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就业引导策略分析

2013-04-29 02:40:36袁成龙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就业观就业指导职业

袁成龙

摘 要:90后大学生要调整好心态,改变就业的观念,另外还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以及需求完善目前的就业机制,不断地实践,及早的解决就业问题。本文介绍了90后大学生的基本特征,提出了“90后”大学生就业引导策略。

关键词:90后 大学生 就业 引导策略

“90后”大学生所处的学校教育环境较为宽松,社会环境较为开放,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又生活在信息爆炸、媒体泛滥的时代,从而体现出个性张扬、思想独立、思维开放、自我中心意识强、团体协作意识和能力差等性格特征。这种与“70 后”“80后”有较大差异的性格特征,某种程度上影响了“90 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

一、90后大学生的基本特征

1、90后大学生智力发展显著

90后大学生智力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因為他们在进入大学校园以后还正处于青春期,而青春期又是人们记忆力不断提高的一个阶段,并且他们看待事情也会全面一些,思维性也比较开阔,并且他们还具有非常强的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他们总是用这种眼光去看待周围所接触到的人和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于分析事情的能力也在不断的变化,他们开始善于分析事情的内在原因,对于每件事情都会有一个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2、90后大学生个人主体意识增强

现在的90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从出生下来都是被很多大人的爱包围着,所以他们无论什么事都很骄傲,都会以自己为中心。90后的求知欲、竞争拼搏意识和创造性大大的不如前辈们,不过他们总是把自身的价值和利益作为主导思想,他们的个人主义观念非常强,所以团队的合作精神就不好,他们没有意识到公共的利益和发展。

3、90后大学生的多元性特点

大学生对于人生的价值观开始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不再跟随传统的价值观念,逐渐的用自己的标准去决定自己的人生观,比如说他们有的是根据利益作为价值观,有的是以权利作为价值观,这样更加的促进了他们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外来文化不断影响着人们,所以中国的文化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逐渐有了观念的碰撞、文化的冲突、思想的互相渗透、价值观并行等多元化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了90后大学生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影响,开始逐渐的被弱化。

4、90后大学生的实用性特点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开始重视实用、利益、付出以及回报的比例问题,他们在学习过程当中已经逐渐的开始思考关于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他们不再重视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能力修养,更加在乎的是考证的问题,因为他们觉得在就业时候证书就是证明他们能力的一种东西,这一点就很明显的反映出了他们的实用主义。

5、90后大学生的网络化特点

一直以来的信息传播技术被互联网彻底取代了,大学生们也不例外,他们利用网络的方式了解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从网上扩大他们的视野以及交友信息,这样一来就更加的促进了他们个性的进展。任何事情都是有弊端的,在互联网上出现的弊端就是网络游戏,他甚至让很多的人都有了网瘾。这一现象是我们首要关注的问题。

6、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特点

他们的责任意识渐渐消失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观察出来,首先,对于社会责任的认可度逐渐下降;其次,对于纪律性还有公德心的意识也在逐渐下降;然后,对于生命的责任意识逐渐淡化;最后一点就是诚信的力量还有感恩的思想也在逐渐淡漠。

7、90后大学生的迷茫性特点

社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现实压力,使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就比如说人际交往、就业结构转型、社会价值观、教育制度等等都在不断变化,所以就这些原因使得90后更加的迷茫。首先是他们对于不平等现象的迷茫,其次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带给他们的冲突造成的迷茫,还有就是过于闲适的环境带给他们的迷茫。

二、“90后”大学生就业引导策略

1、加强就业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

大学生科学就业观是指大学生在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通过对就业环境和自我的正确认识而形成的对就业的正确判断和价值标准。“90后”大学生就业观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就业观念上也存在一些误区,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尤为重要。

就业观教育应贯穿大学学习的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素质能力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加强“90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使“90后”在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就业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科学就业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高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统筹规划,从教师到院系,从就业指导中心到学校各职能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共同努力,力争在学校形成关爱学生成长、关心学生就业、关注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

2、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强化指导效果

目前,虽然全国各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引导,“90 后”大学生也已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只停留在课堂教学、理论灌输,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实践的结合,效果并不理想。高校对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以课程为基础、以实践为平台、以服务为保障,全面系统地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制订并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配套方案,强化指导效果。一年级通过专业思想教育、大学学习目标确立、课外活动、主题班会等,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职业,找出自己的兴趣和长处所在,初步探索职业目标。二年级通过引导学生参加社会活动,认识职业,了解社会,帮助学生拟定自我规划,提高专业技能。三年级加强对学生的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能力等方面的指导,探索用人单位和工作环境,建立专业化的联系,同时引导学生确定自己未来发展方向。四年级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求职方法、面试技巧、职场礼仪、就业形势报告等活动,强化求职技巧,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提高学生就业成功率。通过四年全程化的就业教育和指导,使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特色和专业特色,找到其符合的理想职业目标。

3、结合学生个体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提高指导质量

引导学生科学就业要因人而异,对不同条件、不同类型的学生要分类指导、精细指导,有意识地引导其树立科学就业观。首先,分类别进行指导。分类别指导就是根据毕业生未来发展定位或者职业选择偏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教育。畢业方向选择可分为直接就业、考研、考公务员、应征入伍、出国留学、自主创业等,积极引导毕业生根据自身特点尽快确定自己的毕业去向。作为就业指导者,根据毕业生的毕业去向选择,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与服务,如对各个方向的同学,通过团体辅导、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专场交流会,搜集相关信息,为有方向有目标的学生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其次,细分各种情况,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指导。对有工作不想签约、没有工作无法签约、签约后违约等不同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出明确的就业策略建议,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4、就业指导与校外企业相结合,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针对“90 后”毕业生就业去向多元化,选择外企、私有企业、中小企业比例增加这一趋势,对“90后”的就业指导更需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既能强化校内理论教学的效果,也能让学生理论联系社会实际。作为就业指导工作者,在促进大学生与校外企业联系方面,有如下做法:多邀请企业家、优秀校友等为“90 后”举办交流活动,以他人的成功经历来影响和鼓励“90后”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企业实习等,搭建学生接触企业的平台;强化教育教学与就业需求的连接,设计与就业相衔接的教学结合点,按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与企业的长期联系,提升教师对实践的了解。通过这些举措,能够引导大学生尽早认识社会、感知企业、感受岗位、思考就业问题,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总之,大学生就业关系到社会稳定,大学生充分就业不仅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而且可以减少因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而带来的社会问题。高校应积极探索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新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促使大学生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 荆波. 深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积极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J]. 科技信息. 2009(34)

[2] 饶进,卢小珍. 试论经济危机下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J]. 科技信息. 2010(16)

[3] 张泽宏. 对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12)

猜你喜欢
就业观就业指导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31 09:00:3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18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