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廷琴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能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则会让人产生厌恶的情感。而良好的情感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和身体健康的保证。
职高学生很多是留守孩子,他们长期缺少关爱,情感都比较缺乏。进入职高以后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他们希望在这里有个全新的开始,渴望得到老师的抚慰和关爱,而语文课又是渗透情感教育的有力平台。在职高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有的是培养感恩之情的,如《我的母亲》 ;有的又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如《壶口瀑布》 ;有的又表达了对某些事理的所悟所感,如《劝学》 、《师说》 ;有的又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愤恨与仇视,如《包身工》 等等。这些情感丰富的文章成为净化学生心灵的一湾清泉,成为职高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催化剂。
情感教育渗透在职高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角落,教师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走进作品,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要爱其所爱、恨其所恨,陶醉其中,才能达到忘我的境界。只有达到了这种境界才能起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那么怎样在职高语文中进行情感教育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备课,挖掘情感因素
所谓备课,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它是讲课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力求取得最佳课堂效果的先决条件。所以教师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教师在备课时,就必须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仔细分析,挖掘文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比如在上老舍《我的母亲》一文时,我抓住本文的主题,对学生感恩教育。我精心设计导语部分,请同学们上台即兴演讲介绍自己的妈妈,让他们说说与妈妈之间发生的感人的事,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同学们讲完之后,我又在黑板上展示了之前已准备好的几对母子融洽的图片。唤起同学们的情感共鸣,之后在课文中的几件典型事例上我又进行了细致分析。使同学们再次对母亲这一伟大形象有了更深的感悟,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填写一张母亲档案,拉近了母子亲情。卡片主要包括这样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的妈妈,包括妈妈的生日、年龄、身高、体重、外貌特征、性格特征。第二部分:我所了解的妈妈,包括妈妈最喜欢的一种颜色、最喜欢吃的一道菜、最喜欢的一首歌曲、最喜欢的一句话。第三部分:我与妈妈,包括我最让妈妈高兴的是什么、最让妈妈烦心的是什么、最让妈妈感动的是什么?通过这几个问题,让学生明白我们应该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激他人,从而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二、声情并茂的朗读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助于抒发与宣泄文中蕴涵的感情,使静态的无声的语言文学转化为动态的有声的具体情景,从而激发读者与听者的情感。可以说好的朗读可以使读者、听者、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化为一种难以言表的能量、拨动人的心弦、撼动人的灵魂。
如《明湖居听书》运用侧面、正面的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描绘了白妞说书的精湛艺术。其中对白妞说书的描写最为突出,它通过大量的比喻,将无形的声音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创造了一个极富魅力、美不胜收的音乐世界。在学习这一部分时,我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白妞高超的说书艺术。在教学时,我抓住王小玉演唱时声音的或高或低、或缓或急的特点来领会文章,同时为了更生动更形象地描绘这种音乐美,文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的情感和白妞的情感融为一体,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
创设良好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这种情感中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会很快进入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
例如,在上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时,我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在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后,我给学生放了《四季组曲》中的春部,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课文中的画面。学生通过感受音乐,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原野之上。对春这幅图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唤起了同学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他们珍惜时光、奋发向上。
再如曹禺的《雷雨》 ,我运用了分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发学生情感。首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入角色,反复朗读台词,充分体会和感受角色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找出几个片段分角色让学生表演。学生通过淋漓尽致的表演,对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就有了深刻的认识。这对后面人物形象的分析就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职高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陶冶学生情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