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馨蔚
5月23日,第十六届科博会—科技创新与城市管理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如期举行。科技创新与城市管理是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主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新型城市化不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的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特别是公众服务体系建设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而其中创新和标准是支撑城市现代化的两大支柱。
世界城市建设的再思考
城市环境,是城市软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北京城市运行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锐介绍,国外有很多城市环境建设的成功案例,比如美国的克利夫兰把钢铁作为首要部门,把城市变成了森林城市,推动绿色资源的开发。克利夫兰通过生态环境的建设,包括加强城市的重建,以及对组建的密集型规划,提倡绿色节能、建筑等等。
德国蒙斯特城是集欧洲古典建筑艺术和自然田园风光于一体的城市,该城市从细节入手,把细节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支点,靠城市自然、环保、休闲、人文等多种因素,强调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建设。具体表现在,交通方面减少车辆的使用,开辟了大量的自行车专用道等。
芬兰是连续七年荣登全球竞争力榜首的北欧小国,它的城市规划,通过结构优化,创造充足的公共空间和交通设施,在交通上通过弹性的停车系统实现有效管理。
构建区域环境综合管理体系
中国现在进入一个区域性、流域性的环境复合污染的阶段。一个是区域性的大气复合污染,以PM2.5为主要特征,第二个是流域性的水污染。管理措施在短期内不足以应对这些问题,对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十一五”只有两种,“十二五”增加了四种。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毅讲到,构建区域环境综合管理体系,在一个区域层面上,通过行政区域的协调管理,综合利用经济发展,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区域经济环境的承载力,实现区域污染物减排,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系列的立法规划、政策管理和技术手段来落实。
首先关于立法,大幅度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形成中国的“清洁空气法”。美国的“清洁空气法”六十多万字,二百七十多个条款,中国的不到一万字,仅是美国的七十分之一。
“中国要想做好这个事,立法上大幅度修改区域污染的防治法,明确责任。”王毅介绍说,在整个区域环境管理的体系体制上,要优先设立环境保护的大主旨。在此大主旨下,可以设置分区域的派出机构。现在环保部有所谓的部级联谊会议,监察中心,但是起不到对区域和流域的环境监管问题。地方也可以建立委员会,例如京津冀地区,需要建立区域环保机制。同时要有相应的监管机制,包括对于政府的环境绩效的考评工作。
王毅建议,要有区域性的国家投资布局和融资机制的创新,包括资源税、环境税的改革,以及脱硫脱销电价的政策,排放许可证等制度均需要明确。
标准化建设
“标准是什么?标准就是一种约束。如果没有标准的理念,标准的思维和方法,人类就没有现代文明。”中国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王忠敏说。
标准化的形成和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科技发展和进步,方便了贸易和生活。标准是科学成果的重要载体,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
王忠敏认为,城市建设中标准化的问题应注重五个方面:
第一,城市规划的标准化。城市规划是一座城市的历史,也是一座城市的现状和未来。
第二,标准化不是政绩工程,必须是专家和利益相关方共同协商的产物。比如,莫斯科现在的下水道建于沙皇时代,现在仍好用。巴黎的街道建于七百年前,现在有好多街道依然完好无损。
第三,民生工程的标准化。城市中的环境、住宅、交通、购物、休闲、求学、医疗等要优先规划,优化规划才能使城市更适合民生的需要。合理布局第二产业,重点发展第三产业,才能实现人民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目标。
第四,围绕城市产业特点实施标准化,根据生产加工制造和高科技企业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制定标准化的发展战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第二产业的过程中,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包括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等。
第五,城市管理的标准化。城市管理包括市容建设,市政建设,城市安全和应急处理等等。
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标准化在城市规划的协调,公共管理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协调,管理理念的提升,生活程序的便利等方面发挥了基础保障作用。
中国标准化委员会综合业务管理部副巡视员邓瑞德称,目前,全国有26个省市区出台了标准化战略实施意见。有二十多个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北京市也出台了首都标准化战略。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柴文忠提出,在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方面,要以科技创新的引领,以标准化的工作为保障,以信息化作为支撑手段。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以行业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来支撑我们城市管理各行业的技术水平的提升。二是科技创新。例如,生活垃圾处理的一个比重,焚烧发电、生化处理、卫生填埋的比例是4:4:3,要想确定这样的比例,首先是基于经济发展的水平,技术的保障,保证环境的承载能力,保证市民百姓对环境的要求,保证历年来对北京市垃圾成分的监测。没有这些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研究,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标准化方面,从城市管理的领域,首先是分领域,全方位地来研究完善标准体系。第二,从标准的制定转变成标准的制定、实施、评估的全过程管理。第三,从侧重技术标准转变为既管结果又管过程。
信息化工作方面,根据需求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做好三点:一,做好顶层的设计和资源的整合;二,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基础性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系统性;三,体现城市未来智能化的管理,建立城市物联网,为行业管理、政府决策、应急保障做支撑。