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和玫瑰》中夜莺的艺术形象分析

2013-04-29 07:46曹荣荣
关键词:唯美主义基督

曹荣荣

摘 要:19世纪末的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也是一名出色的童话作家。其作品中瑰丽的想象、奇异的语言、叛逆的思想,都奠定了王尔德在文学史上非同凡响的地位。其笔下《夜莺和玫瑰》中的夜莺更是其塑造的一个至善至美的典型。本论文拟从其爱的化身、善的化身、美的化身三个方面来分析夜莺这一形象。

关键词:王尔德童话;《夜莺和玫瑰》;爱;基督;唯美主义

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6-0176-02

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是19世纪末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其创作涉及诗歌、小说、戏剧、童话、文艺评论等。其中王尔德的童话作品,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人们一致赞赏而享有世界性的盛誉。康斯坦司·王尔德也不止一次说过,童话是她丈夫写得最好的作品。

童话作为一种文体形式在王尔德的作品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快乐王子》这本小书是一本专为儿童创作德短篇小说集。”《夜莺和玫瑰》是《快乐王子》童话集中的颇为重要的一篇,是王尔德自认为“写得最优雅别致的一篇。”在1888年给GH·克斯利的信中,王尔德写道“书中的歌片均采用了散文的体裁,为使之浪漫而辅以童话的形式:既是写给孩子们,也是写给那些仍具有孩子般好奇快乐天性的人们,以及那些能够在简单模式中体会出别样滋味来的人们。”他的故事里充斥着无谓的牺牲与人性的冷漠。成年人因为有了社会的打磨,除了如孩童般为真善美而感动的同时,还能切实的体会到这些美丽的童话故事背后的凄婉和唯美。

一、爱的化身

在《自深深处》中,王尔德充分地阐述了自己对爱的理解,即“爱能读得出最遥远的星辰上写的是什么,恨却蒙蔽了你的双眼,是目光所及,不过是你那个窄狭的、被高墙所围堵、因放纵而枯萎的伧俗欲念的小园子。”“爱不在市场上交易,也不用小贩的秤来称量。爱的欢乐,一如心智的欢乐,在于感受自身的存活。爱的目的是去爱,不多,也不少。”“爱是神圣的,必须双膝跪接。”

王尔德赋予了爱无上崇高的地位,超越世俗,超越金钱、名誉、地位。就像王尔德本人在经历了那场世纪审判、锒铛入狱后,甚至流落异乡漂泊无依,他对于道格拉斯这位同性恋人的爱依旧没有消退,即使他称他们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思想中的堕落…我准许你站在我和艺术之间是我给自己的最大耻辱和谴责。”道德不能阻止爱,爱却能让道德一败涂地。正如王尔德自己所说的那样“爱是用想象力滋养的,这使我们比自己知道的更聪慧,比自我感觉更良好,比本来的为人更高尚。”

一方面,爱在王尔德的笔下得到完美的诠释,也得到了升华。《夜莺和玫瑰》中的夜莺开始被年轻学生对教授女儿的爱所打动而萌生对年轻人的爱,最后她满怀着对年轻人的爱而毅然地用自己的心血去滋润蔷薇花,用生命来呼唤来浇灌爱。而年轻人最后遭到心爱人的拒绝之后,在他的眼中爱变成了虚无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抵不上金钱,敌不过世俗,更不如哲学、逻辑来的有实用。在欲望肆意的践踏和名利不断的轻薄下,那种为爱牺牲的唯美的爱早已消弭殆尽。故事中的至美至爱的夜莺,虽然只是一只鸟,但是在王尔德的笔下却爱上了一个人。爱是没有界限的。夜莺的爱是游离于尘世之外的,带着内心对至爱的追寻,凌驾于万物之上。另一方面,王尔德通过塑造夜莺试图想要打破传统的两性观。夜莺是一只鸟,本应该用“it”来指代,但是王尔德使用了“she”来指代。这对于其属性的模糊从某种程度上影射了爱上同性的王尔德试图模糊对象性别的内在需求。在追寻爱的路上,夜莺流尽了她每一滴热血,最终干涸而死。因为她的爱注定没有结果;因为年轻人根本无法懂她,也无法理解美。就连蜥蜴、蝴蝶、雏菊也嘲笑她,不理解她。面对当时强大的社会道德束缚,王尔德依旧深深的沉溺于同性爱情之中。他像夜莺一样执着地承载着那份心中唯美的爱,试图去成全那份美。可是物欲横流的社会是贫瘠的,没有足够爱的供给,没有给爱的红蔷薇留有一席之地。那份冲破禁忌的感情也被现实毁于一旦。一切始于爱,一切终于爱。

二、善的化身

在《夜莺与蔷薇》中,为了给她所认为是青年学生一朵红蔷薇,夜莺在寒冬里用胸脯抵在蔷薇刺上用生命和心血浇灌出了一朵红色蔷薇花。可是青年学生的这多来之不易的红蔷薇花却被少女拒绝,因为它不搭配自己的衣服,也不及珠宝宝贵。最后,夜莺用生命换来的蔷薇由于无任何的实用价值而被夜莺所认为的“忠实的情人”的青年学生抛弃到泥地被车轮碾过。夜莺在故事里可以说是一个基督教中所颂扬的爱的化身。她对爱情执着的追求是她整个生命和存在的意义之所在。她对于青年学生的爱不掺杂肉欲,不受世俗的污染。她的爱纯洁而高尚。基督教是一个颂扬爱的宗教。它所崇尚的爱是一种自发性、无功利性的。故事中夜莺相信爱情,将爱情看作至高无上,为了一个所谓的忠实情人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她不计较任何回报,完全出自于自己对于青年学生的爱。夜莺的生命是“美与悲”的合一,面对爱情,夜莺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生命,这不仅彰显了她坚定不移的爱,还揭示了当时物质爱情的残酷现实。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艺术与宗教的完美契合。在王尔德的笔下,和基督的选择一样,精神层面的富庶和爱的奉献才是上帝所倾向的地方。

