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昂
我生活在武汉,居住在美丽的沙湖之滨,我常常为这座城市感到骄傲,因为这里是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不仅长江与汉江在此交汇,广袤的土地上还镶嵌着众多的湖泊,成为这个城市最为靓丽的风景。时下,“大江大湖大武汉”成为武汉最醒目的名片。
武汉,湖泊众多,得水独优,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总水域面积达2217.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5.6%,有大小湖泊100多个,水域面积、湖泊数量均居全国城市之首,更有全国最大城中湖——东湖,其水域面积达到33平方公里。武汉现在究竟有多少湖泊?武汉市水务局2003年的水资源普查曾对全市湖泊进行重新勘测,统计范围为中心城区列入湖泊保护名录的全部湖泊、远城区水面面积大于0.1平方公里的湖泊。这次普查首次摸清了武汉市湖泊家底,结果表明,全市共有湖泊147个,主城区分布湖泊38个,远城区分布湖泊109个。特别是人口聚集的中心城区,拥有湖泊27个,总面积7771.03公顷,岸线总长331.86公里。从全市湖泊区域分布来看,武汉市13个行政区域中,蔡甸区的湖泊数量最多,拥有湖泊40个,黄陂区以21个湖泊位居第二,其后依次是东西湖区20个、洪山区17个、江夏区16个、新洲区10个、汉南区8个、江汉和汉阳区各7个、武昌区4个、硚口区2个、江岸区1个。
专家认为,森林为城市之肺,湿地为城市之肾。这些星罗棋布的天然湖泊,不仅成为了我们这座城市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是天然的宝贵生态区,在调蓄、保湿、调节气候、养殖和景观娱乐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为改善城市生态,提升城市景观,建设宜居城市提供了重要保障,值得全体武汉人骄傲和珍惜。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和人口加速聚集,武汉市湖泊水环境暴露出的问题也很突出。由于有些湖泊跨区域管理,湖泊岸线没有得到固化,特别是稀缺水域及临湖空间商业价值巨大,受经济利益驱使,填占、侵害湖泊现象时有发生,湖泊不断受到侵噬,有的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有的湖泊水面被分割成小块水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泊数量由过去的166个急剧减少至目前的147个,湖泊面积减少228.9平方公里。在中心城区,截污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由于排水港渠污染及部分湖泊周边面源污染,湖泊污染问题仍然严重,有的湖泊已沼泽化,水深不足半米,需清淤和生物修复。在远城区,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湖泊污染更加严重。
湖泊污染导致湖泊水质日趋恶化、功能退化。全市开展监测的55个湖泊中水质为Ⅴ类、劣Ⅴ类的湖泊有36个,占监测湖泊数的65.4%,主要超标物为粪大肠菌群、氮、总磷,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湖泊均呈富营养化状态。查阅资料,地表水水域标准共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达不到V类标准的水体,统称劣V类水。根据环保达标指标要求,只有Ⅲ类以上水体人体才可直接接触。目前在武汉市可让人亲密接触的湖泊已十分稀缺,在开展监测的55个主要湖泊中,水质达到Ⅱ类和Ⅲ类标准的湖泊分别有1个和8个,只占监测湖泊数的16.4%。
近年来,武汉市加快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大了湖泊保护和水体治理修复力度,重点开展了湖泊连通工程、江湖连通工程、截污治理工程、湖泊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和填湖整治工程,湖泊水域保护得到了加强,湖泊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大规模填湖现象得到了遏制。但是湖泊保护和治理的力度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强化措施保护和治理湖泊,合理利用湖泊的生态环境容量,坚持修复与保护并重,重构湖泊水生态系统的健康,逐步实现湖泊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凸显“百湖之市”的魅力,打造健康湖泊、美丽湖泊的武汉城市新名片。
一、营造人人珍惜湖泊、人人保护湖泊的良好风尚。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珍惜、保护湖泊资源的意识,让每一个市民像爱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和保护我们身边的湖泊,从自己做起,不污染湖泊,不侵占湖泊,使保护湖泊成为各级政府、全体市民和企业的自律风尚、自觉行为。
二、依法监管,强化湖泊水域保护。要硬化、绿化湖泊岸线,严格查处填占、侵害湖泊的不法行为,切实保护稀缺、宝贵的湖泊资源。要建设数字湖泊,加强湖泊水域和水质监测,完善湖泊水域面积和水资源实时监测与管理。
三、加强湖泊水体治理。要对全市湖泊排污口开展截污治理,杜绝生活和生产污水直接排入湖泊。要实施雨水与污水分流,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强对排水管网系统的维护和疏导。要加强湖泊景观绿化建设,控制湖泊周边的面源污染,改善湖泊生态环境。要实施湖泊污泥清除工程,利用湖泊自身的条件进行水生生态修复,使受到污染的湖泊通过治理和自身净化,恢复健康的生命力。
四、“一湖一景”开发、美化湖泊。要以自然景观型、生态公园型、湿地保护型、人文景观型、休闲娱乐型为方向的“一湖一景”为特色,加强对湖泊周边环境的开发整治。主城区以内湖泊湖滨建设如湖泊主题公园、休闲娱乐、景观绿化建设为主;主城区以外湖泊湖滨以保护为主,既保护治理湖泊,又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及休闲场所,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