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养成的病毒秘密

2013-04-29 01:38
《女友·国际》亲子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林姓投毒羞耻感

﹃自卑、羞耻、嫉妒、冷漠﹄,在读﹃复旦大学投毒案﹄投毒凶手林姓同学的资料时,这些负能量的词跃然于脑海。它们,是如何种植于一颗心灵中的呢?

复旦大学的“室友投毒事件”曝光于天下后,“室友”一词很快成了焦点。甚至有人为此写了条微博,罗列出近些年发生在大学宿舍里的多起暴力案件,戏称说“感谢当年室友的不杀之恩”。

曾几何时,“是否同窗过”是关系“铁不铁”的衡定标准之一,可是,如今的“室友”啊,你们怎么了?

有消息称,在“复旦投毒事件”中,“室友”林姓同学似乎仅仅为了平摊水费问题,就和别人发生了争执,最后残忍投毒,毒杀了另一个年轻的生命。

是什么让一个年轻人如此冷漠而残忍?滋养了这分冷漠与残忍的又是怎样的“水分、肥料与土壤”?

是家境贫寒,让他极度自卑么?家境真的可以让一个人的灵魂坠落深渊吗? “自卑、羞耻、嫉妒、冷漠”,在读他的资料时,这些负能量的词跃然于脑海。它们,是如何种植于一颗心灵中的呢?

成长病毒1:羞耻感

影响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极其广泛的因素。我们也许可以借此事件尝试“还原”这类人的成长经历及其影响。

林姓同学一直给人的印象:一个对羞耻感极为敏感的人。对于任何人而言,羞耻感都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感受之一。

羞耻感的形成又可以让人隐约联想到成长经历中的遭遇。心理学家发现,绝大部分的心理创伤都是由于人们成长经历中点点滴滴的事件堆积而成。“自尊”严重受创的人群,其问题根源往往来自与母亲或主要抚养者的点滴互动。

比如,宝宝看见路边野花开得绚烂,于是想把自己的这一惊喜发现与母亲分享,然而母亲或许因为见怪不怪,或是那一刻心情不好,当宝宝兴奋地分享喜悦时,却报之以阴沉的表情,甚至会皱眉表示反感,进而教育孩子不要随便采摘花草!母亲此类表达,无论她自己如何去解释其合理性,可带给孩子的感受毫无疑问只是一个突如其来的“不!”而已。

孩子脆弱的自尊就此受损。这一刻,年幼的孩子对其遭遇根本无力去做任何的理性解释,所能感受到的只有:“我”是不好的,“我”想分享的是无价值的,“我的一切”都很糟糕。如果类似的经历一遍遍地发生在孩子身上,羞耻感会紧紧将他捆绑,甚至一生无法摆脱。

神经生物学的最近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在社会化的初期阶段里,还未能发展出应对强烈羞耻体验的能力,假如在发展的关键期儿童缺少通情达理的父母,那么重大负性情绪的调节通路,其发育就会受到阻碍。

如果父母不曾为带给孩子羞耻感而做出适当的弥补,孩子自己为了应对这种折磨人的感受,就会发展出一套“补偿机制”。幼儿最擅长的方式就是“幻想”,他们会把自己幻想成为“独特的、伟大的、完美的”的人,借此屏障来保护自己脆弱不堪的自尊。同时,这种幻想可能伴随他们一生。

这类人长大后,或许会表现得对自己要求严苛,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业、工作,都要求完美;同时又表现出情感冷漠——有时候是一种 “厚脸皮”,他们自我肯定,与他人疏远,在别人看来是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在他们眼里却可能是天大的事情……总之,他们对羞耻感有着异常剧烈的反应,一旦体会到这种感觉,就立刻会迸发出愤怒和责备。

成长病毒2:嫉妒

如果从小,母亲看不起父亲,认为父亲“没有本事”。于是,在强烈的失落感中父亲转而对孩子异常苛刻,母亲也格外期望孩子日后能出人头地。父母双方的期待像两座大山从小压得孩子不堪重负。他可能听到最多的评价就是,“你怎么就不如其他孩子”、“你真让人失望!”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无法摆脱掉“内在父母”对自己的评判,丝毫不敢放松自我……

而一旦进入社会,这类孩子会发现自己无法像其他人那样自在地生活,做事总是畏手畏脚,在周围人眼里,他们可能是一个内向的、没有勇气的、对生活缺乏热情的人。但另一方面,他们在内心为了逃避这种痛苦感受,可能会在内心反驳:“你们有什么了不起!我在XX方面比你们强多了!”

这样的内在语言听起来是傲慢,可是,嫉妒常常躲在傲慢的背后。

成长病毒3:优越感

自尊心越脆弱的人,对优越感越渴望,就像个瘾君子对毒品的渴望一样,明明知道追求优越感只能换得片刻满足,也要一生永无停歇地追寻优越感。然而,这种追求总带着一丝绝望的味道。

在孩子的童年,当被过分当成中心,被过度肯定时,会使孩子看到别人拥有某种资源自己却没有时,便会感受到自己的优越感受到威胁,下意识里,为了保护这种自我优越的感受,他们可能会通过贬低他人的方式,为自己保留住优越者的位置。

和以往爱否定孩子的上一辈父母不同,如今的父母们喜欢可劲地赞扬、肯定孩子,有时甚至是无原则的。即使孩子在某件事上做错了,家长也百般袒护,千般宠爱,这容易使孩子只喜欢称赞和表扬,不喜欢批评,虚荣心较强。这类孩子只要听到别人的负面评价,就会生气或受不了。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情绪异常、人格异常等,受挫能力极低。

那些心理素质差,认知能力弱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迷惘、焦虑、消极、冲动、偏激等心理障碍,进而引发行为失常,容易形成不良事件的刺激诱发心理障碍。

也许父母们可以停下来检视一下自己:

你是否对孩子抱有不切合实际的期望?

你是否忽视了孩子的生活,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或想要什么?

你是否对孩子比较冷淡?

你是否喜欢在外人面前炫耀孩子的成绩,有意无意间用孩子在满足自己?

你是否常常担心孩子会“出问题”?——这也让孩子常常感到养育环境带给他们以恐惧与焦虑。

你和配偶的冲突中心是否常常就是你们的孩子?

任何林木的成长始自幼苗阶段。不要觉得孩子小,父母的言行就无关紧要。事实上,每一天,爸爸妈妈们的言行都在铺垫孩子未来的路,有些路通往被嫉妒情绪包围,有些通往沉迷于虚幻的优越感、自大的妄想与完美主义……

猜你喜欢
林姓投毒羞耻感
基于样本原生特征的投毒防御方法
成长中最大的敌人,是羞耻感
“快问快答”之林姓探秘
你永远不可能通过羞耻去真正改变一个人
陷入羞耻感泥潭的高二女生
投毒凶手
把投毒看作“开玩笑”是情感荒漠化表现
Kaminsky域名系统缓存投毒防御策略研究
不敢有羞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