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定义的教学

2013-04-29 12:31:31覃瑞勒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3年6期

覃瑞勒

数学定义虽是对数学概念文字表述的部分,但却是数学课堂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定义统领了全部的数学知识.对于数学定义的教学,我们必须搞清楚每个定义内涵及外延,深刻理解数学定义的精髓,是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前提.如果对数学定义的教学做不好,学生不真正理解,就会导致很多问题出现,学生在考试中就会“阴沟翻船”.那么,对于数学定义,如何设计,怎样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学、乐学呢?下面通过四个案例来谈谈数学定义的教学.

一、导课进入定义教学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导入新课的准备是新课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数学定义的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结构等,精心设计数学定义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燃起学生的智慧火花,让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案例1]在讲授《概率初步》中的“随机事件”的定义时,我进行了如下的导入.

师:(站在学生之间看着他们)同学们,今天早上我迟到了,匆匆忙忙地来学校.巧的是在教学楼楼梯那里正好遇到了校长.呀!校长不是经常在西区办公室的吗……今天真不走运,我明天不能再迟到了,要不然我又会在楼梯那里遇到威严的校长啦!同学们你们说,我今天迟到了在楼梯那遇见校长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吗?

生:(众人大笑)不一定.

师:那我明天同样会在楼梯那遇见校长吗?

生:(笑)你可能遇见,也可能不遇见.

师:哦!你们这样说,我就放心了(拍拍胸口).

师:(意味深长,表情难过)下面我不得不告诉你们一个坏消息:今早学校的墙角里死了——2只蟑螂.(转折)死了蟑螂这件事一定会发生吗?

生:(惊讶,转而笑了)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也可能死了老鼠……

师:综合上述两个事件我们知道,生活中有些事情它有时会发生,有时不会发生,也就是说这些事件是随机的.由此引出随机事件的定义:生活中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在这里,教师紧扣住定义中的关键词“生活中”导入了这样的精彩片段,让学生领会了定义内容,可谓事半功倍.

二、情境中的定义教学

创设有效的数学定义的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生好奇心强,他们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介绍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步入新知识的殿堂.

[案例2]在教学“线段的比较”一课时,关键是让学生知道怎样“比较”.我是这样来导入的:一个小姑娘和她妈妈在公园里散步,小姑娘站在公园的石凳上问妈妈:她和妈妈哪一个高.妈妈当然回答是妈妈高,可小姑娘却坚持是自己高.妈妈问她为什么,小姑娘回答说:“因为我的头在您的头上面.”讲到这里,我问学生:小姑娘的回答对吗?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当学生思考后回答“她们俩的脚不是站在同一高度,头在上面的人并不一定就高”时,我趁机导入新课:“如果把两人想象成两条线段,这个问题就转化为线段的比较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这样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触动了学生的心思,使学生在不经意间掌握了定义.

三、悬念中的定义教学

教师在教学新内容之前,应围绕教学目标,有意识地提出学生想不到的或不易解决的问题,巧妙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想了解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知识.

[案例3]例如,在教学“合并同类项”定义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道练习题“1个( )+1个( )=2个( )”,然后让学生填空.学生思维活跃,踊跃交流、讨论.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道出同类项定义,指出关键词“同类”.这样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既新又奇,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但使学生发散性思维得到训练和培养,同时使他们感受探究的乐趣以及体验成功的成就感.

又如,在教学“角”时,教师首先设置这样的问题悬念:“同学们,你们知道放大镜可以把东西放大,也可以把东西缩小.可是有一种图形放大镜在他面前就失去了功能,既不能把它放大,也不能把它缩小.这是什么图形呢?同学们想知道它吗?现在我们就来研究《角》的定义.”

再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提问:“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异口同声答:“圆形.”紧接着又问:“为什么造成圆形的呢?难道不能造成三角形、正方形吗?”学生一下子被逗乐了,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宣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这真是“一石激起千成浪”,这样的几句师生朴实的对话,使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案例4]比较性的定义教学

定义之间进行比较,可以使学生对定义间进行对比,然后进行争论,最后进行交流达成共识.八、九年级介绍的“一次函数”及“二次函数”中,学生最头痛的是:函数图像与函数性质的联系.为此,教师若能把两函数的性质概括性地对比学习,效果将更佳.当k>0时,函数值y随x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对应的定义比较:如图1,当k>0时,从左往右看,图像呈走上坡趋势;如图2,当k<0时,从左往右看,图像呈走下坡趋势.“上坡”与“下坡”的比较用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了简单的事例,这样学生也就解除了函数难的“天敌”了.触类旁通,把此概括发展到对“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学习.把二次函数图像抛物线以对称轴为分界区,比较两边就又出现了“上坡”与“下坡”的走势.

总之,在数学定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创设一些符合教学情境的生动活泼、形象感人的刺激信息,必将会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讨论、探索,为整个高效课堂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长此以往,日月积累,定能增强数学定义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