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基层企业组织参加中石化业务竞赛,从准备、收获、教训和改进等不同的维度,结合基层企业的现状,进行相应的理性分析与机制探讨,以期整体提升基层企业员工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为加强一线人才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业务竞赛;收获;改进
中石化集团公司为加快优秀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促进一线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在制定《关于全面开展业务竞赛活动的意见》的基础上,举办了业务竞赛活动。上海石化作为集团公司的下属企业积极贯彻落实该项业务竞赛的精神,经过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岗位练兵、内部选拔、强化培训,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带领16名选手,赴燕山石化参加2012年中石化集团公司业务竞赛。相继在炼化设备管理、炼化安全技术、聚丙烯装置操作工、硫磺回收装置操作工等4项竞赛中,获得了一金、二银、三铜的奖项。本文基于基层企业参加集团公司业务竞赛,重点探讨通过该项比赛所获得的点滴经验,为今后基层企业更加高效地开展培训工作,提高生产一线员工的岗位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提供一些规律性的佐证基础。
1.业务竞赛简介
1.1 范围和种类
该项竞赛涉及物探、钻井、采油、井下作业、炼化安全技术、炼化设备管理等6个大类的业务技术比武,以及石油钻井工、采油工、焊工、冷作钣金工、硫磺回收装置操作工、聚丙烯装置操作工、仪表维修工、油品分析工等8个项目的职业技能竞赛工种。业务竞赛以相关《国家职业标准》或岗位技术规范为依据,业务技术比武决赛难度参考工程师的能力水平要求,职业技能竞赛决赛难度参考技师的能力水平要求。
1.2 内容和形式
该项竞赛要求具备本专业或工种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的必备知识,以及解决生产一线常规性、复杂技术或操作难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并应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等综合知识、复合技能、创新能力;竞赛针对不同专业或工种的特点,结合生产经营一线实际命制试题或设定考核项目,采用笔试、答辩、实物展示、计算机仿真、现场操作等形式。
2.经验与教训
2.1 赛前准备
(1)加强组织落实。一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成立工作小组,组织召开参赛选手动员会,明确各项参赛时间节点和具体要求;二是组织竞赛辅导教师教案准备,安排有经验的竞赛辅导教师整理竞赛预案及其要点;三是基层生产事业部门成立技术指导小组,明确负责技能竞赛组织机构及人员,制定参赛选手的选拔要求,确定集训人数,安排集训计划,准备参赛培训资料,确定具有丰富经验的竞赛辅导教师人选。
(2)注重选拔培训。首先由人力资源部走访参赛生产事业部门,组织选拔,确定正式选手,对他们进行封闭式强化培训;其次在各生产事业部门在广泛开展岗位练兵的基础上,层层选拔,按照参赛条件推荐人员参加决赛;进而由人力资源部组织预赛、辅导、考核、集训,分别在本企业培训中心和中石化上海会议中心(培训基地)进行集中强化培训,参赛选手群体经历近十次自测、两次选拔考试和一次模拟考试的“过五关、斩六将”体验。
(3)提供技术保障。一是培训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配备专职的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选配优秀教练针对本次大赛的特点,为参赛选手群体确定培训课程,明确培训任务,为每一个项目制定了详细的集训计划,采取理论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教练集中答疑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二是针对参赛项目成立教练组,在全天候跟进教学的同时,还有的放矢地组织教练组赴燕化调研取经,集中各学科领域的教练和专家的指导,为我们竞赛培训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4)建立培训题库。以炼化设备管理专业为例,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开发收集专业题库,即一方面结合安排授课教师出题,另一方面与院校合作,开发出涉及炼化设备管理9个专业题库近万道题目,为此次竞赛培训提供系统化、专业化业务训练资源,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企业炼化设备管理方面培训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具体的炼化设备管理培训课程内容,涉及炼油、化工过程的动设备管理、技术、运行、检修与维护,知识点包括动设备的分类、工作原理、运行与维护、故障分析、相关国家法律法规、中国石化设备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环保的相关专业知识等。
2.2 竞赛收获
