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芳
【写作斑马线】
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觉得有趣的地方要写具体。
【审题小橘灯】
这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一次发现”,习作的范围是“大自然”或“生活”,中心是“有趣”。
【作文欢乐行】
童年是美好的。人们在童年时代,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当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时,一定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把自己在大自然或生活中的一次有趣的发现写下来。
【下笔闯迷宫】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可见“发现”是多么重要。在大自然里,在生活中,有多少美好等着我们去发现啊!只有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才会感受到大自然的趣味,感受到生活的精彩。
王老师先给大家讲几个真实的、和大家同龄的小朋友关于发现的小故事吧。
故事一:有一天,东东在写作业时不小心碰翻了桌子上的茶杯,水洒在了作业本上。他赶紧用电吹风把作业本吹干,却发现曾被淋湿的那一页纸变皱了,还鼓起一个个小包包。他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本子湿过以后就变皱了呢?最后,他在网上找到了答案。原来纸是用植物纤维做成的,一滴水会让纸的局部松弛,而周围还是收缩状态,所以松弛的部分就凸起来,整张纸就变皱了。
故事二:妈妈买了两条新鲜的草鱼养在盆子里,小旭好奇地蹲在地上仔细观察它们在盆子里游来游去。看着看着,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小草鱼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它们到底会不会闭眼睛呢?于是,小旭又耐心地观察了半个多小时,小草鱼还是没闭过一次眼睛。小旭用手轻轻地拨弄着小草鱼的眼睛周围,他惊讶地发现,原来小草鱼没有眼皮啊!
故事三:一天晚上,林林坐爸爸的车回家。他左顾右盼,发现月亮在天上移动,便要爸爸把汽车开快一点儿,好追过月亮。可是,无论汽车开得多么快,月亮始终紧紧地跟在他们身后。直到他们到了家门口再抬头看天上,月亮依然在天上看着他微笑呢!爸爸告诉他,其实月亮并没有跟着他们走,而是因为月亮太大了,离地球很远很远,无论人怎么走,也走不出它的范围,也改变不了和月亮之间的相对位置。
细心的小朋友,你能不能找出这3个关于发现的故事的共同点呢?我认为至少有3处:
一、这几个发现都来自生活或大自然,是他们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发现的。
二、每一个发现都看似微小,却又那么有趣,还隐藏着学问。
三、每一个故事都包括3部分: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发现了什么,产生了什么疑问——找到了怎样的答案。
这3个故事是不是给了你一些启发,帮助你打开了一扇记忆之窗呢?那么好吧,let's go。让我们一起出发,一起走进大自然,走进你的生活,去看一看,有些什么有趣的事情等着你去发现;或者,想一想,你曾经有过什么有趣的发现。
天气渐渐热起来,你是不是会发现家里的门变大了,不用力推关不上了?爷爷的老花眼镜放在报纸上,你好奇地凑过去一看,你是不是发现:哇,报纸上的字变得那么大!把生鸡蛋放在桌面上旋转,它晃晃悠悠的,没转一圈就倒下了,可熟鸡蛋却能轻松地在桌面上转圈,这是为什么呢?……
当然,“发现”,不仅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触摸,更要用心灵去感受。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到因为发现而带来的惊讶和迷惑,因为发现而带来的惊喜和快乐。
所以,关于这次习作的写作技巧,王老师给大家两点小建议:
第一,可以依照王老师前面讲的几个故事的结构,分3部分来写:在什么情况下(时间、地点,发现的起因)发现的——发现了什么,产生了什么疑问(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找到了怎样的答案(或者从发现中获得的启发)。在这3部分内容中,第二部分可以写得详细一点儿。
第二,要想把这次发现写得有趣,在写“发现了什么,产生了什么疑问”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用上比喻、拟人之类的修辞,把句子修饰得生动形象,还要把自己当时的心情写具体,写细致。比如前面的第三个故事,可以这样写月亮追着人跑的样子和我的疑惑不解:我大喊:“爸爸,冲啊!追过月亮,一定要胜利!”汽车呼呼地奔跑,月亮紧紧地跟随。我不服气地朝它喊道:“哼,你又没有脚,难道真的跑得过4个轮子的汽车吗?我就不信了。”我对爸爸说:“爸爸,快,再快一点,一定要甩掉月亮,让它输得心服口服。”爸爸笑着说:“好嘞!”我一边喊着“加油”一边回头看月亮。只见它依然飞快地在云朵里穿行着,丝毫不肯落后半步!我想:为什么走了这么久月亮还在我的后面?难道月亮在跟踪我?我对月亮大喊:“别再跟着我了,跟屁虫!再跟着我就叫警察叔叔把你给带到警察局去!”怎么样?这样的写法很有趣吧?
那还犹(yóu)豫(yù)什么呢?咱们也来动笔吧。相信你一定能写出一篇让人开怀大笑的习作。
【写作禁区行】
真实,才能生动。发现,一定要来自于自己真实的生活。我们应该始终坚决地对“胡编乱造”说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