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矿区铁路资源优化与企业效益

2013-04-29 11:58:02赵倩侯建军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年6期
关键词:行车组织人力资源

赵倩 侯建军

摘要:矿区铁路运输企业效益受到煤矿、国铁、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因素制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优化铁路资源是提高矿区铁路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主要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优化行车组织作业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矿区铁路;人力资源;行车组织

中图分类号:F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9-0099-02

1 淮南矿区铁路资源现状

1.1 车站分布概况

淮南矿区铁路专用线内共设有19个车站,其中5个解编作业车站、7个快速装车站、2个卸车站、5个中间站。专用线与两个国铁站接轨,经国铁线路运输的列车分别从两个交接口接入和交出。2个卸车站为矿区内部电厂车站。

1.2 人力资源组成

整个公司由机关单位、生产单位和辅助单位三部分组成,其中生产单位包括车务段、机务段、工务段、水电段和车辆段5个段。19个车站均设车务段驻站人员负责日常接发列车及调车作业,装车站均有电务段、车辆段驻站人员负责设备维修保养、检车作业。为保证行车组织作业顺畅,在公司机关设立行车调度统一指挥作业。

1.3 行车组织方式

自交接口接入列车,由自备机车从国铁车站将类车接入专用线内车站,根据货运计划整列送至装车站待装,装妥后根据国铁接车能力送出重车。内部电厂站列车为单位自备列车,根据货运计划在装车站和卸车站之间进行循环作业。

2 建立岗绩认证体制,优化人力资源

(1)认证遵循有效期限、逐级申报和认证上岗的原则,分为上岗资格认证、晋级认证和认证复核。所有岗位职工必须根据“认证上岗原则”参加相应岗位要求的上岗资格认证;在职岗位职工有意向在本岗位基础上更高一层时可申请参加比现岗位高一级岗位资格认证;当某一认证等级人员在其认证等级有效期满后仍然在原岗位工作的需要采用考核手段对其是否具备原认证等级的职业技能水平进行检查和检验,若复核合格则原认证等级有效期顺延,否则必须在有原认证等级有效期满后重新参加认证。

(2)职工违反考场纪律的,取消当年认证成绩,且下一年内不允许参加认证;情节严重的,由公司责成所在单位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3)职工“全员考核”成绩优秀的,依据岗绩工资逐级晋升的原则晋升一级岗绩工资;职工“全员考核”不合格的,依据岗绩工资逐级晋升的原则下调一级岗绩工资,并给予一次参加上岗资格认证的机会,仍不合格的,予以转岗或下调岗位。

(4)因认证不合格导致岗位降至最低职位的,再给予一次上岗资格证认证机会;经培训后认证仍不合格的,进入公司内部劳动力市场。

(5)职工岗位调整后,若不具备新岗位对应的上岗资格证的,必须参加该岗位的上岗资格证认证。

建立健全职工岗绩认证体制可以转变职工培训理念,提高职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快速将业务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职工安排到较高岗位,将不能胜任本岗位要求的职工调整到较低岗位上,以做到人尽其能,优化人力资源

配置。

3 建立环流机制,引导职工合理流动,促进人力资源结构良性循环

(1)狭义的环流机制是对在岗人员的管理,包括待岗、培训、竞争上岗三个环节,通过竞争上岗将富余人员从岗位上撤下来,进入公司内部劳动力市场,进行技术业务强化培训。待业务技能考核达标后再参加下一轮竞争上岗。待岗、培训、竞争上岗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首尾相接。员工在三个环节中循环流动,对竞争下来的员工,不增加“闲岗”。这样每一次循环,都将推动员工队伍素质上一个新台阶。

(2)广义的环流机制是整个劳动用工管理,包括招收、培训、考核、上岗、竞争、淘汰等环节,建立用工管理的大循环系统。从提高进入门坎开始,把住人员入口。通过科学合理设置岗位,严格贯彻劳动定员标准,解决用多少人的问题;强化劳动绩效考核,解决谁上谁下的问题;实施末尾淘汰,富余人员进入公司内部劳资市场进行环流培训,解决多出的人哪里去的问题。

(3)广义的环流机制将员工的招收、使用、考核、培训、退出等环节贯穿起来,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员工素质为中心,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步入良性循环,从而快速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要求。

