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校园心理案例:爱情魔咒

2013-04-29 04:19:27高仁甫
新校园·中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三强女友委员

高仁甫

一、案例回放

许三强(化名),男,20岁,大二。三强大一一开学就喜欢他们班的学习委员,并展开猛烈的攻势,可始终感动不了这位同学。三强追得好辛苦,再加上舍友们的起哄、班上同学的宣传,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以至于他觉得特别没面子。回忆起来,三强觉得这是一段虽不十分惨痛但总归是挺没面子的事。从此,他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以至于后来他一喝酒或做梦时会哭喊学习委员的名字,还撕心裂肺地说:“就是喜欢她!”让他郁闷的是,他后来交往了另一个女孩子,两人感情挺好的——只是他一喝醉酒喊的还是那位学习委员的名字,梦里喊的也是她的名字。因此,他现在的女朋友特别郁闷,两人的感情也闹起了危机。三强也觉得特别郁闷、苦恼,觉得自己已经对学习委员放下了,不明白怎么还会这样。他陷入了极度的沮丧中,尤其是酒醒或梦醒后,感到不愿意见同学,怕被他们嘲笑;不愿见现在的女朋友,并深深地自责,埋怨自己无能,甚至怀疑自己得了一种奇怪而不可救治的病,变得敏感、多疑。有时候上课,上着上着一下子就莫名地紧张、焦虑起来。

三强来咨询的主要原因是:他觉得特别郁闷和苦恼,觉得自己已经把学习委员放下了,可还反复出现上面描述的情况。他对咨询也抱着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他担心咨询师会像学生一样嘲笑他;另一方面,他又希望通过心理咨询能够帮助他,缓解自己的压抑,帮助他解决困难,走出心理的阴影,同时他又怀疑咨询师能否真正解决他的问题。他自己描述为:抱着“痛苦不安”而来,就像抱着一块巨大的石头,在偌大的校园里,竟无处把它安放。

二、咨询过程

我先后为三强进行了三次咨询,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收集个体资料、评估问题之后,第一次咨询时,我先向三强简单介绍了心理疏导疗法(TDP)的基本理论和心理疏导治疗模式“不知—知—认识—实践—效果—再认识—再实践—效果巩固”等相关知识。我从心理基础认知开始,解析他上述一系列心理问题产生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原因,告诉他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人作为社会化的产物,不可能不受到外界客观环境的作用和刺激,着重跟他强调了每个人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这其中有积极的、正面的,也会有消极的、负面的,临床心理学把这种自然和社会的作用和刺激称之为“心理—社会因素”。我们要做的就是来消除这些消极的、负面的心理,保持主动、积极的心理过程和平衡稳定的心理状态。

通过心理疏导,对三强当前身心所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障碍进行疏通引导,以准确、鲜明、生动、灵活、亲切、适当、合理的语言帮助三强分析这些症状产生的根源和形成过程、本质和特点,使其认清心理疾病的产生规律,改造个性缺陷,提高主动应付心理应激反应的能力,最终使其在逐步认知中慢慢解压,缓解抑郁。

第一次咨询后,他逐渐对我信任起来,和我建立了咨访关系,并希望通过咨询能够达到以下目标:消除反复出现的喊一个人的现象,真正做到释怀;减少因沮丧造成的自闭、自责心理;消除自己的疑病心理;改掉紧张、焦虑的毛病。

这两次咨询主要通过谈话的方式,让三强自由、放心地宣泄自己沮丧、苦恼的情绪,并适时引导。在真诚的沟通中,三强的参与感和自信心有明显改善。然后,針对他表述出来的“反复出现喊一个人”的症状、人际交往、与女友的相处、减少因沮丧造成的自闭和自责心理等问题进行开导,并让他尝试从这些问题中找出相应的因果关系。

在每次咨询后,我都给三强布置了“作业”,作为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便让他可以看出自己存在的问题,使咨询效果更好。我还强调:咨询目标不是消除所有的负性感受,只是学会使自我感受与事件相符合,解除过度的心理反应。

在咨询初期,我将咨询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一个是对大一追求学习委员遭拒绝,二是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报以及同学的嘲笑等产生的沮丧、自闭等情绪,三是后来出现的紧张、焦虑情绪。我让三强思考:这三个问题是不是一个因果关系。三强进行了深入思考,找出了它们的前因后果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我从分析主要的非功能性情绪、认知和行为入手,讨论产生心理问题诸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制定如下咨询方案:

1.行为目标。(1)学会更坦然地看待失恋问题,认识到恋爱不是一件虚荣的事,不要认为“没有追到就是无能”。(2)真正做到释怀减压,正确看待二人的关系。(3)纠正因紧张、焦虑而产生的不良生理反应。

2.情绪目标。(1)降低因沮丧造成的自责情绪和自闭心理。(2)降低由上述一系列心理而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3)消除自己的“疑病”心理。

3.认知目标。(1)我可以释怀的,不再想“关于学习委员”的这件事,这本身没什么。(2)我不是无能,感情本来就是两个人的事:我努力了,结果如何都可以坦然面对。不用自责,很多潜意识的东西不代表我真实的想法,我可以更好地对待现在的女朋友,她一定会宽容我的。(3)我完全不用紧张和焦虑,因为我肯定没有病。

