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是经济后发展地区,多民族聚居,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为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增添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知难而进,历时6年,终于提前实现了村村有书屋的目标。
《农家书屋》: 请您介绍一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于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家书屋建设自2007年正式启动,目前已经建成农家书屋15138家。这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列入民生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各地市把“农家书屋”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工程建设情况每年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了年终绩效考评项目,还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纳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中。6年来,我区共投入资金3.7亿多元,用于采购出版物及基础配套设施。书屋的建成对于促进农民读书用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活跃和丰富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净化了农村出版物市场,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
《农家书屋》: 在书屋的建设实施中,广西采取了哪些措施?
于瑮: 广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坚持整合各种资源、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运行机制”的思路建设与运作。
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会同自治区文明办、发展改革委、科技厅、民政厅、财政厅、农业厅、人口计生委等部门组成“农家书屋”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农家书屋”工程总体规划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分片定点分解、指导“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在农家书屋建设前期,各市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均到书屋建设村点实地考察,确保书屋建在农民相对集中、人口数量较多的地区。遵循不增加农民负担、方便农民群众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村委会或村文化活动中心,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完成书屋选址后,由各市财政部门支持,优先采购书架、桌椅等设施,保证配送的农家书屋出版物及时上架摆放。同时,将与乡村阅读有关的图书进村下乡、万村书库等项目统一纳入“农家书屋”工程范围。
为了提高农家书屋管理员素质,确保书屋管理规范有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多次举办管理员培训班,邀请书屋管理专家及自治区图书馆专家授课。各市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采取集中培训与到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一位书屋管理员都进行了业务基础知识培训。
《农家书屋》: 广西在探索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长效机制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
于瑮:为确保农家书屋健康发展,区市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强化监督,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村点书屋建设和管理情况,对遇到的困难及时反馈,尽早解决,对发现的问题尽快处理,限期整改。同时,对于建设较好的书屋予以表彰,并推广其经验,组织开展了“百佳农家书屋管理员”和“百家示范农家书屋”的评选活动。
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与自治区妇联,创新性地开展了农村“妇女之家”与农家书屋共建活动,力求充分发挥农村妇女骨干的积极作用,参与农家书屋管理和建设。同时,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还会同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文,要求在全区优先选聘农村残疾人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不仅缓解了管理员紧缺的问题,同时还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各地党政部门和群众团体还依托农家书屋开展各种阅读活动、科技培训、普法教育等,使农家书屋成为各条战线在乡村建设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共建活动不仅丰富了农家书屋的活动内容,有效发挥了农家书屋的作用,还直接促进了农家书屋管理员队伍的完善和稳定,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创新农家书屋管理的长效机制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农家书屋》: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家书屋工程下一步的工作规划有哪些?
于瑮:农家书屋在“管好用活”的基础上还应不断地提升和丰富自身的功能和效用,比如向城乡一体的公共阅读平台发展。近年来相关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基本形成。农家书屋借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的互联互通,打造城乡一体的公共阅读网络。在此基础上,向数字化阅读发展。阅读视听和信息交流的数字化技术发展是当今社会的趋势和潮流,我们将积极探索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化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和运作方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逐步提高数字化水平,让农民群众能够享受现代化的信息服务。
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农家书屋在保证公益服务的基础上开展经营活动,开展出版物代销等经营业务,既可以满足村民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也是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具备销售网点功能和资质的农家书屋还可以参与国家商务部实施的有财政补贴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把农家书屋与“农家店”开在一起,将图书公益借阅服务与农村生产生活用品销售结合起来,互相带动促进,实现更好的发展。
总之,农村地区地域广阔,条件不同,发展不齐,风俗各异,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发展模式。我们既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又要因地制宜,讲求实际,还要注意发现、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思路、管理办法和运作方式,使农家书屋这项“民心工程”充分发挥效益,真正成为广大农民学习科学知识的图书馆和提升文化素质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