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河南高等教育结构 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2013-04-29 18:20乔平平
关键词:经济区中原河南

乔平平

摘要: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为教育的改革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河南教育要加快改革创新,积极促进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之间人才链、学科链、产业链的有效对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本文分析了河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现状,并提出了改革河南高等教育结构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结构中原经济区

中原经济区建设属于一项“全民运动”,因为它涉及经济、教育等方方面面,需要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其中,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中非常关键的两个因素,而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人才培养,都离开教育。因此说,发展中原经济教育先行。要加快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调整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布局及学科专业结构,构建适合于区域规划发展的教育体系,不断强化高校及其重点学科建设,及时转变职业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1 河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现状

1.1 高等教育结构呈现好的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间,党和地方政府的正确指导和鼎力支持彻底转变了河南的教育面貌。目前河南已基本实现现代教育体系全覆盖,在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方面贡献卓著。2010年,河南省已创建各级各类院校6.14万所,其中包括107所普通高校,在校生2766.81万人,其中在校研究生2.9万,在校本科生145.67万,在校专科生232.13万,在校职教生189万。

由此可见,河南省义务教育规模在逐年扩大,尤其是近几年省内教育发展指标始终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职业教育水平逐年提升,整个河南省人均受教育年限均已达到8.9年。众所周知,河南是人口大省,截止到2013年,河南省人口已经超过一亿,在全国位居第一。推行教育改革后,河南省基本实现了将人口压力向人力资源的转变,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奠定了人才基础。河南高等教育事业方兴未艾,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高等教育的育人效应、服务效应、创新效应、支撑效应、都在持续显现,为河南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高等教育结构在全国范围内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目前,河南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正如火如荼,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已根深蒂固,要实现根本性转变需要一段很长的奋斗历程。因此,现阶段河南的高等教育体制仍有待完善,教育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这与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要求极不相符。具体体现在:

1.2.1 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不高,高校布局不太合理。我省的107所普通高校中,有18所是新建本科院校,很明显,我省高等院校的数量在全国首屈一指,但坦言说,当前省内高校的教育水平较落后,在国内的影响力有限,国家 “985”和“211”重点院校中,只有郑州大学是211高校,而且属于省部共建院校。严重不足的优质教育资源,导致了落后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能力。重点院校的缺乏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极为不利。就省内来讲,首先是高校布局、学科设计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不相符,无法体现出区域特色,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继而影响了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发展。

1.2.2 学科建设水平不高,国家级重点学科数量很少。河南是农业大省,全国每年四分之一的小麦产自于我省,但至今本省尚未建立与生物学和农历资源研究学科配套的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一级学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先进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农产品的开发。就现阶段省内高职院校的专业设计来分析,河南省高等教育仍沿用传统的学科和专业架构,这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时代特色极为不符。

1.2.3 从学历层次培养上看,河南研究型大学建设落后,本科教育教材陈旧,多以理论教育为主,不能提供中原经济区建设所需要的大量应用型人才,而职业教育和专科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专业性不强,整体素质偏低,就业率低,人才培养问题严重阻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改革河南高等教育结构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对策设想

2.1 调整高等学校布局结构以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高等教育学校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差异性。高等教育处于整个教育体系的最高层,而高校是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的过程也是学科、专业的优化和升华的过程,大幅提升了全社会的科研水平。根据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郑州、洛阳经济发展较快,其他地区经济相对落后,逐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以开封、洛阳、新乡为依托,从而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的高等教育布局,同时,有助于聚拢社会闲置资金,以教育部优惠政策为助力,积极创办民办院校,鼓励民办院校自主办学。另外,积极引入现代科技因素,改善高等教育的软硬件环境,对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给出准确定位并合理分工,最终形成学历与非学历、公办与民办、普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从而进一步优化本省的高等教育架构,以此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中原经济区的整体发展。

2.2 调整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以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

优化高等院校教育结构要从高校学科建设着手。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建设的重点内容,是提升高校教学水平的切入点,通过学科建设来集聚人才,引进学科带头人,建设创新团队来带动高校发展提升,从而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每所高校的学科设计都要符合中原经济区的相关部署,同时要充分体现本校的学科特色。农业在河南省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河南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业比较发达。除此以外,河南的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和文化产业都颇具地方特色,因此高等教育应根据地方产业特点来设计学科和专业,以农业开发为依托发展重点学科。省内高校应根据地方产业特点,结合本校的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与相关企业或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努力扩大本校的学科优势,发展拳头科技,开设创新基地。

2.3 协调高等教育办学层次类型以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中原经济区建设不仅需要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也需要大量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以及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地方高校应发挥学科优势,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一批科研人才,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通力协作,强化软硬件建设,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建立一个服务于中原经济的人力资源库,努力实现科研力量向生产技术的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保障。地方高校要统筹规划,明确分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及本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对本校的学科与专业课程设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以充分体现出本校的学科特色,同时不断优化本校学科结构,从而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并且逐步形成定位准确、竞争有序、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建设需求相符的高等教育生态发展体系。

创建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需要大批优秀的创新人才,因为人才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不断增加壮大人力资源储备,科研发展和经济建设才有了强大的后备力量;培养优秀人才也有助于提高高等院校的办学声誉,有助于高校扩大招生,吸引更多高素质的生源,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在本科教育的定位上,应加强交叉学科、跨学科专业的设置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打破传统学科间的壁垒,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不仅丰富了学科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专业素质过硬的综合性人才。我国名牌大学建设的二级学院是国内现阶段应用型人才储备库,而河南的二级学院建设偏偏处于弱势。鉴于此,本省高校应以中原经济建设为契机,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技能应用方面,而非理论知识的灌输,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培养综合型人才。职业院校应与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企业向高校投资,高校按照企业的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高校生可与企业签订定向合同,毕业后去企业就业,这对于企业、学校、学生三方来说都有利。只有把企业的生产、学生的专业学习以及技术人员的技术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校企合作的健康轨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zwgk /2011-10/07/content_1963574.htm.

[2]卢展工.要把高等教育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河南省政府门户网[EB/OL].http://www.gov.cn/gzdt/2011-12/09/content_2015

781.htm.

[3]李建新,梁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是高等教育的时代命题:访中原工学院院长崔世忠教授[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0(11).

[4]刘纯献.互动共赢:中原经济区与河南高等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

[5]蒋笃运.加快教育改革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J].河南教育,2011(1).

猜你喜欢
经济区中原河南
沁园春·赞中原
出彩河南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My Favourite Animal
御中原 画饼充饥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