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遗传环境论

2013-04-29 15:56李京晶
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遗传大学环境

李京晶

摘 要: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阿什比在1974年出版的《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提出了大学遗传环境论的思想,他的大学遗传环境论的提出对不仅仅解释了现代大学发展规率,也对目前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指引作用。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学习与探究。

关键词:大学 遗传 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1

1 大学是遗传的产物

1.1 大学的理念基本不变

理念一词最初源于希腊语,康德、黑格尔曾经对它做过深入的剖析,发展到现代,理念逐渐被理解为信念、功能、本质等意。公元12世纪,随着在意大利的萨勒诺大学和波洛尼亚大学产生,欧洲各种大学纷纷兴起。这时强调的是教育的教化功能,培养绅士和一些基本技能,主张这一观点的有红衣主教纽曼。19世纪初,随着德国的建立发展,大学学者们号召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代表人有洪堡和弗莱克斯纳。随后如克拉克等学者提出大学应与社会相融合,大学逐渐的服务社会,适应社会的需要。但是不管这些理念是如何随着时代产生些许变化,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些大学教授或学者们提出这些理念的精髓在于学术自由,在于大学办学的多元化;同时强调教授治校,大学自治,大学应该与社会相联系但是又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而存在,保持它的神圣性。这才是大学真正的意义所在。

1.2 大学的制度基本不变

虽然现代教育逐渐由精英转向大众教育,学校管理权力的逐渐世俗化,选课制学分制盛行,科学活动逐渐体制化,大学结构日益复杂,但是最基本的管理制度,包括教师聘任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等大体不变,1500多年前,我们针对极少数人群聘任最优秀的教师进行讲学,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对于学生予以管理,1500年后,我们针对大众人群,聘任相对优秀的教研人员,领导学生学习与研究,不断创新。同时,有了更加庞大的管理队伍,后勤服务人员,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对学生开展了更为细致的管理。但是,无论对学生或者是教师,这样的管理制度虽不断发展,却是原有基础上的延续。

1.3 大学的形态基本不变

首先,从大学内部的组织形态来说,基本上没有改变。加拿大管理专家亨利认为

组织包括最高决策层,中层管理部门,基层操作部门,技术支持部门,行政管理支持部门。组织机构有直线式、直线参谋制、矩阵式、事业部制等组织形式,大学一般是采用矩阵式组织形式,并没有太多变化。管理形态也基本上延续的是校长负责制的形态。其次,大学的外在形态尽管会由于国家政治、教育理念、文化特性,以及建筑、规划思潮等有变化,但是基本上都是以最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最求良好的软硬件设施为目

标的。

2 大学是环境的产物

2.1 大学是政治环境的产物

教育最初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从时间发展上来看,在封建社会,大学主要是要

培养一批为封建君主效力的官员,所以大学侧重于儒雅或者说绅士教育,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得熟练工人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统治阶级需要更多有能力,能够实现生产力快速发展的瓦特式人物来促进社会的发展,维护统治阶级的稳定,因此侧重于培养实用型人才。从空间上来看,每个地域国家由于统治者的政策或信仰不同,教育的侧重点也不同,如古斯巴达的武士教育,现今德国的职业教育和校企联合的产学研教育。

2.2 大学是经济环境的产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学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经济的发

展要求更多大学的诞生来满足它不断前进的步伐。学术型的科学技术仅仅作为经济体系外因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大学已成为内因并日益与创新和增长的经济循环成为一体。一方面企业把大学视为科技创新的源泉、推动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 越来越多的大学认识到了研究的经济潜力,也在积极进行经济或科技研究,力求推动生产发展。所以,经济不仅仅是为大学提供物质保障,更是它造就的一种环境推动着大学不断创立与发展。

2.3 大学是文化环境的产物

大学是一种探求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知识的学术性组织,大学所处的文化环境

是其生存发展的沃土。一定时期、地域文化的不同会促成大学办立宗旨和发扬精神的不同。以美国大学发展为例,民间的捐资兴学之风促进了美国私立大学的兴盛;拓荒时期文化传统使得美国大学竞争机制的形成;实用主义文化传统有利于美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发展;美国文化的宽容促使了大学学术自由与创新理念的培育。因此,大学是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组织,它的创立与发展一定与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3 大学是遗传和环境共同的产物

3.1 大学在遗传中受环境的影响

尽管大学的理念、制度、形态基本不变,但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的这些遗传因子会在某些非本质的方面有着变化。以理念为例,从宏观角度说,从着重知识的传授到教学与研究的结合,在此基础上服务社会,最后趋向于大学办学理念的多元化,从微观角度看每所学校由于教育体系中定位、价值取向、学科结构、历史和传统的不同,必然有着不同于其他学校的个性特征,反映的是自身历史和文化的深厚积淀。在拥有大学共性(主要是指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精神和信念)理念的遗传基础上大学的理念是在不断受到环境影响的。

3.2 大学受环境影响的过程中包含着遗传因子

千百年来,大学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它的理念、制度、形态又是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虽然大学在形式、内部氛围上多种多样。但是,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大学自制,学校的组织、管理形态,教师聘任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等一些遗传因子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4 结语

总之,大学要保持这环境与遗传的平衡,才能像生物体的进化一样,不断地完整和稳步的发展,大学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大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必然性。阿什比“大学遗传环境论”体现了事物继承与发展的矛盾运动规律和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哲学原理。继承是基础,发展是目的。既不能全盘继承而不顾环境的制约作用,又不能一味地以环境为依据而不顾大学的内在逻辑。大学在继承传统和适应环境过程中,以不断地变革、创新来求生存、求发展,它需要大学内部永不枯竭的变革机制,正像有机体的进化一样,以连续不断的变革来求

生存。

参考文献

[1]朱国仁.构建新经济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董立平.从大学组织演化的视角看大学的本质[J].教育与考试,2010,5:50-57.

猜你喜欢
遗传大学环境
非遗传承
“留白”是个大学问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大学》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