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探析

2013-04-29 12:47:42孙成娟
学理论·下 2013年6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重要性大学生

孙成娟

摘 要:列宁曾把法律意识视为法制建设的核心环节。在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的时代背景下,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应该得到足够重视。增强法律意识不仅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和适应日益增多的国际交往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238-02

十八大报告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到新的高度,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关注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其培养问题应该成为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鉴于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的有无、强弱对法制建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列宁曾把法律意识视为法制建设的核心环节。无独有偶,邓小平同志也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1]。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或弱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件发生。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增强应该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增强法律意识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

健全的法律意识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成才的需要,是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以及专业素质,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拥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并且懂法、守法、用法,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改变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不容乐观。一些人,对法律知识一知半解,不能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一些人虽然学过一些法学理论,但不会正确运用,以致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却不知如何运用法律武器加以保护;一些人,由于法律知识欠缺,法制观念淡漠,从而走上犯罪道路。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种类和数量都有所增多。这反映出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构建合理知识结构的需要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开展,各种法律法规应运而生,法律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要求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2]法治社会的这一要求,使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正确的法律意识成为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必须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三)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日益综合化和整体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之间相互渗透和融合,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现代人才必须具备高层次、全方位、配套合理的网络化知识结构体系,使自己成为复合型素质的人才。复合型人才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广博的知识里面当然包括法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日益一体化的社会当中,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是时代对学生素质结构提出的新要求。

二、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时代的强音。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在构建法治社会中的作用自然也非同一般。

1.法律意识是达到依法治国目标的软前提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的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而“法治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从精神层面上讲,它还是一种观念,一种意识,一种视‘法为社会最高权威的理念和文化。只有这种观念与意识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信仰,并支配着社会主体的行为时,法治才能实现”[3]。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依法治国要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从硬的方面来讲,是法律制度的建设,包括立法和执法,而从软的方面来讲,则主要是法律文化的培育,这其中当然包括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只有“软硬兼施”,依法治国才能落到实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才能尽快实现。

2.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全体公民守法的自觉性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将逐渐成为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中的主体力量,他们法律意识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执法、司法工作的开展。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将使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去积极地维护法律的尊严,以法律为准绳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关系。树立法律的威信,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进程。同时,毕业之后的大学生即使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良好的法律意识也会引导他做一个遵守法纪、维护法律权威的合格公民,从而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总的来看,具备较强法律意识的大学生将为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建立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离不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和增强。

1.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法治经济。首先,尊重市场主体的独立性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核心要求,没有市场主体的独立和自由,即“意思自治”就没有真正的市场经济,而民法的思想核心就是保护这种“意思自治”。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也需要法律的保障。因为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等诸多领域关系的重新调整,而且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客观上也产生越来越多的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和利益关系,需要相关法律引导和规范。再次,法治化的利益精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精神。它以利益为导向,要求的不是产生于传统农业时代儒家“重义轻利”的道德观,而是以义为镜、合法取利的法治观。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必然要求大学生对公平、公开、竞争等主体精神的认同,及由此决定的对法治精神的呼唤。市场化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取向客观上要求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应该由道德本位向法治本位转型。最后,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的经济形式,这就无法避免因竞争而产生的失范违法现象。为保证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完备的法律做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活动于其中的市场主体也需要有法律意识。

2.培养市场经济主体的法律意识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任务

培养市场经济主体的法律意识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今后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其法律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到专业知识,也要增强其法治精神,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才能自觉地遵守法律,自动有效地运用法律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社会的法律秩序,才能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

1.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由此可见,民主法治在和谐社会六大特征中排位第一,可以说是实现和谐社会其他目标的政治前提,所以,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2.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纳入和谐社会的视野,是由和谐社会的本质和内涵决定的,也是全社会对大学生所寄予的期望。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对大学生群体来说,这些矛盾和问题必然会通过各种途径折射到他们的学习、人际关系、就业、心理等各个方面,造成大学生出现身心、人际关系、学习就业等方面的不和谐状况。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用辩证眼光看待各种矛盾和问题,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理性应对各种遇到的难题。通过法律意识的增强,大学生群体能够尽快成熟起来,对自己发展、对社会建设充满信心。

三、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适应国际交往日益增多的需要

(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全球化浪潮的发展使世界日益紧密联系起来,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合作、技术引进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可以预见,中国的未来——包括中国法律的未来——将不可避免地与世界融为一体。现在大学生的“现代法律观念”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瑕疵,即缺乏对世界法律制度产生、演变与发展的全面了解,缺乏对世界法律制度的功能、作用和运行特别是缺乏对国内法与国际法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的系统把握。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是在国际生存竞争中获胜的关键

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中的重要成员后,国际法在我国国内各领域的作用日趋明显。“入世有风险”——这种风险来源于我们对于这种外来制度的陌生和不熟悉,来源于国内现行法律制度和市场运行状况与这种外来制度的不适应。因此,避免风险的有效方法就在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熟悉这种外来制度并相应改变国内现行法律性规范的相关内容。所以,作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要力量,培养出一大批熟知国际交易游戏规则、自觉严格按国际要求办事的人才,是在国际生存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培养出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富有法律意识和素养的年轻一代,把学科教育与职业训练结合起来,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法律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素质、思维能力和洞察力,而且还必须要学生掌握与其职业实践相关的知识、规范、经验和技巧,帮助学生进入职业角色,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3.

[2]李树青.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4.

[3]张雪绮.我国法治之路的精神分析[J].山东法学,1999,(2):16-17.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重要性大学生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9:24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卷宗(2016年1期)2016-03-21 14:52:21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6:04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