:教授,长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网络心理等。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06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北方音乐(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教育与职业(2014年7期)2014-04-17 18:46:57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