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一张饭卡的故事引出“生本管理”在评价学生实践中的重要性,并把“生本管理”和以往的“思维定势”作了对比,从而得出“生本管理”在评价学生中的优势。
关键词:生本教育;思维定势;生本管理;评价学生
一天中午我替一个同事去食堂买饭,看到她桌子上放了一张包有封套的饭卡,我就拿了这饭卡去买饭。谁知道等她上完课回来看到那张饭卡我才知道那并不是她的饭卡,而是另外一个同事的。虽然这只是件小事,但事后我却思考了很多…为什么我会认为那张饭卡是那个同事的?是什么使得我拿错了饭卡?第一个原因是那张饭卡被放在了我同事的桌子上;第二个是因为那张封套,以前经常和那个同事一起去吃饭,而每次我看到她使用的饭卡都是套着那封套的。就是由于这两个原因才使我拿错了饭卡,再往深层次想想,这两个原因也就是我的“思维定势”。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而作为一名教师,最忌讳的就是用“思维定势”去评价我们的学生。
一、何谓“生本教育”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郭思乐教授第一次提出了“生本教育”的理念。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其基本思想主要有:(1)人具有发展的无限的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而不是压抑人的潜能。(2)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使人在学习中感受到成长的喜悦。(3)人有发展的需要,渴望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大内在动力。(4)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二、“生本管理”与“思维定势”在评价学生实践中的比较
1. 参与评价的主体不同。在以往的评价学生的实践中,教师往往是评价学生的单一主体,评选“三好学生”以及其他的各种奖项都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学生往往处于被评价的地位,没有在评价过程中的发言权,这样忽视学生的评价看似为了学生的发展,实际上却是对学生的最大的漠视。学生就如同“一张饭卡的故事”中的那张饭卡,在以往评价学生的时候,教师往往会用以前所形成的对学生的“思维定势”去看待学生,而这往往会引起偏差。因为学生是人,人是会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才是公平的。以前我班级有个学生学习不努力,上课总是随便插嘴,做小动作,下课后总是喜欢在厕所里吸烟,按照我们老师的标准来看这是个“差生”,当然这也是我下意识的对他给出的评价,但是后来的事情却彻底颠覆了我的评价。有一次学校举行校运会,看比赛的时候我与班级的其他学生聊天,我无意间从他们的口中得出了对那个学生的截然不同的评价:在班级的同学眼中,他是一个很乐于帮助其他人的学生,每天总是积极的为班级同学去扛水,每到捐款的时候他捐的最多,人也很健谈,在同学中人缘很好。当我听到这些的时候,我才知道我没有公平的去看待这个学生,也许他身上是有这些或那些的缺点,但是人的身上总是有闪光点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每个生命体都有闪光的地方。我们應抱着“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矿”的心态去热心地发现学生潜在的优势,而不是用我们的“思维定势”去否定学生。“生本管理”就是以学生为本体的管理。它是一种以“全面依靠学生 ——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思想和模式,强调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给学生更多的尊重,更大的自由,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满自信,全身心投入到自主管理中。如果把“生本管理”运用于评价学生的实践中去的话,学生就成为了参与评价的主体,让学生们开展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而教师只是从旁进行指导。学生成为参与评价的主体,改变了过去教师单方面表扬、批评、奖惩的权威评价,尊重孩子的感受、意愿,使他们充分感受自主,养成相互尊重、合作时取、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2. 师生关系不同。用“思维定势”去评价学生的实践中,教师忽视了学生是不断发展的这一原则,用停滞的观点去看待学生,也不深入到其他学生中去了解学生,这就导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控制和被控制的对立关系,师生关系恶化。而“生本管理”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这一理念也完全符合了当今社会90后喜欢张扬个性,要求民主的潮流,所以师生关系也就会变得和谐。
三、“生本管理”在评价学生实践中的运用
1. 自立班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地方都不能没有规矩,我们每个人都在规矩下行事,因此一个班级也要有班规。每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我就会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手册”,高职学校的学生守则和初中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我会带领学生朗读这本手册;然后再逐一解释其中的要点,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活动,每人写一条班级生活中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并全班交流讨论,然后进行表决,最终形成本班班规,如果有学生违反班规,也有相应的处罚决定。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深刻体验到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明确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都要自觉遵守各种规则。并且这些规则和规定,都是学生自己讨论和制定的,所以执行时就没有什么不情愿。
