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特殊性

2013-04-29 00:44:03肖北雁凤丽杨雷王文斌
职业·下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特殊性特种设备

肖北雁 凤丽 杨雷 王文斌

摘 要:在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检验检测及其监督检查环节中,使用是“实现”其内在品质功能的主要环节,也是易引发事故的环节。高耗能特种设备又是浪费能源大户,因此也是特种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详细论述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如何遵守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特殊要求,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管理。

关键词:特种设备 使用单位 使用环节 特殊性

国务院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明确规定:“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内)专用机动车辆”。国家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并利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等各种强制措施予以监督管理,实施安全监察。尽管如此,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据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事故通报,全国共发生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游乐设施、厂内机动车辆等各类特种设备事故275起,死亡300人,受伤332人。从事故发生环节来看,发生在使用环节的事故占79.62%,充装、储运环节的事故占6.64%,安装环节的事故占6.16%,维修改造环节的事故占7.11%,检验环节的事故占0.5%。从以上事故统计来看,在使用过程中的事故所造成生命危险和国家财产损失的比重最大。因此提高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水平,是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的核心。

2008年4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十六条规定:“对高耗能的特种设备,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实行节能审查和监管”。因此,国务院又将高耗能的特种设备节能实行监管的职能赋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鉴于特种设备具有的危险性特点和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特殊的重要性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影响到经济建设发展的大局,为有效地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和节约能源,使用单位如何实施对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至关重要。

一、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特殊性

特种设备是众多设备中的特殊设备,在管理方面除满足一般设备通用要求外,还有其特殊性要求。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受高温、低温、高压、介质腐蚀、易燃易爆、有毒以及动载荷等的影响;有的在高处、高速下运行,如游乐设施、起重机械;有的使用条件恶劣,如电梯、压力容器;有的压力管道在地下安装、气瓶在太阳下曝晒或安装在汽车后备箱中,使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地点不固定,因此由于使用管理方面的原因极易发生超温、超压、超载的情况,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及财产损失。尽管国家在这方面制定了法律、法规以及诸多安全技术规范,但迄今为止,还有待提高人们对此的知晓度和重视度,要宣传、贯彻《条例》,充分认识特种设备的特殊性,杜绝特种设备事故发生,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二、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特殊要求

1.管理依据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条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技术标准的规定,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2.接受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国务院《条例》明确对特种设备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监察。在七大环节中,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是“先天”造就特种设备的品质;检验、维修和改造是“后天”保证特种设备的功能,使用环节是监督检查的中心和关键,特种设备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发挥其使用价值。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重点是使用环节,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的监察重点是集中力量和精力搞好使用环节的安全监察,努力提高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水平。

使用单位要认真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积极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对特种设备实行的使用登记制度;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实行的考核发证制度;对使用单位建立的特种设备实行定期检验制度;对特种设备实施的现场安全监察制度和逐步建立的特种设备动态监督管理机制。

3.明确第一责任人

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和節能全面负责,是第一责任人。这是近年来我国首次提出的要求,体现了国家对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的高度重视。

4.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是全面反映和记录特种设备自然状况与安全状况的生死簿,也能够反映节能状况。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6)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5.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且适时进行演练

根据特种设备事故的特点,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置与之适应的救援装备,并且适时进行演练,目的在于使相关人员知晓特种设备存在潜在危险、容易发生什么样的事故、如何避免以及有效地处理事故。

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应急救援队伍或者与专业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合同。电梯使用单位可以委托维保单位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有关约定应当在维保合同中明确。

6.正确管理使用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的存在价值在于使用,而任何特种设备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特定的工作条件,其使用寿命的长短、生产运行效率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到使用价值。当然,特种设备一般都给定了初始的使用寿命范围,但使用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特种设备的实际寿命,影响到正常生产(运行)秩序和经济效益。其主要措施:一是正确确定使用条件,加强使用过程中技术要素的控制,严禁超压、超温、超负荷运转,需要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保证;二是合理制定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三是合理选用安全保护装置,确保灵敏可靠;四是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禁违章作业。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学校、幼儿园、体育场馆、娱乐场所、旅游风景区等公众聚集场所进行作业,可能危及公众安全的,应当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设置安全隔离区和明显的安全标志,并应当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

由于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运行伴随高度的危险性和发生事故的严重性,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要求做到:

(1)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在每日投入使用前,应当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并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

