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TA与广西金融保险国际化人才培养

2013-04-29 04:11:11欧阳青东陈雨花
金融经济 2013年6期
关键词:国际化

欧阳青东 陈雨花

摘要: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贸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经贸合作深化促进了金融保险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在剖析广西金融保险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广西高校面向东盟培养金融保险国际化人才过程中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外语教学多元化、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CAFTA;金融保险人才;国际化

因流动性不足而引发的“次贷危机”已过去了三四年,但其对国际经济的负面影响依然在持续,已经并将继续改变全球经贸格局:危机不仅使得诸如欧美金融市场倍受打击,美国、日本和欧盟大部分工业化国家出现了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由危机衍生出来欧元区债务危机、美国财政与债务问题等仍然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影响全球经济重振主要因素。区别于欧美发达国家令人沮丧经济增长和出口增长缓慢的局面,东盟主要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已基本恢复,且保持了较高的出口增长率 。作为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主要成员的中国来说,2011年欧盟和美国依然以5672.1亿美元和4467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保持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但东盟以3629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已取代日本(3500亿美元)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因此,在发达国家未来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东盟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将进一步强化东盟在中国经贸战略中的地位,急需加强面向东盟的金融保险国际化人才培养以满足国家经贸战略的转移。

一、 CAFTA深化发展与金融保险国际化人才需求

金融开放在国际经贸关系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和加速器的作用。伴随着产品、资本和技术等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05-2011年期间,在华外资保险公司由40家增加到了51家,外资保险公司资产由659亿元增加到了3183亿元 。在华外资银行业营业性机构 数由2005年的207个增加到了2011年的387个,在华外资银行业机构总资产已由2005年的7155亿元增加到了2011年的21535亿元。此外,2011年尚有13家外资参股证券公司、39家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3家外资参股期货公司、57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5家境外交易所在中国设立了驻华代表处。

在外资金融机构本土化的同时,中资金融机构的国际化也发展迅速。2005年仅有工、农、中、建、交等5家大型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了78个分支机构,而到2011年底,仅5家大型商业银行设立的海外分支机构已达到105家,并收购(或参股)10家境外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也设立6家海外机构、参股2家境外机构。此外,还有8家中小商业银行设立14家海外机构,2家中小商业银行收购(或参股)5家境外机构 。

重要的是,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经贸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中资金融机构正积极构建与中国经济全球化相匹配的全球服务网络,继续推进和优化东盟海外机构的布局。据统计,2005年仅有工、农、中、建、交5家大型商银行在东盟国家仅仅设立了10家分行,且有一半机构设在新加坡,截至2011年底,这5家大型商业银行在东盟地区设立的分行数已达到20家,其中仅中国工商银行在东盟国家设立的分支机构数就达到9家(包括新加坡、河内、孟买、万象和金边5家分行和工银印度尼西亚、工银泰国、和工银马来西亚和工银仰光4家有限公司),以基本形成全面覆盖东盟重点区域的战略格局。此外,紧靠东盟的广西北部湾银行、富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也开始布局东盟国家。可以预见,中资金融机构在东盟国家的国际化战略布局和业务发展必将极大地刺激面向东盟的金融保险人才国际化需求的增长。

二、广西金融保险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全球化和一体化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金融的融合,也在快速地改变着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着市场对国际化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国际化人才培养不仅已成为体现国家(地区)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国际化战略,进行政治、外交、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

近年来,广西非常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持续以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发展为契机,除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留学、国家留学基金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广西财政资助出国留学项目、新加坡合作项目、对台交流项目和志愿者交流项目选派优秀人才出国留学和国际交流,还持续深化与东盟各国的教育国际合作,扩大了教育开放合作的影响力。2011年成功组建24所高校赴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举办广西国际教育展,颁发了《广西政府东盟留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下拨东盟留学生奖学金1000万元。广西民族大学在印度尼西亚丹戎布拉大学成立了孔子学院,广西高校在外举办的孔子学院达到7所。2011年全区高校新招收来华留学生2682人,高等教育國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广西金融保险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广西各高校与东盟高校合作办学的范围逐渐加大。如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等院校,都与东盟的泰国、缅甸、越南、柬埔寨等国家的高校进行了合作办学,并且探索了广西民族大学“3+1”、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财经学院“2+2”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初步形成了一些国际化办学模式,例如,“双学位培养模式”“引进课程培养模式”等部分高校鼓励学生向国际化人才发展。但广西高校金融保险人才培养已难以满足中国-东盟经贸快速发展对金融保险人才的需求,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保险学科建设滞后

先进的学科建设是吸引国际学生的重要决定因素。但广西大部分高等院校金融保险学科建设普遍滞后,大部分高校仍停留在培养专科层次人才的低级阶段。目前,仅有广西大学和广西财经学院等少数几个高校设置金融保险本科层次专业。另一方面,广西大学虽然有金融保险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培养资格,但其金融保险博士点建设也刚刚起步。由此可见,广西金融保险学科建设不仅远低于国内同等层次高校的水平,也要低于同处东盟前沿的云南省的水平。学科建设的滞后使得广西高校金融保险专业对东盟国际学生的吸引力较小,金融保险国际学生招生难以形成规模,招收到的少量东盟学生也只能被迫与国内学生一起学习,无法按照国际化标准对其进行培养。