2. 开展自我评价。让学生成为参与评价的主体,除了运用集体自我评价的方法外,还应着重引导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而教师要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譬如可以结合学校举行的活动在班级开展以此为主体的班会活动,或者可以用学校中优秀学生的事迹来激励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对照这些优秀事迹来看看自身。上个学期的晨会课上,我校举行了“关于开展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动员活动。我抓住了活动的契机,在下午的班会课上开展了“我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大讨论,我在班会课上向班级的所有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1.五年之后,你能做什么?2.五年之后,你会做什么?,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在座学生的思考。接着我又请了四位学生到讲台前向全体同学讲述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而这种讲述不是让他们自己一个人说,我模仿了一个很有名的一个谈话“实话实说”的形式来和他们进行“一问一答”的谈话方式。而我提出的问题也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这些问题有:你的最大的缺点是什么?你的最大的优点是什么?生活中的成功经历什么?四个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重新审视了自己,也对自己做出了评价,班会课结束后我要求全体同学都要在纸上写出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所以通过这些活动,不知不觉间学生就进行了有效的自我评价,而作为班主任的我也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从侧面了解了每个学生。
一张小小的饭卡引发了我对如何评价学生的思考,而“生本管理”的理念给了我无限的启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高度尊重学生,完全相信学生”,在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上应该把评价权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公平的评价每个学生。
参考文献:
[1]闻义坤,陈朝香:浅析生本教育模式下的班级管理,新课程学习(上),2012年第2期.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作者简介:殷莹(1982年-)女,江苏无锡人,文学学士,江苏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讲师,主要教授高职英语,专业英语,长年担任一线班主任。
一张饭卡引发的思考
——浅谈“生本管理”在评价学生中的实践
殷 莹
(无锡市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 要:通过一张饭卡的故事引出“生本管理”在评价学生实践中的重要性,并把“生本管理”和以往的“思维定势”作了对比,从而得出“生本管理”在评价学生中的优势。
关键词:生本教育;思维定势;生本管理;评价学生
一天中午我替一个同事去食堂买饭,看到她桌子上放了一张包有封套的饭卡,我就拿了这饭卡去买饭。谁知道等她上完课回来看到那张饭卡我才知道那并不是她的饭卡,而是另外一个同事的。虽然这只是件小事,但事后我却思考了很多…为什么我会认为那张饭卡是那个同事的?是什么使得我拿错了饭卡?第一个原因是那张饭卡被放在了我同事的桌子上;第二个是因为那张封套,以前经常和那个同事一起去吃饭,而每次我看到她使用的饭卡都是套着那封套的。就是由于这两个原因才使我拿错了饭卡,再往深层次想想,这两个原因也就是我的“思维定势”。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而作为一名教师,最忌讳的就是用“思维定势”去评价我们的学生。
一、何谓“生本教育”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郭思乐教授第一次提出了“生本教育”的理念。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其基本思想主要有:(1)人具有发展的无限的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而不是压抑人的潜能。(2)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使人在学习中感受到成长的喜悦。(3)人有发展的需要,渴望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大内在动力。(4)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二、“生本管理”与“思维定势”在评价学生实践中的比较
1. 参与评价的主体不同。在以往的评价学生的实践中,教师往往是评价学生的单一主体,评选“三好学生”以及其他的各种奖项都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学生往往处于被评价的地位,没有在评价过程中的发言权,这样忽视学生的评价看似为了学生的发展,实际上却是对学生的最大的漠视。学生就如同“一张饭卡的故事”中的那张饭卡,在以往评价学生的时候,教师往往会用以前所形成的对学生的“思维定势”去看待学生,而这往往会引起偏差。因为学生是人,人是会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才是公平的。以前我班级有个学生学习不努力,上课总是随便插嘴,做小动作,下课后总是喜欢在厕所里吸烟,按照我们老师的标准来看这是个“差生”,当然这也是我下意识的对他给出的评价,但是后来的事情却彻底颠覆了我的评价。有一次学校举行校运会,看比赛的时候我与班级的其他学生聊天,我无意间从他们的口中得出了对那个学生的截然不同的评价:在班级的同学眼中,他是一个很乐于帮助其他人的学生,每天总是积极的为班级同学去扛水,每到捐款的时候他捐的最多,人也很健谈,在同学中人缘很好。当我听到这些的时候,我才知道我没有公平的去看待这个学生,也许他身上是有这些或那些的缺点,但是人的身上总是有闪光点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每个生命体都有闪光的地方。