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以“短痛”换“久安”

2013-04-29 00:44:03魏巍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13年7期
关键词:领导层李克强经济

魏巍

要掌舵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并不容易。只要是经常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人,都能看到摆在中国面前的一道道难题。国际上,美国财政悬崖“余震”未消,欧洲仍在主权债务危机的泥潭中,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慢得让人心焦,各种不确定因素还在不断累积。国内方面,中国GDP结束了过去30年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中国的人均GDP在2012年达到6100美元,面临着学界所称的“中等收入陷阱”,历史经验显示,自二战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曾在这一阶段陷入经济增长回落和长期停滞,能够成功跨越的少之又少……

自今年3月以来,新一届政府履新已满4个月,一系列措施密集出台,向市场传递了明确的信号:中国正在下一盘利于当前和长远的“大棋”。

新刺激政策难再现

中国经济“稳”字当头的背后存在着不少风险隐患。从数据上看,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1%,较上月降0.7个百分点,为四个月来最低。具体表现为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环比双双下降,外贸进出口出现负增长,反映出当前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外需持续不振,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此外,市场流动性紧张、地方融资平台问题等金融风险也若隐若现。

按照往年的经验,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市场流动性紧张等情况下,国家在必要时会加以预调微调,出台一些刺激措施,提振经济。不过,自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的种种迹象均表明,今年将很难看到中央出台新的大规模刺激政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日前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也阐明了中国下一步宏观调控的具体思路:既不能因经济指标的一时变化而改变政策取向,影响来之不易的结构调整机遇和成效;也不能对经济运行可能画出合理区间、出现大的起伏缺乏警惕和应对准备。要注重创新驱动,既稳当前、又利长远,一举多得,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英国投行巴克莱资本甚至创造了一个新词“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来指代李克强总理为中国制定的经济增长计划。其核心意义是长痛不如短痛,用短痛换取长期利益,让经济重回市场轨道。巴克莱资本认为,“李克强经济学”有三个重要“支柱”,即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改革。“除非经济和市场面临迫在眉睫的崩溃风险,我们预计中国决策者不会采取激进的财政和货币扩张政策。”

“央行为何不救市?”或许就是新一届政府发出的明确信号。今年6月份,在中国银行业陷入了“历史最严重资金短缺”的一个月里,央行以强硬姿态拒绝“放水”,彻底浇灭了市场对于“救市”的惯性期待。

“这是‘严厉的爱。”美国《福布斯》双周刊评论。一位外国经济学家更是做了形象的比喻:被各大银行称为“央妈”的央行,面对一帮遇到困难即伸手要钱的熊孩子,不但没满足要求降息降准大量逆回购,反而任由他们陷入窘境,狠狠给了一巴掌。

为GDP定“下限”

中国在经历了30年的10%以上的高速增长后,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去年中国经济增长却回落到7.8%,为13年来最低。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不止一位经济学家预测,中国未来几个季度的经济增速将会持续下滑。

在此背景下,新一届领导层还是进一步发出了经济增长步伐应适当放缓的声音。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宣称,“再也不能以GDP来论英雄。”

李克强总理也在近日强调,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内,要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新领导层的对经济放缓的容忍度肯定比上届政府更高,对最低经济增长速度的容忍线也下移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学家张永军说。

有关中国经济增速“下限”的说法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并产生了6.5%、7%、7.5%等诸多“版本”的猜测。不少外国研究机构甚至评估中国政府能接受的最低经济增幅为6‰

事实上,虽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2013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5%,但年度目标并不是硬指标。专家指出,“十八大”明确提出了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番的目标,即未来年均保持7%左右的增速即可实现。可以说,即使短期经济增长出现波动,出现季度甚至个别年度低于7%的情况,也不会影响长期目标的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领导层降低了经济增速回落的容忍度,但并不意味着将放任中国经济自由落体。有经济学家表示,若经济回落幅度有可能超出“下限”,政府不会坐视不理。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就业数据或将是领导层的评判标准。“如果就业形势出现问题,那么领导层很可能将采取行动。”

期待“改革”的红利

作为中国的新任总理,李克强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已有了清醒的认识。他在首场记者会上回答了11个问题,多涉及改革方略和新一届政府施政目标。李克强曾语重心长地说。“改革只能往前走,没有退路……拒绝改革的人可能不会犯错误,但要承担历史责任。”他多次指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习近平在日前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会晤中也强调,为了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国必须深化改变。

在外界看来,中国愿意承受增速放缓的压力来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说明既有的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某些矛盾和挑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新一届中央政府显然意识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深刻的阶段性转变,抓住这一历史时机,中国经济就能在结构优化的过程中释放新一轮的发展潜力。”中银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

专家普遍认为,当前最迫切的是解决金融机构资金“错配”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加大以及产能过剩等问题。

“不久前爆发的银行‘钱荒就是警示。”中国中国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认为,资金在金融内部系统空转相当于形成了一个高水位的“堰塞湖”,如不及时疏导向实体经济,任由在金融体系内膨胀,很有可能发生“垮塌”。

因此,以金融之手,通过市场的调节让资金流向最该去的地方,恢复经济结构平衡,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目标,力保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将是未来金融新政和货币政策的主要思路。

此外,调整产业结构也是未来政策的主线之一。鉴于我国产能过剩已从传统行业扩展到战略新兴产业上,严重过剩、绝对过剩比比皆是。经济学家指出,未来,政府一方面将加大产能过剩企业的淘汰力度,淘汰一批,改造升级一批,兼并重组一批,同时利用比较优势转移一批:另一方面,将加大推进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下半年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得到政策加码。

猜你喜欢
领导层李克强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李克强在甘肃考察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李克强在江西考察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微型公共领域理论对协商民主实践探索的价值
基于面板数据的领导层过度自信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企业投资水平的中介效应探索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