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民开启致富之门

2013-04-29 18:15王芬
农家书屋 2013年6期
关键词:青桐李德甜玉米

王芬

书屋丰富农家生活

南宁市刘圩村村民刘保宁打从记事起就跟着父亲习字、画画,今年45岁的刘保宁不仅练得一手好字,而且在绘画、雕刻方面也颇有造诣,南宁市不少亭台楼阁的门柱上都留有他的“墨宝”。在乡亲们眼里,他更是远近闻名的“文化人”,逢年过节或者娶媳妇嫁闺女的时候,村民们都喜欢向他讨一副对子贴在门前,与此同时,慕名前来拜师的村民也是络绎不绝。

在与村民的长期接触中,刘保宁强烈感受到乡亲们对文化生活的渴望, 2008年,听闻村里要建农家书屋,刘保宁第一时间毛遂自荐找到村委会主动请缨担任书屋管理员。他知道书籍的重要性,同时也希望借助书屋这块阵地丰富乡亲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书屋配送的书籍到了后,刘保宁连夜整理,按照图书编号分类上架。为了让更多的村民了解农家书屋,他在村里主干道周围张贴标语,印发宣传单,坚持每天全天候开放书屋,同时通过开展集中读书、送书入户等活动,鼓励村民走进书屋广泛阅读。

看书的人多了,打牌赌博的人少了,刘圩村的变化越来越大,书屋前的操场空地每晚都有大批村民聚在一起,下棋、打篮球、跳舞。2010年7月,在村两委和刘保宁的张罗下,刘圩村成立了自己的第一支业余文艺队,握惯锄头的手舞起了彩扇,平时人前说句话都脸红的大嫂跳起了轻盈的舞蹈……她们自编自导的节目在镇文化中心公开汇演时,到场观看演出的群众竟多达几千人。已经60多岁的“奶奶演员”吴巧娥骄傲地说:“我们要活得跟城市女人一样,甚至比她们过得更精彩。”

如果说刘圩村农家书屋改变了刘圩女人的文化生活,那么依托农家书屋组织开展的“种植、养殖专家进农家书屋知识讲座活动”则从根本上充实了村民们的科技文化需求。结合村里的经济发展特点,刘保宁联系种植养殖、农用机械、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家,分期分批进入农家书屋,为村民举办知识讲座。村里不定时组织举办的读书竞赛、评报、书法讲座及展示等活动,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农家书屋”成了刘圩农民致富奔小康的 “加油站”。

共同致富是根本

走进横县校椅镇青桐村,一路都可以看到各种挂着鄂、豫、皖等外地车牌的大货车进进出出,作为西南最大的甜玉米交易基地,青桐村是横县远近闻名的小康文明村。青桐村村支书、农家书屋管理员李德贤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青桐村依托青桐农副产品经纪人行业协会和竹花甜玉米专业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甜玉米种植,建成面积达5000多亩的无公害甜玉米产业化生产基地,全村人均收入达1万多元。”面对这一成效,李德贤坦言,“村里的农家书屋就是我们的充电器,经济发展可离不开科技知识做后盾” 。 “清早起洗刷完,穿我衣服吃我饭。扛上锄头到田间,只盼日头落西山;天一黑门一拴,睡我觉打我鼾,城里文明你莫想,生活只是油和盐。”这个顺口溜是十余年前青桐村的真实写照。当时的青桐村是以传统种植为主的普通村落,大片种植的水稻并不能给村民带来更高的收益,村里的青壮劳力纷纷选择离村到周边经济发展迅速的省市打工。

作为村支书的李德贤曾经为村子的发展一筹莫展,他发现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不能光守在村子里,要和外界多联系,要有通畅的信息渠道,掌握新的种养殖技术。这时广西开建农家书屋的消息传来,李德贤忽然意识到书屋也许正是村民接触新的农业技术,了解市场行情的窗口,一定要抓住这一契机。在村干部的动员下,村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农家书屋很快就有了雏形,大家异口同声支持李德贤兼任书屋管理员。

早在书屋建设之前,李德贤就通过对农副产品购销市场的长期观察发现,甜玉米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甜玉米一年可种三四茬,而且收获工序简单,农户不需要对其剥皮、脱粒,在田间地头即可出售。种植一亩甜玉米的收入是同等面积水稻收益的七八倍,在村干部带动下青桐村一多半村民在地里种上了甜玉米。

书屋建成后,李德贤带领村民在农家书屋查阅科学种植资料,并且组织村民进行培训,同时结合实际购销情况,探索出以壮大甜玉米产业为发展方向,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为发展模式的致富道路。如今的青桐村,甜玉米种植面积达2万亩,年产鲜苞2万吨,产值3000万元,并辐射周边十数个村落,使当地发展成为西南最大的甜玉米产销基地。

村民黄钟满高兴地说:“以前我在广东打工,打拼多年也攒不了多少钱,后来在村里的扶持带动下承包100多亩土地种植甜玉米,现在我家不仅盖起了三层小楼,买了小汽车,还在横县开了一家服装店。”

“不去赌博不喝酒,有空书屋多停留。寻找农家种养经,脑袋充实富得久。”村民新编的顺口溜道出了对农家书屋的喜爱。

海上课堂

红沙村三面临海,与钦州港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靠海吃海”的小渔村。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家海上农家书屋在这里建立,三年时间过去了,农家书屋成了渔民发家致富的好帮手。

书屋的管理员是今年46岁的邓强,从小在红沙村长大,习惯了背着背篓,提起渔网,走向茫茫大海捕鱼讨生计的他,利用无公害标准化网箱,养殖名贵鱼种,年赚百万余元。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邓强认为科学养殖是关键,没有知识,不了解新的养殖技术,很难扩大养殖规模,收益自然上不去。

得知广西各地都在兴建农家书屋的消息后,他和村民联名向市文体局提出申请,建成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家海上农家书屋。结合红沙村实际,农家书屋设在网箱养殖协会的渔排上,不仅配备了水产养殖类的书籍,还专门添置了电脑、电视、影碟机、无线路由等一批信息化设备。同时根据渔民的需求,在书屋开设了极具特色的“海上渔家课堂”,针对海水养殖不同季节的技术要求和不同病害的防治方法,不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并印制各类技术资料免费分发给渔民。不仅如此,红沙村还与市里的科技、水产等部门结成对子,规范了鱼种引进渠道,稳定了鱼种来源,引导养殖户按整合养殖资源,降低了成本。作为书屋的管理员,邓强一边忙着充电学习新的养殖技术,一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养殖经验传授给周围的乡亲们。他认为一人富不是富,要带动大家一起致富才能改变村庄的整体面貌。

学、养、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模式,在短短几年时间,就让这个1000多人的小渔村形成了基地化发展的格局,几十户渔民进行网箱养殖,成立名贵海鱼养殖基地,开发的品种达10多个,产品远销韩国、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在搞好海水养殖的同时,邓强还积极拓宽增收渠道,依靠当地的资源优势,建起了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海上渔家乐”,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

“有了农家书屋这个宝葫芦,建好用好这片海域不再是难事,过去落魄的小渔村终有一天将被打造成为北部湾畔的生态旅游基地。”对于未来,邓强和村民们信心满满。

猜你喜欢
青桐李德甜玉米
凤眼青桐
甜玉米丰产 种植有技巧
荡秋千
Mobility matrix of a weakly coupled parallel multi-DIM isolator based on axial force solution①
生机盎然
A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Civil Serva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tivation
青桐令
青桐令
甜玉米常见病害的抗性鉴定及防治
在青桐汇,感受创业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