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糖尿病协会最新的调查发现,我国20岁以上的成人中,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7%,全国糖尿病患者接近一个亿,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相当于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糖状态者。中国已超越印度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但国人对糖尿病防治的意识远远不够,其突出表现有二:一是作为社会顶梁柱的青壮年忙于工作而缺乏运动,糖尿病已步步逼近我们,我们却从未重视,甚至连每年体检都忙得没时间参加。二是糖尿病患者中存在不少治疗误区。数据显示,中国至少有25%的糖尿病患者应该使用胰岛素而没使用。更为严重的是:我国60.7%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无法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教育。
本刊先谈得了糖尿病究竟应该怎么办?后面再根据我们的生活状态,自测一下糖尿病离我们有多远。“新糖友”在初始治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什么才是糖尿病控制的关键所在?本期请专家告诉您——
专家发言
“新糖友”初始治疗三个关键
掌握治疗的主动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我国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更严重的是,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加和生存期的延长,糖尿病代谢并发症也越来越多。因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成为糖尿病治疗中的主要问题。
糖尿病虽然不能治愈,但却可以避免并发症,患了糖尿病也同样可以益寿延年。因此,患者一定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做起,掌握治疗的主动性。新诊治的患者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做全面检查,了解病情的进展,同时接受糖尿病科普教育。
并发症带来生存质量下降
糖尿病如果没有并发症,就不能称其为一个病。糖尿病之所以受到重视,主要是因为它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急的并发症起病非常快,会危及生命,例如酮症酸中毒等。但这些并发症只要及时确诊,正确治疗,短期之内把血糖控制住,就会有比较好的预后。
糖尿病治疗中的主要困难在于,如何减少糖尿病相关的长期慢性血管合并症,例如微血管并发症、眼底并发症等。糖尿病眼底并发症已经成为目前致盲的首要原因。再者,糖尿病肾病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成为肾移植的主要原因。此外,糖尿病所致的心血管并发症也是其主要致死原因。糖尿病病人得心脏疾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4倍。此外,糖尿病肢体动脉狭窄所致非创伤性截肢的概率也是普通人的3倍以上。
上述这些并发症都会大大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而治疗这些并发症所需的花费更是惊人,往往是控制糖尿病花费的几倍甚至10倍以上。
关键1
早干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
对于还没诊断为糖尿病的人,最经济、最有效的干预方法就是改变现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即饮食控制+运动。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干预能减少58%的人患糖尿病。
之前进行的糖尿病控制研究证实,使用二甲双胍进行干预能使糖尿病的发生危险减少32%。虽然没有像生活方式干预那么显著,但是从花费上来说是值得的。因此研究者提出,药物干预不失为糖尿病干预的有效方式。对于早期糖尿病患者而言,现在的各个指南都指出,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要开始二甲双胍治疗,这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2
双目标:血糖控制和心血管保护
糖尿病的规范治疗要求糖尿病治疗要达标。近二三十年的一些循证医学证据提示,糖尿病患者要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如能小于6.5%则更好,但起码要小于7%,这是底线。如果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就必须在目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治疗方案或者改变现有的治疗方案。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血糖控制达标呢?
第一步,生活方式干预加二甲双胍。中国的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并不肥胖,是偏瘦的,这样的患者可以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用其他药物。总之,越早干预越好,患者获益越大。
第二步,如果单用二甲双胍血糖仍不达标,可以考虑加用其他药物。如果仍然没有达到目标,可以再加上第三种药物,如基础胰岛素、强化胰岛素等。总之,要尽快使血糖达标。
糖尿病治疗有“双目标”,即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其短期目标就是把血糖降到一定水平,防止出现高血糖带来的各种症状,如消瘦、乏力、多食、易饥饿,特别要防止出现急性代谢病。如果治疗不规范,好多患者也可能出现急性代谢病,一旦发生酸中毒,死亡率就非常高,可以达到20%。所以预防很重要。
短期目标实现后,就要努力实现长期目标,即长时间血糖控制,保护心脑血管,减少并发症。有些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方面存在误区,比如第一年血糖控制得很好就放弃治疗了,不再看医生了。过几年再回来的时候,照样还是发生了并发症,这非常可惜。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跟血糖的关系密切,大血管并发症除了与血糖有关外,还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高血压、高血脂。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血糖外,还要严格控制血压和血脂。
关键3
控制体重:确保药物疗效
肥胖跟很多疾病都有关,与糖尿病的关系也非常密切。2型糖尿病发生在相对年轻的人里面,大多是腹型肥胖,患者表现为腰粗,平时也不爱锻炼。判断自己是否处于肥胖状态,最重要的是腰围。按照中国人的情况,男性腰围的上限是90厘米,女性腰围的上限是85厘米。如果你超过了这个标准,或腰围超过了臀围,就易患代谢综合征。
在糖尿病治疗上,肥胖人群与不肥胖人群有一些差异。对于超重和肥胖患者,其治疗主要是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服用二甲双胍。非超重患者可以进行同样的治疗,也可以选用其他降糖药。在糖尿病治疗中,体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能够将体重适当降一些,血糖肯定会好,而且用药也会减少。
控制体重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把肥胖控制住,而是一个劲儿地加药,甚至加上胰岛素,其实都不利于患者预后。肥胖患者的运动和饮食都应视体重而定。如果体重一直在增长,摄入的热量肯定多了;如果体重逐渐在下降,那么控制得就比较合适。
在减体重的过程中,患者用药也须考虑。如果不进行饮食控制,而是一个劲儿地加用让胰岛素水平升高的药物,患者的食欲就会增加,会吃更多的东西,对体重控制不利。而二甲双胍是不增加体重的,这也是其对心血管有益的原因之一。因此,二甲双胍被多个指南推荐为与生活方式同时开始的一线用药。
(摘自《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