(2)应当将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3)运营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熟悉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相关安全知识,并全面负责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使用,至少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督促、检查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使用工作。

(4)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配备相应数量的营救装备和急救物品。

(5)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乘客应当遵守使用安全注意事项的要求,服从有关工作人员指挥,有关工作人员应当向游客讲解安全注意事项。

7.坚持“两有证”原则

坚持“两有证”就是实施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办理使用登记证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直辖市或者设区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或受权的县级安全监察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使用登记证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相关安全管理人员(以下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这是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十分重要手段。

(1)特种设备凭证使用。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分为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三部分.实施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办理使用登记证是国家对特种设备使用采取行政管理和实施安全监察的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行政规定,逐台(套)使用登记,促进使用单位合法使用特种设备。在使用登记时,对安全技术状况较好,没有缺陷危及使用安全的特种设备发放使用登记证,从行政和技术上明确该台(套)设备在正常的工作条件和操作条件下,可以安全运行一个周期,当然这并非表明特种设备在使用中绝对安全无恙。

(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以下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同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也要求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8.履行三项义务

(1)履行定期检验义务。定期检验是国家对特种设备实施的法定的强制性检验。通过定期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和消除危及安全的缺陷隐患,防止事故发生,达到延长使用寿命,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因此,使用单位应做到:①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单位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根据使用单位自身的特点,安排定期检验计划,确保检验工作如期实施。②主动与有关检验单位落实检验时间和检验有关的工作要求,检验检测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安全性能检验和能效测试。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③尽量做到按计划的检验时间并停车检验。④检验后应针对特种设备技术状况和检验单位出具的检验报告,及时采取技术处理或改造更新等措施,对其技术性能合乎使用要求的及时办理有关注册、变更手续,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2)履行安裝、改造、维修设备方面的义务。使用单位在安装、改造、维修特种设备时,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改造、维修;督促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办理施工告知手续、申报监督检验;并接收安装、改造、维修单位移交的有关技术资料、出厂文件和监督检验证书,将其存入该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3)履行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告知义务。使用单位应当按照《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及时履行事故报告、应急处置、接受调查、处理责任人员、接受处罚等相关义务。

9.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节能责任制度

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节能责任制度,是特种设备安全、节能工作的需要,可以使相关人员人人在岗位上,时时想着安全节能,事事在责任中。

(1)特种设备准入制度。使用单位在购置新设备时应当购置取得特种设备制造许可的生产厂家的产品。特种设备在出厂时,应当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从进厂开始,设备就应该是合格的产品。

(2)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特种设备维护保养是其使用过程中自身的客观要求。鉴于特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都有其不同特点,其操作条件变化、运动部件转动造成振动及运动磨损,必然导致其技术状况不断发生变化,不可避免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甚至产生严重缺陷或隐患,若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妥当,势必造成运转不正常,甚至发生事故。所以使用单位做好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处理各种问题,改善其使用状况,就能防患于未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做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维护保养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处理,并且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和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做记录。

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使用单位维护保养,另一种是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单位进行的维修保养(如电梯维修保养)。维修保养单位应当有与特种设备维修保养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以及必要的检测手段,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相应的维修保养活动。根据特种设备的特点,确定维修保养重点,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促进每台设备都处于完好状态,延长运行周期和使用寿命。

(3)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制度。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隐患排查制度,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排查本单位特种设备事故隐患。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特種设备不符合能效指标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应当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严重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有关管理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对于严重事故隐患,由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责任工程师或者有关管理人员组织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并实施整改。使用单位排查出的严重事故隐患,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书面报送该设备登记机关。

(4)特种设备报废管理制度。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有关强制性标准中对特种设备报废期限有规定的,必须按期报废。

没有报废期限规定但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申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对设备的主要承压部件或者主要受力部件以及控制部件进行安全评估和延寿分析,对评估分析合格的特种设备可适当延长使用年限,同时可以根据情况在评估报告中附加缩短检验周期、实行监控使用等限制条件。

其他报废要求可以由相应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

三、结语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条例》及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掌握特种设备与一般设备管理上的特殊性,减少和避免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节约能源,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特殊性特种设备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承压类特种设备受压元件壁厚测定问题的探讨
中医治疗特殊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更正启事
女性冠心病诊断与防治的特殊性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48
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措施的优化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特殊性
秦代縣廷獄史的職能與特殊性
简帛(2019年2期)2019-11-03 09:12:58
西部特种设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