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俊
经历多年的发展之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开始踏上新的征程。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在经历转型和升级,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巩固传统施工业务的同时,逐步拓展勘察设计、投资运营、综合开发等新兴业务,尤其是投资业务。”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刁春和对记者表示。
中国建筑企业大举扩张
近年来,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上加快了征战的步伐。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陈润云透露,“十一五”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在新签合同和完成营业额方面,年均增长率均在30%以上。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新签订的合同额达到1,565亿美元,同比增长10%,海外工程承包的营业额达1,166亿美元,增长12.7%。今年一季度,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订合同额达到401.2亿美元,同比增长34.8%,完成营业额252亿美元,同比增长20.6%,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截至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签订合同额累计达10,380亿美元,营业额累计达6,808亿美元。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海外承揽工程项目的规模也日益扩大。今年一季度,单个项目超过5,000万美元的项目达171个,合计323.3亿美元,占新签合同额的近78%。上亿美元的项目达到97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7个。
去年,被誉为“国际工程界晴雨表”的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杂志发布了2012年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榜单,中国内地有52家企业上榜。上榜企业2011年海外营业总额为647.59亿美元,占2012年ENR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海外总营业总额的七分之一以上。
全球基建市场蕴商机
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球基础建设市场仍然蕴藏巨大机遇。陈润云指出,发达国家针对经济复苏和就业推出了庞大的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计划,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量也很大。今后几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规模将保持在1.4万亿至1.6万亿美元,其中不少投资将投向基础设施领域。到2020年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将达到12.7万亿美元。
经合组织(OECD)预计,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需求量将达55万亿美元,其中港口、机场以及铁路运输需求量是11万亿美元,航空客運到2030年将增长两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3倍才能满足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
据陈润云介绍,发达国家方面,英国提出到2015年要投资1,900亿英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欢迎中国企业来投资和建设;意大利政府计划投资140亿欧元建设机场和基础设施;欧盟计划在2020年投资1.5万亿欧元建设公路交通,投资150亿欧元用于信息能源和基础设施。
发展中的东南亚、非洲、拉美地区,对互联互通的交通设施,如公路、铁路、通讯和电力,也有很大的需求。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今后七年东盟国家每年的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600亿美元。海湾六国正在规划环海湾铁路网,预计投资1,600亿美元。南美洲将实施南美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也需要1,200亿美元,将覆盖整个南美大陆的交通运输行业。非洲方面,2020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也将达到3,000亿美元。
对外承包融入新模式
如今,许多国家都在加大基础设施领域的对外开放,通过吸引外国资本、民间资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投融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面对这样的局势,我国建筑企业也在探索求变。早些时候,企业在对外承包工程时是派建筑工人到工地上挣劳务费,随后发展到施工分包,然后发展到施工总承包,再到设计、采购、服务一条龙的总包。
“中国在承揽海外工程方面正从低端逐步向高端发展,总承包和投融资项目越来越多。”陈润云对记者说。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的统计显示,中国施工总承包和交钥匙承包的总数加起来超过项目总规模的80%已经跟国际上跨国公司的做法日益接轨。在BOT和PPP公私合营下的特许经营项目初步达40多个,累计投资规模达到300亿元以上,既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也有资源开发类的,其中包括房地产。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走出去”已有多年,过去是以施工为主,2009年上市以后,正在向以投资为导向、投资和工程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随着中国人力资源成本上升,我们在纯承包领域的竞争性相对也在降低,所以投资带动承包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问题。”该公司副总裁陈国才对记者说。“企业参与到政府为主导的融资,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或者企业以自我为主,和外方一些有偿还能力的政府和企业合作,从投资源头做起,对于提升投资效益和中国企业的竞争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6月6日至7日在澳门举行的“第四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也将目光投向了投融资主体多元化背景下国际合作的新机遇,探索的议题包括承包商投资业务发展与商业模式的转变、金融创新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国际基础设施投融资风险的管控等。
此外,中国对外承包企业也注重与装备制造业的跨界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全球领先的设备制造商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思索建立一种“海外工程机械生态系统”,即实现从金融服务到金融设备、设备售后维修、租赁、回购,再到制造当地化的生态系统。
据该公司董事长助理刘卫中介绍,中联重科拟推出两种新的商业模式:租赁当地化和金融服务全球化。租赁当地化即联合下游经销商,携手中国对外承包企业,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实现设备租赁当地化,以帮助承包企业降低成本。金融服务全球化即针对融资承包企业提供一些金融产品,通过跨界融资租赁服务降低成本,提高其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