(1)强化员工凝聚力来增强企业竞争力。该项业务竞赛伊始,无论是基层人力资源部门,还是参赛选手,都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尤其是通过多次选拔,不仅提高了生产装置相关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和发现了一批高素质人才,而且脱颖而出技术尖子的争金夺银,既是选手群体激发潜能、超越自我和实现自我发展的表现,也是企业员工顽强刻苦、勇于拼搏和乐于奉献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更是强化员工凝聚力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具体实践[1]。
(2)突出工学结合提升知识结构[2]。不论是集中各学科领域的教练和专家的指导,为竞赛培训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抑或组织开发收集专业题库,提供系统化、专业化业务训练资源,该项业务竞赛及其展示的工学结合,从不同的层面提升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操作技能,以及生产操作骨干的理论知识。显然,业务竞赛作为搭建基层生产一线员工展示才能、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的重要平台,通过工学结合使得员工获得更多知识结构的提升,为培养、选拔优秀人才和加强一线人才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3)培育了基层员工积极向上和学无止境的精神。尽管业务竞赛虽有结束之时,但是知识学习技能结构的提高却永无止境。首先,通过该项业务竞赛的层层选拔,对于营造基层生产一线比学赶帮超氛围,坚持工学结合和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现场操作技能,奠定了基层员工积极向上的基础。其次,通过该项业务竞赛,参赛选手群体不仅系统地学到了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极大地拓宽了自身的视野,在基层员工中已经树立和形成了一种契而不舍和学无止境的精神信念。
2.3 反思教训
(1)工学矛盾突出。部分参赛学员经常被本部门叫回处理生产事务,从而影响集中培训的效果,如硫磺回收装置操作工由于六期工程开车和装置大修原因,一直无法正常参加集训。同时,与天津石化、齐鲁石化和燕山石化等兄弟企业相比,在封闭式集训时间方面,明显存在集训时间的不足。当然,这也是基层企业员工培训中由来已久的一个方面[2-3]。
(2)理论知识和现场操作不平衡。集训中发现参赛选手的理论知识和现场操作技能存在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为:专业技术人员理论知识优于现场操作技能,而生产操作骨干理论知识相对弱于现场操作技能。
3.改进思考
(1)持续开展基层业务竞赛[4]。尽管有一种观点认为,对中石化集团的业务竞赛,基层企业应当提早准备和集中训练,做好层层选拔工作和决赛前的培训;然而更多的基层管理者和职能部门持“业务竞赛旨在整体提升员工理论知识和现场操作技能”的观点。正是基于这些认知,企业应当持续开展基层生产岗位的群众性业务竞赛,从中选拔优秀选手参加中石化组织的业务竞赛(决赛)。因而持续开展基层业务竞赛,既能协调好工学关系,保证与中石化的业务竞赛的同步,又能解决竞赛的针对性,避免提早准备和集中训练的负面影响。
(2)完善基础性资源题库。一是充分利用业已建立的“炼化设备管理”题库,并向中石化集团公司申请“炼化设备管理”、“炼化安全技术”题库,进一步完善现有题库,对这些题库按模块导入远程培训系统,为动设备和HSE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竞赛提供支持。二是邀请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授师资帮助建立并完善题库,为更多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竞赛提供基础性资源支持[5]。三是优化专家组和课程设置,针对相关岗位理论知识及其现场技能操作,编写生产工艺、设备操作、案例分析和应急预案等教材[6]。
(3)加强学用结合。充分利用上海市教育附加返还和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资助的契机,在重新构建动态模拟仿真培训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适合上海石化的HSE、泵、仪表等实训基地,结合题库和实战演练,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方面,让更多生产一线人员从中利益。
参考文献:
[1]万金之,陈银山.加强培训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3(12):26-28.
[2]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52-54.
[3]王永杰.解决工学矛盾搞好职工培训[J].中国电力教育,2001(2):94-95.
[4]孙文杰,戴庆辉.培训与学习是企业与员工的长期任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2.
[5]张天华.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探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31-34.
[6]冯林林.中美企业员工培训比较——关于投入、内容及方法[J].人力资源管理,2011(4):31-32.
作者简介:施斌(1973—-),男,1995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经济师,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业务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