4 整合人力资源,降低企业成本

4.1 合并调车和检车作业,减少检车次数,节约人力成本

快速装车站即车列由机车牵引进行装车作业,作业过程中调车长负责指挥对位,连结员负责作业前检查和对位防护作业,作业形式较为简单,安全压力相对较小。

针对作业量较小的快速装车站以及作业简单的卸车站,撤销检车员配置,对检车员进行合并分流,经培训后上岗。原则上每班留一名检车员与原调车人员合并共同从事调车和检车作业。快速装车站调车人员(含整合后的检车员)负责对列车进行商检和简略试风作业,不再进行列车全部检查作业,列车出发至指定车站后再进行全检和简略试风作业。卸车站调车人员(含整合后的检车员)负责对列车进行车辆外观检查和简略试风作业。

4.2 撤销助理出务接发车,保证运输安全,提高作业效率

个别车站作业量大、站线长、股道多,作业繁忙时助理出务接车值班员作业失去互监互控存在安全隐患,同时遇接车一侧有停留车时观察到站列车运行状况困难,出务接车实效性不强。

在保证作业安全的前提下保证作业效率,针对个别车站可根据车站实际情况将助理值班员岗位设为信号员岗位,撤销助理值班员出务接车作业,由道口员兼任接发车作业;道口员出务接车作业时必须携带无线电台,发现列车异状及时向车站值班员汇报。

5 优化行车组织,促进效益增长

5.1 提高调度指挥协调能力

5.1.1 加强信息传递,有效减少专用线内车流集结,提高运输效率,加快车辆周转。对于空重列车,公司调度密切与运销站、运销处调度、国铁沟通,提前做好列车预确报、车流方向调整,尽量做到空车的均匀配送和重车的及时上线。

5.1.2 根据各矿区车站站场、车流、区间运行时分,结合取送车计划合理安排列车在中间站会让,不断减少会让次数和时间。对在车站停留时间超过一定时间的机车采取停机措施,提高机车运用效率同时节约机车用油。

5.1.3 对零散车辆及时联系运销站、国铁,组织利用;对下矿材料车,提前联系、及时排空,减轻矿站股道占用压力;对违编车辆,原则上在装车站或中间站调整,保证枢纽畅通;对扣修车,及时联系国铁原编组返回,减少甩挂作业。

5.2 提高车站运输组织能力

5.2.1 车站作业人员熟悉站细规定、熟悉站场设备分布,特别是车务行车人员要充分利用到发线有效长及信号机联锁防护关系,合理安排径路,提高车站的运输能力。

5.2.2 车站加强与公司调度、国铁交接站的联系,及时准确掌握车流方向及甩挂作业要求,提前通知有关行车岗位,最大限度减少集结车流,提高线路利用效率,合理安排调车作业,尽可能组织平行作业,保持有两条到发线空闲,以随时通过上下行列车。

5.2.3 各工种加强联劳协作,不定期召开驻站各段协调会,协商彼此作业流程的衔接与配合,分析、解决影响作业效率的问题,确保整体运输通畅。

5.3 提高装车站作业能力

5.3.1 装车方面:建立与市场部调度及各矿装车部门联系平台,做好装车资源与运输计划的衔接配合;车站加强与装车方联系,做好装车预确报工作,为车站作业和公司调度合理安排行车计划创造条件;对于等装列车,装车站密切与矿方联系,以提前通知、提前准备。

5.3.2 装车站行车组织作业:根据岗位作业标准对每一条调车径路进行细化,规定解编作业时间,控制调车用时;根据站场及车流情况,合理利用装车线进行编组发车,减少不必要的调车作业时间;对干扰车站正常作业的因素要及时排除,排除有困难的,要制定针对性措施,确保安全。

5.3.3 检车作业:检车部门根据岗位作业规定和需检列车的车种、辆数,提前细化检车计划,合理减少看车时间,同时加强与矿方装车人员的密切配合,减少不必要的车门捆绑时间。

矿区铁路运输企业只有通过优化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人力资源管理优势,促进员工业务技能水平,同时加强各联劳协作单元无缝衔接作业,优化行车组织,压缩车辆在管内滞留时间,加快列车周转,才能确保矿区铁路企业效益。

作者简介:赵倩(1986—),女,安徽凤阳人,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淮南铁路运输分公司运输管理部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铁路运输。

(责任编辑:刘 晶)

猜你喜欢
行车组织人力资源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34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6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铁路行车组织的安全性管理
铁路行车组织与调整策略研究
中国高速铁路行车组织理论研究
铁路行车组织与铁路市场营销的相关问题探究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与行车组织研究
突发事件条件下的铁路行车组织研究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