三、讨论

当三强暴露出主要问题时,我便把咨询的注意力集中在问题背后的不合理信念上:三强把失恋、同学的嘲笑、女友的郁闷和自己的行为不能得到他人认可这些问题都施加在自己身上,导致了即将让自己崩溃的一连串心理不适。他把这一系列的不合意变成了非理性的、有偏差的自责和抱怨。当这些情绪压抑了太久、积攒了太多的时候,超越了他的挫折阈限时,便失去了自我评价的理智。我正是抓住这一点,在三次咨询当中有意地对他进行一一疏导,重点集中在正确认知自我和提高挫折阈限上。

具体做法是:通过反复的引导、暗示,通过问卷、作业整理等方式促进三强深入自省,不断地强化训练,使其慢慢地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健康的恋爱观;不断地帮三强减压、放松,整个谈话过程都有舒缓和谐的音乐作为伴奏,使其消除紧张和焦虑;鼓励三强重新开朗起来,多和同学交流,一起进行课外运动,在沟通交流中开朗起来,豁达起来;通过医学知识的介绍,让其认识到不必为自己身体极微小的变化而感到极大的不安,鼓励他多培养些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丰富课余生活,消除敏感多疑;针对性地给予支持性心理疗法,指导、帮助其正确对待疾病,教给他处理好各种关系和改善社会生活环境的方法,提高战胜“心病”的信心。

每次会谈中,我会针对性地对比三强这一系列不合理信念争论的结果,使其看到自己心理和情绪的对立面。通过对比,让三强自己判断并选择自己愿意成为怎样的人,暗示、帮助三强摒弃消极、负面的心理和负担,鼓励他要向积极、正面的看齊。同时,要求他每天花10分钟时间来强化合理信念:

1.没有追到学习委员不是因为我太差劲、太无能,而是我们两个真的不合适,我可以找到真正适合我的。

2.跟现在女友的误会一定会随着我积极配合参与咨询而消除,或许这还是女友对我的考验。

3.我可以做到不沮丧,我可以多跟同学一起活动,我们可以融洽地沟通。

4.我完全不用紧张,不用焦虑,我完全能静下心来认真地听课,不为外界的事物所干扰。

5.我绝对没有任何病,纯粹是我胡思乱想的结果,如果我真的一直胡思乱想,那样我就真的得病了,所以我一定不要胡思乱想。

第三次咨询结束后,三强取得了很大进步,他说他上课已经不紧张了,能静下心来听课了。摆脱这些沉重的心理包袱后,他感觉很放松了,焦虑心理也好了很多。心情渐好之后,觉得饮食也好多了,发现自己一点都没有教师所说的病例症状和体征。他通过跟女友讲这几次咨询的内容和心得,女友也能原谅和宽容他了。他最后跟我说:“虽然最近没有做之前说的那样的梦,也没有喝酒,但他相信,即使做梦喝酒,也不会再像之前那样了。”我觉得他一定可以做到!

四、结论

在这一案例中,第一,来访者沮丧心的逐渐消除和自信心的逐渐增强是确保疏导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从而调动了战胜心理问题的内在动力。咨询过程中疏导得当,引导有力,使咨询者在新的认知与实践中进行自我领悟,提高认知,在实践体验中产生欣慰和愉悦的情绪。咨询师注意到这一点很重要,它涉及了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第二,在咨询过程中,对每个问题,先要致力于减轻其面对具体情境产生的过度情绪反应,然后再与他一起分析、讨论引起问题的不合理的信念的核心是什么,提高挫折阈限,使之能从更抽象层面上理解情绪反应的由来,有更多的机会确立建设性的适应模式。第三,整个心理疏导过程,是一个破坏旧心理不平衡、建立新心理平衡的过程。第四,通过相关案例,引导、暗示其建立自信,走出上述症状的阴影,这一点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反思

大学生恋爱早已是普遍的现象了,本案例虽不十分极端,但应该是个比较典型的案例。面对爱情,大学生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和盲目从众心理,使他们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肯定,甚至有人为自己没有恋人感到自卑。面对恋爱挫折,如本文的单恋,由于不能有效排解心中强烈的爱,又欲爱不能,逐渐生出一系列心理问题。

因此,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劝诫大学生,恋爱受挫要及时振作起来,不要因失恋而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影响身心的健康成长,也不要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失恋之后,不要沉湎于过去,要学会适度遗忘,卸下心中的包袱,缩短自己重新振作的时间。失恋后也可适时地转移注意力,调整重心。爱,并不是生活的唯一,除了爱情,等待我们做的事还有很多,要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上,也许很快就能从失恋后的迷惘中找回自我,说不定还会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参考文献:

[1]许雅青.一例失恋心理问题咨询的案例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11,(01).

[2]刘明.赢得来访者的信任[J].心理与健康,2011,(05).

[3]叶华奇.其实很爱你——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11,(07).

[4]潘柳燕.我该怎样挽回面子[J].大众心理学,2009,(02).

[5]严文华.倾听他人的生命故事——如何训练倾听能力?[J].大众心理学,2011,(08).

[6]王丽萍.她为何总是洗手[J].大众心理学,2006,(09).

猜你喜欢
三强女友委员
图片报道
乡音(2023年2期)2023-02-17 12:33:46
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以“三全三强”党建引领模式筑牢抗疫防线的探索与实践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钟山风雨(2020年4期)2020-08-28 11:32:22
钱玄同为儿子改名字
中外文摘(2020年9期)2020-06-01 13:47:56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今日重庆(2016年3期)2016-08-11 07:45:18
想你
女士(2016年6期)2016-05-14 13:40:56
钉子户
冬天的好处
吃货女友的日常2
“三三制”培育“三强”人才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