2.国际化人才培养师资力量不足

国际化教师是确保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在香港和新加坡等国际化比较成功的大学中外籍教师比例均远超过40%。但由于前期不重视金融保险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引进,广西高校金融保险专业高层次教学科研人员特别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广西现有设立金融保险专业的高等院校中,仍以国内高校培养的本、硕士学位教师为主,知识结构普遍老化,难以适应金融保险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有出国留学或访学经历的高学历、高职称的高水平国际化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这使得广西高校金融保险教学科研队伍难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或承担重大研究项目,严重限制了广西高校金融保险国际化人才培养竞争力的提高,国际化师资力量不足、国际招生和国际化的学科建设发展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3.单一外语教学难以满足国际语言多元化要求

外国语能力衡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重要标准之一。发达国家高校在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时非常重视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尽管英语是国际商务活动中最重要的通用语言之一,但美国政府为实现其全球化战略目标,超常规地在其《国防教育法》中将外语教学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美国联邦总署还明确提出了包括中文在内的7种最为迫切需要的外国语。为顺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高等院校已普遍将外语水平作为授予专业学位的重要条件,如获得学士学位至少要求大学英语综合成绩达到合格以上或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普通学生参加英语4、6级考试已成为获得学位乃至就业的重要敲门砖。但与欧美国家的雅思、托福和GRE等标准化考试相比较,我国英语4、6级标准化考试基本不能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对来华国际学生的外语特别是汉语水平缺乏统一标准,部分来华学生的语言障碍严重影响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其三,单一英语语种外语教学、考核机制下培养的国内金融保险学生基本无法满足国际经贸格局特别是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多元化发展的需要,这使得中国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实施国际化战略过程中被迫通过国外高等教育机构进行人才培养和培训。

4.课程体系设置与教材建设不能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

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是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香港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都非常重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课程体系设置和外文原版教材的引进,欧美等国高校专业教材则一般由某一领域学术泰斗或實务精英撰写,且能及时更新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但我国高校金融保险专业普遍存在课程体系设置高度雷同,尽管也引进了部分原版或翻译后的外文版教材,并加强了诸如新世纪教材、金融保险专业核心教材等本土化教材建设。但总体来看,本土教材内容重复、不能反映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翻译后的教材普遍没有使用外文原版教材的教学效果好,但广西金融保险专业的外文原版教材引进比例非常低,难以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广西高校面向东盟的金融保险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

广西高校由于独特的地缘特征,在吸引东盟国际学生以及本土学生面向东盟国际化培养方面有特定的优势,但面向东盟的金融保险国际化人才培养并未体现这种优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广西高校应着力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以适应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快速发展对金融保险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一)快速提升金融保险学科建设水平。以现有几所高校金融保险学科为基础,以面向东盟的国际化为学科建设目标,加大投入力度,提升金融保险学科建设的国际化水平,在本、硕、博士学位点建设的同时,进行东盟国际学生本、硕连读的5-6年制学制改革探索。

(二)按照国际化标准强化师资队伍。加大高等教育机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引进力度,探索吸引、留住高层次教学科研国际化人才的税收、住房、配偶子女等综合激励措施,优化高层次人才的教学科研环境,给予高层次人才更多人文关怀。同时也应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知识更新,特别是按照国际化标准,加大现有人才队伍到东盟国家访学、留学的力度,稳步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人才的比例。

(三)探索外语教学和考核多元化。面向东盟的金融保险国际化人才,必须能熟练运用英语及东盟国家小语种进行专业交流。因此,广西高校应立足于面向东盟国际化,探索国内学生外语教学的多元化,按照本、硕连读专业培养目标设置英语+小语种的双重外语教学和考核模式。参照雅思、托福和GRE作法,探索金融保险国际学生的汉语和东盟小语种高标准的考核,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进行专业考核+东盟小语种考核的学位制度改革。

(四)加强国际化课程体系和教材引进

整合区内高校专业优势进行面向东盟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加大外文原版教材引进和双语专业教学力度。鼓励区内高校和东盟国家优秀高校联合开发国际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参照欧盟“博洛尼亚计划”的做法,启动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学分考核标准化和学分交换计划”,推动区内高校教师和东盟国家教师的校际和国际流动,以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和手段,推动区内高校、东盟优秀高校的课程和教学国际化,探索学分互换和学位互认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1] Teichler,U. International Student Mobility in Europe in the Context of Bologna Proces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Leadship.2012(1):1-13.

[2] 何斌.香港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3] 许谨.语言多元论视角下的国际化人才外语素养.江苏高教.2011年第5期.

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十一五”教改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0JGB076)。

猜你喜欢
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基于国际化发展趋势下淮扬菜走向世界的思考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风电巨头的艰难国际化
能源(2017年8期)2017-10-18 00:47:50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全球化(2015年4期)2015-08-21 08:49:14
金风科技:执着的国际化
风能(2015年10期)2015-02-27 10:15:35
陌陌唐岩:以新品提速国际化
创业家(2015年1期)2015-02-27 07:52:06
寻找一种力量: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