我们应抱着“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矿”的心态去热心地发现学生潜在的优势,而不是用我们的“思维定势”去否定学生。“生本管理”就是以学生为本体的管理。它是一种以“全面依靠学生 ——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思想和模式,强调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给学生更多的尊重,更大的自由,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满自信,全身心投入到自主管理中。如果把“生本管理”运用于评价学生的实践中去的话,学生就成为了参与评价的主体,让学生们开展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而教师只是从旁进行指导。学生成为参与评价的主体,改变了过去教师单方面表扬、批评、奖惩的权威评价,尊重孩子的感受、意愿,使他们充分感受自主,养成相互尊重、合作时取、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2. 师生关系不同。用“思维定势”去评价学生的实践中,教师忽视了学生是不断发展的这一原则,用停滞的观点去看待学生,也不深入到其他学生中去了解学生,这就导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控制和被控制的对立关系,师生关系恶化。而“生本管理”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这一理念也完全符合了当今社会90后喜欢张扬个性,要求民主的潮流,所以师生关系也就会变得和谐。
三、“生本管理”在评价学生实践中的运用
1. 自立班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地方都不能没有规矩,我们每个人都在规矩下行事,因此一个班级也要有班规。每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我就会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手册”,高职学校的学生守则和初中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我会带领学生朗读这本手册;然后再逐一解释其中的要点,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活动,每人写一条班级生活中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并全班交流讨论,然后进行表决,最终形成本班班规,如果有学生违反班规,也有相应的处罚决定。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深刻体验到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明确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都要自觉遵守各种规则。并且这些规则和规定,都是学生自己讨论和制定的,所以执行时就没有什么不情愿。
2. 开展自我评价。让学生成为参与评价的主体,除了运用集体自我评价的方法外,还应着重引导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而教师要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譬如可以结合学校举行的活动在班级开展以此为主体的班会活动,或者可以用学校中优秀学生的事迹来激励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对照这些优秀事迹来看看自身。上个学期的晨会课上,我校举行了“关于开展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动员活动。我抓住了活动的契机,在下午的班会课上开展了“我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大讨论,我在班会课上向班级的所有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1.五年之后,你能做什么?2.五年之后,你会做什么?,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在座学生的思考。接着我又请了四位学生到讲台前向全体同学讲述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而这种讲述不是让他们自己一个人说,我模仿了一个很有名的一个谈话“实话实说”的形式来和他们进行“一问一答”的谈话方式。而我提出的问题也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这些问题有:你的最大的缺点是什么?你的最大的优点是什么?生活中的成功经历什么?四个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重新审视了自己,也对自己做出了评价,班会课结束后我要求全体同学都要在纸上写出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所以通过这些活动,不知不觉间学生就进行了有效的自我评价,而作为班主任的我也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从侧面了解了每个学生。
一张小小的饭卡引发了我对如何评价学生的思考,而“生本管理”的理念给了我无限的启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高度尊重学生,完全相信学生”,在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上应该把评价权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公平的评价每个学生。
参考文献:
[1]闻义坤,陈朝香:浅析生本教育模式下的班级管理,新课程学习(上),2012年第2期.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作者简介:殷莹(1982年-)女,江苏无锡人,文学学士,江苏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讲师,主要教授高职英语,专业英语,长年担任一线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