另外,夜莺创造玫瑰的过程与基督受难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很相似。“她把胸脯抵住蔷薇刺整整唱了一夜…这朵奇异的蔷薇变成了深红色,就像东方天空的朝霞。花瓣的外圈是深红的,花心红得像一块红玉。”据圣经记载,耶稣被带走后施以了五刑,即:鞭刑、头戴荆棘、钉手、钉脚、以及最后的长矛穿身。在十字架那残酷的刑具上耶稣被钉,全身悬挂,头戴荆棘冠冕,尝尽苦杯。甚至,天父上帝都离弃了他。耶稣就是这样的替众人受刑。传说耶稣流下的血也将白玫瑰染成了红色。“通过这惨烈的死,他给世界留下最永恒的象征。”“基督的整个生命——这生命可以如此完满地在意义和变现上将悲与美合而为一。”可以说,王尔德笔下为爱流尽每一滴血的夜莺,如同受刑的基督,以这种残酷的行为实现了她个性的升华和形象的唯美性。她就是王尔德所谓的由至爱而至美的一个典型形象。夜莺为爱奉献的形象体现了王尔德对于基督教教义的一种认同。

同时,王尔德对夜莺临死前痛苦感受的描写和放大,将这种痛苦与基督的痛苦相联系,其目的在于通过痛苦达到自我的一种实现。王尔德认为,“通过痛苦实现自我的上帝”才是“真正的基督面目。”将基督与痛苦的特征相勾连,体现了王尔德对基督教的改造,更重要的是王尔德加入了自己对痛苦感的理解。“痛苦不是完善的最终模式……当冤屈、疾病和不公正被消除后,它将不再有容身之地。”

三、美的化身

夜莺为爱奉献这一情节可以说是王尔德表达自己“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追求的一种表现形式,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并不是先有什么想法,再把他套于一定形式之中;而是先定下形式,再使之尽量完美,并包含很多秘密及其答案。”

故事中夜莺可以说是一位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苦苦追寻的艺术家的一个化身,更是王尔德美学思想的化身。她苦苦追寻爱的路途正代表了那些艺术家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之路,也代表了王尔德对于美和艺术的追求之路。夜莺看见青年学生因为找不到红蔷薇而哭泣。她并没有表示不理解,而是被这样一个有情人而打动了并决定帮助他。这表明了艺术家对于红蔷薇所代表的难以达到的艺术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而她身边的小壁虎、蝴蝶、金盏花却不为所动,不理解夜莺为什么要帮助他,甚至还讥笑她。这就如同崇高的艺术追求不被世俗所理解、接受,也代表了那些怀疑和指责王尔德唯美主义艺术观的人。世俗的他们不懂得爱情,也不了解艺术的真谛。王尔德认为,艺术不是模仿生活,相反,艺术高于生活。真正的艺术创作是不受现实的客观情况所束缚,如冬日里是不会出现蔷薇花的,现实生活中的夜莺也不会理解人类的感情。最后,夜莺用自己的鲜血浇灌出了一朵红蔷薇,这一行为表明有追求的艺术家会为了真正的艺术而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夜莺作为一个至善至美的形象,是游离于现实之外的。王尔德对于维多利亚时期的虚伪道德和市侩哲学深恶痛绝,认为那种虚伪而丑恶的现实不值得描写。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夜莺作为一个美的形象,是对恶的社会现实的嘲讽。在文中,王尔德主张“艺术非功利性”并没有用直白的语言去批判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公,但是就王尔德的生活模仿艺术而言,读者面对夜莺这样一个美的形象,然后试图在现实生活找寻美的事物,结果却发现现实生活如此的不堪。就像众人面对一个德行楷模,转而不自觉地感觉自惭形秽。相比谆谆教导,这种自惭形秽更加有说服力。

四、总结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文学史上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人,是19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他的一生跌宕起伏,颇具戏剧性。不管是他奇异的恋情,还是他别具一格的思想,都足以让后世所铭记。夜莺的故事是优美的,富有诗意的。夜莺这一至美的形象是立体的、蕴意深邃的。夜莺是爱的化身,在夜莺的身上能够看见王尔德追寻爱的影子;夜莺是善的化身,她勇于自我奉献,有着基督为众人受难的善心;夜莺是美的化身,她是王尔德唯美主义的一种践行。

参考文献:

〔1〕奥斯卡王尔德.自深深处[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2〕奥斯卡王尔德.王尔德全集(小说童话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

〔3〕奥斯卡王尔德.王尔德全集(书信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

〔4〕陈瑞红.奥斯卡王尔德与宗教审美化问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0(4).

〔5〕刘茂生,程小玲.从享乐到悲哀:王尔德唯美艺术的双重表达[J].外国文学研究,2011(4).

猜你喜欢
唯美主义基督
浅析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
为施政和立法之依据:近代中国政府基督宗教调查研究
“新生儿版”基督诞生
从基督绅士到职业俗人——美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启示
《夜莺与玫瑰》中的玫瑰意象
唯美主义视角下的王尔德童话特点简析
欲望之歌
浅析王尔德与《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唯美主义
基督式忏悔
王尔德唯美主义矛盾的根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